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人胰岛素控制血糖的临床观察

2012-05-08 07:55楼丽颖徐华永裘静英罗志芳董志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甘精糖化低血糖

楼丽颖,徐华永,裘静英,罗志芳,董志春

(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浙江嵊州 312400)

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人胰岛素控制血糖的临床观察

楼丽颖,徐华永,裘静英,罗志芳,董志春

(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浙江嵊州 312400)

目的观察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人胰岛素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选择应用预混人胰岛素(优泌林70/30 R)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人胰岛素控制高血糖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全天平均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全天平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P<0.01);②平均胰岛素用量少于治疗前(P<0.05);③低血糖发生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夜间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人胰岛素控制血糖较预混人胰岛素好,糖化血红蛋白更易达标,日间血糖波动性减少,但注射次数增加,对患者的依从性有一定的影响。

糖尿病;胰岛素;血糖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但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血糖有关,更与血糖波动性增大密切相关,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故波动性高血糖比持续性高血糖危害更大[1]。本研究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人胰岛素应用于预混人胰岛素控制欠佳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及稳定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1日—6月31日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30例。入选者均符合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应用预混人胰岛素(简称优泌林70/30 R)治疗3个月以上或不应用口服降糖药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8~69岁,平均46.6岁,体质量指数为19.3~28.7kg/m2,空腹血糖≥8.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危重并发症。

1.2 方法:30例患者均停用优泌林70/30 R,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人胰岛素(甘+人胰岛素)治疗1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全天平均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以原预混胰岛素剂量的75%为起始剂量,甘精胰岛素为该剂量的50% 睡前皮下注射,优泌林R为该剂量的50%平均分3次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根据血糖情况每2~3d调整甘精及优泌林剂量,以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

1.3 观察指标:采用静脉全血真糖法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高效液相色谱法法测糖化血红蛋白,全天7点法(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测末梢血糖(采用强生稳步型血糖仪),观察低血糖发生率(当末梢血糖≤3.9mmol/L,无论有无症状均定义为低血糖),观察全天平均血糖值(7次/d,连续5d)。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全天平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胰岛素用量少于治疗前(P<0.05)。低血糖发生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夜间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效果比较(n=30,±s)

表1 治疗前后效果比较(n=30,±s)

*P<0.05与治疗前比较(t检验)

检测时间 空腹血糖(c/mmol·L-1)餐后2h血糖(c/mmol·L-1)全天平均血糖(c/mmol·L-1)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U/d)治疗前 10.7±2.7 14.2±3.2 11.2±2.5 8.4±1.2 1.8±0.6 36.0±7.5治疗后 6.8±1.4* 10.5±1.2* 8.8±1.6* 7.2±1.1* 1.6±0.5 30.2±6.1*

3 讨 论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以及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均证实,严格控制血糖使之达到理想水平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首要基本措施[2-3]。但常规治疗的方法难以完全模拟体内24h胰岛素分泌和达到正常血糖控制,降低血糖的同时要求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甘精胰岛素作为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其作用时间可持续达24h,没有明显高峰,可提供类似人体胰岛素分泌的基础胰岛素作用,不易发生低血糖,且注射时间灵活。同时短效人胰岛素皮下注射后30min起效、2h达高峰,作用时间可持续3~5h,持续时间短可模拟正常生理性餐时胰岛素分泌,两者结合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漂移[4-5]。而预混人胰岛素中的中效胰岛素以六聚体形式与低精蛋白结合成强晶体,不溶于水,皮下注射后需要更长时间解离成单体,其起效时间为1.0~1.5h,作用高峰4~6h,且局部吸收变异性大,大剂量时易发生夜间或凌晨低血糖,小剂量时则血糖控制不佳,且注射时间不够灵活,预混人胰岛素因比例相对固定,不能个体化调整,对于控制血糖不利。本研究发现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人胰岛素治疗较前应用预混人胰岛素在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全天平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胰岛素用量可减少,减轻大剂量胰岛素使用增加体质量的风险。经12周的观察发现全天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观察时间过短有关,但夜间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原预混人胰岛素治疗。

综上所述,糖尿病高血糖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人胰岛素治疗比采用预混人胰岛素治疗能更快速、平稳、理想地控制血糖,而且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日均血糖波动小,有助于减少或延缓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但因注射次数偏多,患者依从性略差。

[1]KLONOFF DC.Continuous glucose mouitoring:roadmap for 21st century diabetes therapy[J].Diabetes Care,2005,28(5):1231-1239.

[2]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long time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N Engl J Med,1993,329(14):977-986.

[3]UK PROSPECTIVEDIABETESSTUDY(UKPDS)GROUP. 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type 2 diabetes[J].Lancet,1998,352(9131):837-853.

[4]阮艳梅.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9):35-36.

[5]汤锦萍,王先春,唐荣娇.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唐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51-52.

(本文编辑:刘斯静)

R587.1

B

1007-3205(2012)11-1293-03

2012-02-16;

2012-03-21

楼丽颖(1977-),女,浙江东阳人,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内分泌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11.021

猜你喜欢
甘精糖化低血糖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