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IFN-γ和TNF-α水平变化的研究

2012-05-08 07:55孟淑英孟祥海段红艳郭春红王欣颖郑秀环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毛细性肺炎支气管炎

孟淑英,孟祥海,段红艳,郭春红,王欣颖,郑秀环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儿科,河北玉田 064100)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IFN-γ和TNF-α水平变化的研究

孟淑英,孟祥海,段红艳,郭春红,王欣颖,郑秀环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儿科,河北玉田 064100)

目的检测毛细支气管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发病中的意义及与哮喘发病的关联。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IL-13、IFN-γ和TNF-α的水平。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童(P<0.0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FN-γ的水平明显低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童(P<0.05),而非喘息性肺炎患儿与健康儿童上述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异常,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升高,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降低。

支气管炎;白细胞介素13;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冬春季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发于6月以内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见病原体,毛细支气管炎后多发生反复喘息,且有1/3左右发展为哮喘[1],研究[2]发现Th1/Th2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在其发病过程及是否转为哮喘的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与Th2功能亢进、Th1功能抑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3(interleukin-13,IL-13)、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探讨其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意义及与哮喘的关联,旨在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免疫学治疗、干预,实行哮喘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毛细支气管炎组系本院儿科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男性63例,女性57例,年龄2~21个月;平均8.6个月;采血前无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史。非喘息性肺炎组为同期肺炎无喘息症状的住院患儿120例,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4~24个月,平均9.2个月;采血前无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史。健康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120例,男女各60例,年龄4~21个月,平均9.4个月。3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人及家族均无过敏性疾病及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史。无心肝肾疾病。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和(或)体检当天抽取2mL非抗凝血,离心10min,取血清置-20℃冰箱中待测。

1.2.2 细胞因子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 ABCELISA方法测定IL-13、IFN-γ和TNF-α的浓度,试剂盒由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L-13、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喘息性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IFN-γ水平明显低于非喘息性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非喘息性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13、IFN-γ、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血清IL-13、IFN-γ、TNF-α水平检测结果比较(n=120,±s,ρ/ng·L-1)

表1 3组血清IL-13、IFN-γ、TNF-α水平检测结果比较(n=120,±s,ρ/ng·L-1)

*P<0.05与毛细支气管炎组比较(q检验)

组别 IL-13 IFN-γ TNF-α毛细支气管炎组0.442±0.361 0.196±0.116 0.866±0.534非喘息性肺炎组 0.325±0.211* 0.317±0.155* 0.578±0.443*健康对照组 0.315±0.203* 0.321±0.151* 0.556±0.407*

3 讨 论

毛细支气管炎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与免疫、感染、环境及遗传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趋化和募集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细胞等,细胞至气道局部并使之激活,从而引发气道炎症,并导致气道高反应[3]。有文献[4]报道,20% ~50%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后复发喘息或发展为哮喘。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儿童期哮喘发生率约为30%,且近年有上升趋势[3],而缓解后早期干预可减少哮喘发生率[5]。由于喘息和IgE血症是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共同特点,推测可能有相同免疫机制。IL-13为一种Th2型细胞因子,在哮喘中的作用已为众多学者所证实[6]。本研究通过检测IL-13、IFN-γ、TNF-α水平变化,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及与哮喘的关联。

IL-13主要由Th2细胞分泌,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通过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其凋亡,促进IgE分泌等机制,参与炎症反应过程,从而诱导呼吸道高反应性形成及小气道结构的重建[7-8]。本研究结果表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水平显著高于非喘息性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提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Th2细胞分泌的血清IL-13的水平升高,证实IL-13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IFN-γ是Th1细胞的代表因子,具有干扰病毒复制、抑制IL-13对B细胞的走向调节和制约IgE合成作用。如果IFN-γ下降,对IL-13抑制作用减弱,导致IgE合成增加,是引发喘息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FN-γ水平较非喘息性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提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 Th1细胞的代表因子 IFN-γ水平下降,IFN-γ参与毛细支气管炎免疫过程[9]。

TNF-α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调节因子,在气道炎症中处于中枢位置,通过活化核因子-κB和激活蛋白-1触发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TNF-α广泛分布于大小气道,参与气道慢性反应,对中性粒细胞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刺激多种细胞表达的细胞介素,诱导黏附分子,刺激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和游走,诱导其氧化和脱颗粒,发挥致炎作用,导致组织损伤[10],本研究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中TNF-α浓度显著高于非喘息性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表明TNF-α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炎症过程。

综上所述,IL-13、IFN-γ、TNF-α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症过程,毛细支气管炎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异常,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升高,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降低。与哮喘发病机制相似,与文献[2,11]一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内有多重炎症细胞聚集浸润,导致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及气道可逆性狭窄,为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密切观察随诊,必要时采取免疫调节治疗,造就有利的体内细胞因素微环境,以抑制气道变态反应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早期预防对减少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1.

[2]刘雅丽,杨锡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状态评价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0):584-586.

[3]邹丽萍,朱萍,栾斌.CD40/CD40L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国际呼吸杂志,2009,29(12):752-755.

[4]岳丽杰,傅文永.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远期随访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1990,28(2):82-84

[5]黄海忠,李颖红,李玉华.毛细支气管后早期干预对哮喘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3):41-42.

[6]王育文,许勇臣,姜晓峰.IL-13及其变异体对呼吸道平滑肌细胞信号传导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2):118-121.

[7]CUI P,SHARMIN S,OKUMURA Y,et al.Endothelin-1 peptides and IL-5 synergistically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IL-13 in eosinophil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4,315(4):782-787.

[8]汤葳,CHAN A,CHIKz S,等.细胞因子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J].现代免疫学,2005,25(1):61-65.

[9]KANEKO H,MATSUI E,ASANO T,et al.Suppression of IFN-gamma production in atopic group at the acute phase of RSV infection[J].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06,17(5):370-375.

[10]吴荣熙,钟蓓,黄达枢,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J].浙江医学,2001,23(5):259-260.

[11]林立,李昌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感染发病机制[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9):673-674.

(本文编辑:赵丽洁)

R562.21

B

1007-3205(2012)11-1324-03

2012-04-24;

2012-07-12

孟淑英(1966-),女,河北玉田人,河北省玉田县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儿科呼吸、哮喘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11.035

猜你喜欢
毛细性肺炎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出现憋喘 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