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职业性手指挤压伤流行病学特点的研究

2012-05-08 23:48余协青杨乃军黄庭勇田春泉管正通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乐清市职业性流行病学

余协青,杨乃军,黄庭勇,田春泉,管正通

(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浙江乐清 325608)

乐清市职业性手指挤压伤流行病学特点的研究

余协青,杨乃军,黄庭勇,田春泉,管正通

(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浙江乐清 325608)

目的探讨乐清市职业性手指挤压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职业性手指挤压伤患者2 61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特点和受伤情况等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职业性手指挤压伤占手外伤患者的41.8%,男女比例为3.07∶1,25~44岁高发,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初中为主,分别占31.3%和29.1%。损伤以2、3月份和11、12月份最多,周一到周日未见明显分布高峰,白天发病高峰主要在11:00~16:00,晚上集中在19:00~22:00。患者中由主观原因导致的外伤1 624例(62.1%),客观原因引起的外伤993例(37.9%)。培训时间短、工龄短以及持续劳动时间长的的患者主观原因所占比例更大。手偏利对损伤手分布有显著影响,多手指受伤1 722例(65.8%),单手指受伤895例(34.2%),其中以食指最为多见。结论职业性手指挤压伤是乐清市手外伤中一个重要类型,从流行病学角度看有其特定的内在发生规律,可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发生率。

创伤和损伤;指骨;职业过失

手是开展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的重要器官,手外伤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工业发达地区,占急诊患者的14%~27%[1-3]。手指挤压伤是手指受到机械性挤压而造成皮肤、皮下脂肪、肌肉、肌腱、骨骼及血管、神经等多组织受损的一种手外伤,伤口多不规则,组织损伤严重,治疗较为困难。手指一旦损伤,极易造成功能障碍,影响生活、工作,增加家庭、社会负担。浙江省乐清市是以机械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区域,加工过程中各类机械尤其冲压机械广泛使用,因此常发生手指挤压伤。本研究以职业性手指挤压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乐清市职业性手指挤压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旨在为减少外伤发生、保护职业人群健康提供临床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急诊外科诊治的职业性手指挤压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如下。①年龄≥16岁;②工作过程中受到机械性挤压而造成手指组织的损伤;③就诊时间在损伤后8h内。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急诊手外伤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受伤原因、受伤时间、受伤部位、工龄、岗前培训、持续工作时间等。由经过培训的手外科医师对纳入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职业性手指挤压伤的构成比:调查期间接诊手外伤患者6 258例,其中手指挤压伤3 346例,包括生活性手指挤压伤729例,职业性手指挤压伤2 617例,职业性手指挤压伤占手外伤患者的41.8%(2 617/6 258),占手指挤压伤患者的78.2%(2 617/3 346)。

2.2 职业性手指挤压伤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2 617例研究对象中,男性1 975例(75.5%),女性642例(24.5%),男女比例为3.07∶1。年龄16~66岁,平均(33.8±15.1)岁。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中年龄的划分标准[4],将研究对象划分为5个年龄段,男性和女性各年龄段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9,P= 0.000),居于前2位的年龄段依次为25~34岁(29.9%)、35~44岁(25.6%),见表1。

表1 职业性手指挤压伤患者性别、年龄构成

2.3 职业性手指挤压伤患者的文化程度:患者的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初中为主,分别占31.3%和29.1%,见表2。

表2 职业性手指挤压伤患者文化程度构成

2.4 职业性手指挤压伤的时间分布:手指挤压伤2、3月份和11、12月份高发,见图1。周一至周日未见明显分布高峰,周一例数最多,有385例(14.7%),周二例数最少,有365例(13.9%),见图2。将一天按小时分为24个时段,白天发病高峰主要在11:00~16:00,有737例(28.2%),晚上集中在19:00~22:00,有385例(14.7%),见图3。

图1 职业性手指挤压伤的月份分布

图2 职业性手指挤压伤的周分布

图3 职业性手指挤压伤一天内时段分布

2.5 职业性手指挤压伤的职业及工作特点:患者中以车工最多,共895例,占34.2%,其次为搬运工471例,建筑工人447例,钳工361例,纺织工196例,木工89例,其他158例。本研究将受伤原因归纳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前者包括设备陈旧、机械故障、无安全保护等,后者包括技术不熟、配合不好、违规操作、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由主观原因导致的手外伤共1 624例(62.1%),而客观原因引起的手外伤993例(37.9%)。

培训时间≤1个月者1 742例,占66.6%。持续工作时间>8小时者934例,占35.7%。工龄≤1年者898例,占34.3%。培训时间短、工龄短以及持续劳动时间长的的患者主观原因所占比例更大,见表3。

表3 不同组别受伤原因比较

2.6 职业性手指挤压伤的受伤部位:左利势手者185例,右利势手者2 432例。利势手受伤更为多见,见表4。多手指受伤1722例(65.8%),单手指受伤895例(34.2%),共有5 014指受伤,手指受伤以食指最为多见(1 661指,占33.1%),其次为中指(1 333指,占26.6%)、拇指(1 088指,占21.7%),小指最为少见(417指,占8.3%)。其中3 811指为中间、远端指节受伤,占76.0%。

表4受伤手与利势手的关系

3 讨 论

3.1 职业性手指挤压伤流行病学特点

3.1.1 构成比:本研究发现,职业性手指挤压伤在所有手外伤患者的比例非常高,提示它是本地区手外伤中一个重要类型,这可能与本地区机械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有关。手指是机械加工中最易受伤的部位[5-6],受伤后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因此在临床上要高度重视。

3.1.2 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本研究中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青中年多见,这与其他的手外伤研究结果相似[7-9]。青年人生产活动多,并且男性多从事

机械、建筑等易受伤行业。青壮年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手外伤影响劳力资源,对自身、家庭和社会均会产生负面效应。本研究发现患者的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初中为主,与佛山等地区手外伤研究结果略有不同[5]。佛山地区患者以初中文化为主,这可能与佛山地区以机器制造、陶瓷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有关,该类企业所需一线工人技术含量不高,故文化水平通常不高,而乐清市工业区电子行业、仪表行业较多,可能需要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

3.1.3 时间分布:手指挤压伤有明显的月份分布特点。2、3月份的发病高峰可能与春节过后及秋收过后从农业转为产业的新工人增多有关,这些群体无工作经验,文化程度不高,接受信息较慢,所以容易受伤。而11、12月份多为销售旺季,生产任务紧、劳动强度大、工人常加班也会导致发病率增高。周分布未见明显发病高峰,提示本地区手指挤压伤的发生与休息日和工作日无关,这可能与工人并无固定的周六、周日双休日等有关。在一天的时间分布上,发病高峰主要在11:00~16:00和19:00~22:00,这可能与工作一段时间后精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有关。

3.1.4 职业及工作特点:患者中以车工最多,其次为搬运工、建筑工。外伤原因多为主观原因导致,因此用人单位除了改进客观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分析患者外伤的主观原因如技术不娴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本研究发现,工龄短、培训时间短和持续劳动时间长的患者,受伤原因以主观因素为主,这进一步说明岗前培训和合理排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工龄较短的劳动人员。

3.1.5 受伤部位:利势手在操作中更接近机械,因此更容易受伤。因人群中以右利势手为主,所以大部分手指挤压伤发生在右手。多个手指受累较单个手指受累更为常见,依照受伤几率排序依次为食指、中指、拇指、环指、小指。这与刘仲文[10]的研究结果相同。由于冲床等机器以指端操作为主,因此手指前部更容易受伤。

3.2 减少外伤的措施:从流行病学角度看,手指挤压伤的发生有其内在特点,因此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外伤的发生。首先,要加强高危人群的安全教育,尤其是青壮年男性,以提高劳动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其次,做好高危人群的岗前培训,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素质和劳动技能,接触机械的工种要求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劳动者也要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积极参与技术培训。第三,用人单位要科学合理排班,减轻劳动强度及持续工作时间;劳动者自身也要注意休息,保证工作期间精力充沛。第四,加强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改善工作环境,引进先进设备,淘汰无防护装置等。

总之,乐清市职业性手指挤压伤是本地区手外伤中一个重要类型,从流行病学角度看有其特定的内在发生规律,可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发生率,做好手外伤的一级预防。

[1] TRYBUSM,LORKOWSKI J,BRONGEL L,et al.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hand injuries[J].Am J Surg,2006,192(1):52-57.

[2] LARSEN CF,MULDER S,JOHANSEN AMT,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hand injuries in the netherlands and denmark[J].Eur JEpidemiol,2004,19(4):323-327.

[3] ANGERMANN P,LOHMANN M.Injuries to the hand and wrist:A study of 50 272 Injuries[J].JHand Surg Br,1993,18(5):642-644.

[4] 董景吴.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7-88.

[5] 梁粤珩,陈子星,高峻青,等.佛山市职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医院,2010,10(12):148-150.

[6] 谌丰,黄小红.深圳龙岗地区手外伤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对策[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5):123-125.

[7] 方均强,张振伟,廖坚文,等.医院急诊手外伤流行病学调查及对策[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6,20(1):16-18.

[8] 江长青,张翔翌,彭艳斌,等.深圳市职业性手外伤流行病学特征[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3):294-295.

[9] SOROCK GS,LOMBARDI DA,HAUSER R,et al.A casecrossover study of transient risk factors for occupational acute hand injury[J].Occup Environ Med,2004,61(4):305-311.

[10] 刘仲文.手外伤住院患者的描述性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0):198-201.

(本文编辑:刘斯静)

R658.2

B

1007-3205(2012)06-0694-04

2012-01-07;

2012-03-02

乐清市科技局课题(2011Y031)

余协青(1972-),男,浙江乐清人,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急诊外科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6.031

猜你喜欢
乐清市职业性流行病学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冬之画
谁的嗓门儿大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乐清市矿用设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