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语文教材

2012-05-08 05:12郑玉静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7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课程改革

郑玉静

摘要课文的图片、文字素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语文教材;课程改革;巧用教材

那么,如何用好教材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下面我以《蘑菇该奖给谁》,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巧用教材,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首要秘诀就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就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其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层或流于形式。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现有认知水平相符的问题,极易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如何教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學习中呢?一上课,我就从课题入手:“这个课题是一句话,如果让你们给它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们会加什么标点符号?为什么?”师生共同讨论确定之后,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这时,我在黑板上画个特大的蘑菇:“这个最大的蘑菇应该奖给谁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这个开场白,以兴趣为导航,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学习中。

二、创新教材,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敢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在《蘑菇该奖给谁》一文的学习中,如果只让学生读读课文,就要求他们读懂课文、明辨事理,显然难度太大。怎样处理这一课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教学思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明辨事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读后小组内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然后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此时,教师只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不给出任何结论。

(2)让学生自由读第五、六、七自然段,读后组内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然后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此时,教师仍然只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不给出任何结论。

(3)通过两次讨论,学生有的说奖给小白兔,有的说奖给小黑兔,谁也不能说服谁。此时,教师仍然不下任何结论,继续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八、九、十自然段,读后组内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师生交流,相机指导理解“因为他敢和高手比”。

(4)最后再次讨论“蘑菇该奖给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蘑菇该奖给谁”这个问题后,并不急于让学生说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钻进教材去读,去领会,去讨论,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学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辩论,一次又一次深入的学习、合作、交流、探讨后,逐步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最大的蘑菇应该奖给小白兔。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小台阶,降低了难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互相交锋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走出课堂、分工合作的学习形式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各守其阵、闭门造车的学习形式,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交互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不只是一种认知的过程,还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在分工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增强了交流、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精神。

三、用“尽”教材,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保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习《蘑菇该奖给谁》这篇课文后,教师如果只要求学生明白课文内容、了解这件事,是远远不够的,这显然浪费了教学资源。以“文”为引,趁学生对这个童话故事有浓厚兴趣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其实,我们班上也有像小白兔一样的好孩子,他们处处和高手比,所以进步很大,大家能说说吗?”这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样,为了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写字的兴趣,我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朗读和写字的高手,你们敢不敢和他比?”我巧妙地结合课文内容创设了与高手比赛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不仅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延伸到了课外。学生明白了,在生活中要敢于同高手比,敢于向强者挑战。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学会了自主学习,更将这种行为转化为一种本能,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只有在转变了教育价值观的前提下,对新教材的使用加以创新,才能使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堂,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课程改革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