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小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的策略分析

2012-05-08 05:12焦红蕊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7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兴趣习惯

焦红蕊

摘 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无一不体现了它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语文素养;发展;兴趣;习惯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和语文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而且也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素养之于语文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从一线教学看来,我们可以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入手,寻找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合适的方向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这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1)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2)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其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3)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标准地书写汉语言文字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的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来完成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的记载和交流,传递功能,并且逐渐运用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说、读、写以及初步的理解能力的形成使学生具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二、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学生语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这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首要途径

(1)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喜欢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从阅读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感受语言的优美中,体验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语文素养就会逐渐丰富起来。 (2)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词汇。(3)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会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各种不同场景恰当地使用语言表述。

三、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是提高小学生良好语文素质的基本途径

(1)认真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2)注意倾听。在别人讲话时,要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3)踊跃发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很多的语文信息,语言表达也会得到提高。

在语文课堂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首位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四、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增加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1)尽量让学生全面接触社会,置身生活,要有生活经历,而不能封闭小学生,使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2)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思考能力,使其在发现生活的真善美的同时也看到生活中的假恶丑。要时时思考生活现象,感悟生活,从有所收获。(3)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观看电视节目,读书看报时认识生活,弥补实际生活的不足;有意识地在学历史,读过去的文学作品时,了解那些远离我们时代的生活,并把它与现实生活对照,使生活感受更加丰厚。(4)很多感情体验,如同情,激动,悲伤,感恩……这些,只能在生活中培养,而不是在课堂上传授的,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小学生才能理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写出文情并茂感受至深的文章。

生活经验是生活经历、体验、感悟、情感的综合。陶行知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語文是一切学科中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科,可以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处延相等,所以语文教学务必要使小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结语:生活是语文之源,无论怎么解释语文,它都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的。要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在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亦指出:“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让语文课程“致力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兴趣习惯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