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云集育种论坛,分子育种成热议话题——记首届全国猪育种高峰论坛暨联合育种技术与组织模式国际研讨会

2012-05-09 07:12本刊编辑黄若涵
猪业科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种猪丹麦基因组

本刊编辑/黄若涵/

2012年6月29—7月2日,首届全国猪育种高峰论坛暨联合育种技术与组织模式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小汤山隆重召开。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352家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养猪业相关企业、政府部门等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2天里,专家们以育种工作为主线,从不同角度为大家奉上了15场学术报告盛宴,分子育种成为此次大会专家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基因组选择近年来成为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一个热点,并有望在将来引起传统育种方式产生重大的变化。猪的基因组选择目前主要是利用基因组信息和猪屠宰、繁殖性状的生产记录对种猪进行选择。猪的育种值并不能直接观察得到,而是利用个体本身和亲属信息(后裔、同胞及祖先)估计个体的育种值。基因组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基因分型个体的DNA信息,包括来自其他远缘及无关基因分型个体的信息。因此,结合DNA信息可以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由于能够提高准确性,基因组选择使猪的育种能够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

陈瑶生(中山大学教授)——我国优秀种猪培育及国家计划

陈瑶生指出当前国内种猪场长期处于不良的循环状态,在“金字塔”繁育体系中,顶端核心种猪资源大部分依赖进口。2011年全国引种数量超过1万头,这几乎接近全国核心种猪群年更换数额的1/4。陈瑶生说,现在除引种外,我国部分大中型种猪企业育种体系加盟NSR(美国国家种猪登记协会)、CCSI(加拿大种猪登记协会)。同时他介绍了我国在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时,选育种猪遵循的原则、具体的措施和做法,并谈到了国内种猪基因组育种上的最新进展和情况。

Mogen S.Lound(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全基因组选择在丹麦养猪业的运用

Mogen S.Lound教授阐述了丹麦用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预测育种值的全基因选择的作用原理,全基因组选择对猪群的重要性(如可增加准确性),全基因组选择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等。他指出全基因组育种值=SNP效应的总和。全基因组选择在丹麦的实施中,杜洛克参考群体大于6 000,长白和大白均大于3 000,杜洛克遗传进展比常规育种高20%,长白、大白比常规育种高得更多。根据全基因组标记进行育种的全基因组选择已在丹麦的纯种选育中实施,它的运用依附于一个大的参考群体,包括纯种和杂种。全基因组序列可以观测到真实遗传差异或相似性,他的优势在于可以选择特定群体对难以测定的性状(如抗病性、饲料报酬和肉质等)进行测定。

Joel Bidanel 博士(法国养猪研究院主任)——法国种猪育种体系

他谈到了法国的种猪育种情况。他说,法国种猪基因公司拥有专业的法国种猪育种组织,公司采用金字塔型的育种结构,为法国生猪产业链70%的本地养殖企业提供种猪,并向国际市场推广优秀的种猪产品,合作伙伴遍及全球5大洲,特别是在欧洲、亚洲和北美。

法国基因组育种未来的研发项目主要有1)母性质量的选育:更多的活仔,较少的死胎;出生体重的均匀性;母猪的自理能力,减少人工介入;延长繁殖寿命等。2)根据产品质量进行选育:选择性杂交的使用;性气味与非去势猪的关系:将基因标记作为品种选育的辅助手段,研究新的与肉质相关的指标。3)研究在杂交育种路线图中选择基因组,方向包括疾病的免疫及抗病性与肉质相关的遗传标记、肠道菌群对猪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等。

Brian Sullivan(加拿大种猪改良中心总裁)——如何利用基因组技术提高加拿大猪遗传评估水平

他说:“加拿大数据库中有大约450万猪头数据,每2个星期新增4千万育种值,数据库存有5亿育种值记录;储存的SNP基因型 (60 000/猪),大约2亿基因型;可从网上电子农场进入访问数据库;线上软件电子农场有中文版,被中国猪场用来做遗传改良用。”

Brian Sullivan总裁谈到,基因组学的应用提高加拿大的遗传评价。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是“训练”性状标记,如生长和产仔数。还有“训练”其它比较难的性状标记,如肉类质量和猪的健康指标。正在继续的基因组研究包括增加动物基因型的数量,测量更多性状。基因组研究将应用于多个方面:许多不同的肉品质性状(大理石花纹、颜色、滴水损失、pH值等);母猪生产力性状(产仔数、仔猪存活率、功能乳头等),增加对疾病的耐受性;其他性状如饲料有效率、生长和行为等等。BLUP法将继续作为加拿大猪遗传改良的重要基础,但也有必要快速实施基因组评价。把基因组评价加到BLUP模型的技术已经存在,研究进展和应用将迅速跟进。

Thomas.Socha(美国华多种猪技术总监)——美国华多种猪育种体系

他以美国华多种猪育种公司为例,阐述了种猪的育种体系,介绍了美国华多基因农场在华合资企业这几年的发展。并以华多几十年的成功育种经验指出中国猪场在猪育种中应注意的事项。简要谈到了猪育种技术从1970年到1990年的遗传评估进展,特征(如饲料转化率、日增重等)在全面提高。他强调,性能测试的猪群体要够大,选取最适当的方式,每周最好测定超过300头猪,每小时测定60头猪,每周5小时。所有记录要调整到一个标准(如达100 kg的日增重、达100 kg所需天数,达100 kg所需,21 d或28 d断奶窝重等)。他谈到华多农场的猪繁殖系统选择和繁殖,阐述了过去30年来美国华多猪育种的进展和变化。在遗传改良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个一致的计划必须经过长时间随访和跟进。当评价的方法、测试程序和索引决定后,应坚持至少5年不变,每5~10年重估所有程序。

傅衍(浙江大学教授)——跨国种猪公司育种组织管理与新技术

傅教授说,育种趋势育种目标更加关注整个产业链,更加重视综合效益的提高,更多的信息来源,基因组选择方法的快速运用是育种的新技术。他指出,当前基因组应用较多的国家及公司主要有丹麦的DanBred、比利时的Hypor、美国的NCG等。并以PIC基因组选种的应用进展为例,证明基因组选择是有效的,并指出基因组选择经历了数据到认识,认识到理解的过程。PIC 通过GWAS 建立了针对特异性状的低密度SNP芯片,用于标记辅助选择,PIC 于2011年12月开始使用高密度基因组信息做多性状遗传评估。PIC 将通过Imputation技术,用较低的价格来产生高密度基因组信息用于选种(2012年9月开始应用)。另外,简要介绍了抗蓝耳病育种的研究,短期目标是 gEBVs,长期目标是genome edited products,通过体外及体内攻毒项目,并扩大到生产场验证数据。他认为育种技术每年都在变得越来越有效、越来越便宜。

闫之春(美国谷物协会)——国内企业育种工作误区与改进建议

他指出,要选择有遗传进展又强调未来市场需求的性状进行改良,订出统筹兼顾又重点突出的选育计划,在选优汰劣的原则下组织场内实施。场内选育工作要具备多种知识,掌握多种方法。掌握经济重要的性状的特点,把握全过程几个关键的选种时机,就会在猪群获得可遗传的进展,选育提高不是要培育一个新品种。

他谈到,未来猪育种市场化仍然是方向,不可能人人单独搞育种,提供多系配套杂交母猪的大公司最终会发展壮大起来;中小种猪场“被迫”联合起来,共享种猪,联合育种;高通量基因芯片潜力巨大,结合生产性状+BLUP的育种方式将快速发展。

此外,中国农大的张勤教授、丹麦种猪育种协会育种总监Mark A. Henryon 博士、华南农大的吴珍芳教授、台湾花都种猪公司杨正宏董事长、四川农大林燕副教授以及丹麦奥胡斯大学苏国生教授等分别就抗病育种、丹麦种猪育种体系及发展趋势、企业成功的育种体系运作模式、不同来源种猪的营养需求、如何提高种猪窝产仔数等作了交流。

后记:学术报告会场座无虚席,听众无不叹服专家们的学识之渊博、视角之独特、论点之精准。本次会议主题鲜明突出,是一场学术交流碰撞的盛典。本次会议是在我国猪育种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在我国开展猪联合育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打下了一定基础的阶段,我们有必要总结育种经验,及时弥补不足,提高育种水平。本次大会的盛况也反映出当前猪育种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行业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育种工作一步步落到了实处,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会议结束了,但是我国猪联合育种才刚刚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全新的、形势大好的时代!

猜你喜欢
种猪丹麦基因组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科学家找到母爱改变基因组的证据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真相
紫花白及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