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05-15 08:22赵晓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6期
关键词:毛细体征干扰素

赵晓芳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618000

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属于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该疾病的主要病原,少数患者是因人类3型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鼻病毒导致[1]。临床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其中以喘憋最为突出。常规治疗上往往以积极纠正患儿缺氧,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的阻塞以及分泌物的渗出等,以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为主。我科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选择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得氧气雾化吸入,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治疗,且收到了显著的疗效,现将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患儿病例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我科共收治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2例,患儿年龄为3个月~2岁。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2]。将102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包括男23例,女27例;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联合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得氧气雾化吸入为治疗组,共52例,包括男24例,女2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症状与体征等方面差异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抗感染、止咳平喘、氧气雾化及吸痰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2μg/(kg·次),联合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得加入1ml生理盐水中氧气雾化吸入;每天均给予吸入2次,连用5~7d。

1.3 疗效的基本判定标准 (1)治愈标准:治愈患儿表现为咳嗽、喘憋现象消失,肺部的啰音消失。(2)好转标准:咳嗽、喘憋现象明显好转,肺部的啰音也明显减少。(3)无效:经过7d治疗,患儿以上症状及体征没有任何好转或消失,甚至有加重倾向。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等数据用()来表示,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体征、症状的持续时间 见表1。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组患儿的咳嗽、喘憋、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持续天数均明显缩短,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的天数比较(d,)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的天数比较(d,)

组别 n 哮鸣音消失 咳嗽消失 喘憋缓解治疗组 52 4.25±1.21 5.62±1.742.68±1.54对照组 50 5.36±1.35 7.25±1.23 3.62±1.23 t 2.910 3.674 3.045 P<0.01 <0.01 <0.01

2.2 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 见表2。两组患者的治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儿的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上多发于冬春敏感季节。以缺氧和喘憋为主要临床特点[3]。该病症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就曾有学者报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的第一位[4]。由于该病会导致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这些分泌物往往非常黏稠,再加上一些过敏因素很容易使患儿发生毛细支气管痉挛。分析婴幼儿解剖特点不难发现,婴幼儿支气管、气管相对较为狭小,且软骨相对柔软,缺乏强有力的弹性组织,使得婴幼儿呼吸功能的潜力非常差,同时气体弥散量和潮气量小,因此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其咳嗽排痰、纤毛运动能力差,导致患儿毛细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很容易造成患儿气道的阻塞,进而形成毛细支气管痉挛。临床上表现为烦躁、咳嗽、肺部干湿性啰音、喘憋等症状,因此很容易造成患儿的呼吸衰竭[5]。因此临床治疗中除了支持、抗感染等治疗以外,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解除患儿支气管痉挛,防止出现呼吸道梗阻同样是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关键。

机体受到RSV感染以后,会产生具有病毒特异性的LgE,LgE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组胺浓度高低相平行[6];除此之外RSV的免疫复合物可将组织细胞的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进行激活,导致产生各种白细胞三稀及血栓素的产生,这些物质会引起患儿支气管的强烈收缩,与此同时患儿白细胞介素-2的活性也会大大降低,其受体表达将明显受到障碍,从而引发患儿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及细胞免疫应答能力的降低。由此看来,RSV与患儿免疫损害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重组人干扰素α-1b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可有效增强细胞吞噬功能及增加、激发细胞的免疫功能。干扰素可有效抑制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CD4的聚集,同时还可通过气道上皮细胞来有效对抗炎症细胞因子IL-1、IL-8,同时调节气道平滑肌对异丙肾上腺素的敏感性,抑制LgE、IL-4的形成。哮喘患者是由干扰素水平下降,IL-4水分升高,这种平衡失调最终导致LgE的升高,以及哮喘特异性的形成。重组人干扰素α-1b经雾化吸入后,可直接作用于患儿病毒感染部位,有效起到抗病毒的作用。本研究还显示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有效缩短患儿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有效缩短气促消失的时间,因此可使患儿很快恢复正常,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天数。由此来看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以后可有效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及抗病毒能力。

雾化吸入干扰素可使干扰素快速到达感染区,使干扰素在呼吸道中的浓度迅速达到高峰,并直接作用于靶细胞,从而有效抑制RSV的复制并及时清除病毒,有效减少纤毛黏液之间的黏合吸附作用,同时增强气管微纤毛的运动,降低患儿痰液的黏稠度,便于痰浊的排除。通过将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得联合雾化吸入,可有效缩短患儿病程,避免肌肉注射干扰素后引起的皮疹、发热等不良症状,更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非常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耿洪业,王少华.实用治疗药物学〔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7-368.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99-1200.

[3]周田,张国成,等.糖皮质激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反复感染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2):732.

[4]涂亚兰.毛细支气管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及过敏的关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21):65-66.

[5]Schauer U,Hofljan S,Rothoeft T,et al.Severe respiratory ayncytial virus infections and reduced interferon-gamma generation in vitro〔J〕.Clin Exp Immunol,2004,138(1):102-109.

[6]Joshi P,Shaw A,Kakakios A,et al.Interferon-gamma levels in nasohparyngeal secretions of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nd other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s〔J〕.Clin Exp Alergy,2003,131(1):142-147.

猜你喜欢
毛细体征干扰素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金属3D打印复合毛细芯孔径配比对环路热管特性影响
295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分析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宇航级平板式毛细泵环路热管研制成功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浅谈毛细水上升影响因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