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泻停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60例疗效分析

2012-05-15 08:22张慧娟刘彦民林秀珍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457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6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住院

张慧娟 刘彦民 林秀珍 姚 光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 457000

病毒已成为感染性腹泻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小儿病毒性肠炎是我国秋冬季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频繁呕吐、水样腹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轮状病毒是引起全世界范围内小儿急性腹泻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轮状病毒(RV)感染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其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占我国住院患儿的46%,位居小儿腹泻病首位[1],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2008年9月1日-2010年9月1日应用儿泻停治疗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6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患儿中被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120例,诊断均符合1992年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诊断标准。患儿年龄3个月~3岁,均排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大便每天5~12次,病程<3d。大便常规无或少量白细胞,根据诊断分型,轻度脱水68例,中度脱水52例,无重度脱水病例。就诊前未经任何治疗。经酵素连接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由广州南方中心提供,证实为轮状病毒感染。120例患儿均无腹泻以外的其他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的情况。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退热、止吐治疗,合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者给予口服补液盐及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治疗,同时口服微生态制剂妈咪爱,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人工喂养者停用牛乳和奶粉,加用米汤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儿泻停颗粒治疗(北京医药集团、合肥神鹿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6个月,每次半袋;7个月~2岁,每次1袋;3岁,每次2袋;3次/d,3d为1疗程;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10~15mg·kg-1·d-1静脉滴注,疗程3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记录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脱水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72h腹泻停止,形状为黄色软便,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阴性;有效:治疗72h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每天<4次,全身症状明显好转;无效:用药治疗72h后腹泻无明显缓解,大便形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2]。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91.8%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脱水基本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体温下降、腹泻停止、脱水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患儿脱水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患儿脱水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体温下降时间 腹泻停止时间 脱水纠正时间 住院时间治疗组 60 2.10±0.82 3.41±0.48 1.18±0.353.88±0.71对照组 60 3.58±0.45 5.04±1.10 2.61±0.715.79±1.06

3 讨论

轮状病毒呈世界性分布,由RV感染所致,又叫秋季腹泻,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严重侵害婴幼儿健康。RV有一定的季节特点,在秋末、冬初及初春多见,常年散发;主要通过粪口及呼吸道飞沫传播。主要侵犯十二指肠成熟绒毛上皮细胞,使小肠吸收功能降低,导致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引起腹泻。由于小肠成熟绒毛上皮细胞上的乳糖酶是一种RV受体,婴幼儿肠黏膜上该酶含量高,所以容易发生RV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症状有发热、频繁呕吐、水样便、轻度脱水及酸中毒。近年研究发现,RV为全身性感染,可侵犯多个脏器包括循环系统损害[3],其可能机制是:RV经病毒血症侵犯心肌细胞;伴高热时,耗氧增多,无氧代谢增高,内环境失调导致细胞损害。新近的研究表明:轮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4(NSP4)与发病机制关系密切。NSP4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液体分泌诱导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作用[4]。轮状病毒性肠炎至今无特效药物治疗,正因如此,治疗上用微生物制剂以调整肠道菌群与抗生素杀菌均不能取得良好疗效,临床上仅以预防脱水为主,待疾病自愈。该病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用清热燥湿方法治疗有良好疗效。儿泻停颗粒是由茜草藤、乌梅、甘草等纯中药组成。茜草藤:味苦、寒、无毒。苦可燥湿,寒能清热,有清热燥湿之功。乌梅:味酸涩、性平、能色肠止泻、益胃生津,既有止泻作用,又可防湿热泄伤阴之弊。甘草:味干性平,有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多种功能。现代药理作用:可抑制胃肠平滑肌运动,可抑制轮状病毒,可抑制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对腹泻模型有显著的止泻作用[5]。本组病例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儿泻停治疗,总有效率达91.8%,疗效明显高于加用利巴韦林的常规治疗对照组,与文献报道[6]基本一致。儿泻停可抗病毒、调节胃肠道平滑肌功能,改善微循环障碍以及有利于肠壁绒毛上皮细胞的修复,从而恢复肠道功能,减轻腹泻。

综上所述,儿泻停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满意,安全,无不良反应,口感适中,易于喂服,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7.

[2]方鹤松.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究会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4):239-240.

[3]朱浩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J〕.华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5(4):561-562.

[4]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8.

[5]罗芳,黄邀 .儿泻停与培菲康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06,(5):307.

[6]崔淑杰,朱新颖,王霞.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52例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杂志,2005,9(5):343.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肠炎住院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昆明地区1570例轮状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儿童秋冬季应注意防轮状病毒感染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