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菲康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2-05-15 08:22兰瑞英吴海英韩丽华山东省桓台县医院256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6期
关键词:胃肠道胃肠有效率

兰瑞英 吴海英 韩丽华 山东省桓台县医院 256400

肠易激惹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以及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大便性状异常,持续或间歇发作,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为寻找一种治疗IBS的实用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本研究应用培菲康(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宜制药厂出品)联合曲美布汀(海南普利制药厂出品)治疗IBS,并与单用培菲康及单用曲美布汀比较,疗效满意,现就146例IBS患者分组治疗的有关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文选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消化门诊146例IBS患者,其中临床表现腹泻123例(84.2%),便秘23例(15.8%),腹痛124例(84.9%),腹胀113例(77.4%),黏液便52例(35.6%);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6.5岁,男61例,女85例。所选病例均予电子肠镜检查并大便培养阴性,符合1999年底修订的罗马II诊断标准[2],其要点为:(1)排除有组织结构或生化异常的器质性疾病;(2)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累计有12周(可以是非连续性)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①症状在排便后缓解或减轻;②排便频率异常,即>3次/d或<3次/周;③排便性状异常(干硬秘结或稀便)。

1.2 方法 将146例IBS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培菲康联合曲美布汀治疗组50例,予口服培菲康4粒,2次/d,口服曲美布汀200mg,3次/d。单用培菲康组48例,予口服培菲康4粒,2次/d;单用曲美布汀48例,予口服曲美布汀片200mg,3次/d。三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疗程中禁用其他对消化系统有影响的药物。疗程开始至结束共复诊8次,了解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黏液便等症状及发作频率的变化,详细做体格检查,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诊疗前,治疗第2周及第4周查血、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4周疗程结束时进行总疗效评定,停药后随访3个月。

1.3 疗效判断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腹泻或便秘停止,大便成型,1~2次/d,2个月不复发;有效:症状减轻,大便软或干燥,2~3次/d或每2~3d1次;无效:症状无改善,腹泻、便秘仍不能控制。

1.4 统计学处理 评价疗效应用卡方检验(χ2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 全部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培菲康联合曲美布汀组总有效率94%;培菲康组总有效率77.1%;曲美布汀组有效率79.2%。治疗组(培菲康联合曲美布汀组)总有效率比单用培菲康组及单用得曲美布汀组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单用培菲康组及单用曲美布汀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疗效比较(n)

2.2 不良反应 三组药物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整个疗程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实验室检查等未见异常。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病,发病率较高,国外文献报告约占胃肠门诊的30%~50%,国人出现IBS症状者的比率与国外相仿,患龄多在20~50岁,女性多见(女∶男约为2~5∶1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致认为其与肠平滑肌运动,分泌功能异常、菌群失调、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3]。目前临床上IBS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治疗方法及药物。在众多药物中,如胃肠促动力剂、解痉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抗抑郁剂等,甚至心理和行为干预,但尚无一种方法或药物对所有的患者都有肯定的疗效。至今为止,IBS的治疗原则仍只能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对症处理及身心的综合治疗,目的是减轻患者的腹泻、便秘、腹痛、产气等的特异性症状,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采取建立在良好医患关系基础上的个体化,分级治疗和循序渐进的综合治疗。

人体内部的微生物与生活环境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即微生态平衡。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有400多种,其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菌占98%以上,其余是处于中间状态的细菌和有害菌,正常情况下,这些菌群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机体受环境、气候、饮食、用药、情绪等因素影响时,肠道处于中间状态的细菌就会转变成致病菌,同时致病菌大量繁殖,使肠道微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从而菌群失调,产生肠道疾病。现已认实,IBS存在菌群失调,生物制剂治疗有效。培菲康(口服三联活菌胶囊)是一种混合的活菌制剂,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种肠道有益菌联合组成,通过补充肠道正常有益的生理菌群,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激发机体免疫力,在肠道形成强有力的生物屏障和化学屏障,因而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曲美布汀为不同于胆碱能药物和抗多巴胺类药物的胃肠道功能调节药,具有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在胃肠道功能低下时,本药能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从而增加运动节律;而在胃肠道功能亢进时,本药主要作用于K受体,从而改善运动亢进状态。本药可以根据支配胃肠运动的自主神经兴奋性不同,选择性结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μ受体及迷走神经节后纤维K受体,双向调节自主神经的兴奋性,通过调节乙酰胆碱的释放量双向调节胃肠运动。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释放过多的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迷走神经,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胃肠运动减弱,本药选择性结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μ受体抑制交感神经,通过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胃肠运动;迷走神经过度兴奋,释放过多的乙酰胆碱,胃肠运动亢进,本药选择性结合迷走神经节后纤维K受体,直接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量,减低胃肠道运动。培菲康与曲美布汀单药治疗IBS的疗效已得到临床肯定。研究应用培菲康与曲美布汀联合治疗IBS,总有效率达94%,和单用培菲康总有效率77.7%及单用曲美布汀总有效率79.1%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证实有相互协同作用,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相近。提示联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IBS较单用药物治疗有良好疗效,此亦间接证明IBS发病机制的多因素性。本研究三组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整个过程未具明显毒副作用。因IBS病理和发病机制的不明确性,尚无统一确切的治疗方案,事实上还有其他具有调节内脏敏感性的药物如5-HT3受体抑制剂,抗抑郁、焦虑类药物如百忧解等多种药物可与培菲康、曲美布汀互为一、二线或联合治疗IBS。

虽然IBS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探讨,但培菲康联合曲美布汀治疗IBS,组方简单,起效快、疗效高,两者服用后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高,对一线治疗IBS,值得临床医师应用。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于皆平 ,沈志祥,罗和生,主编.实用消化病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44.

[3]文学铨,赵逵,等.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2003,8(D03):20.

猜你喜欢
胃肠道胃肠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很有效率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My Father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胃肠道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