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排毒方结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肾性贫血42例

2012-05-15 08:22刘硕年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人民医院535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6期
关键词:冲剂性贫血骨髓

刘硕年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人民医院 535000

肾性贫血是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合成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铁摄入减少、叶酸缺乏等因素导致红细胞合成障碍所致。肾性贫血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肾功能衰竭所产生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病人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因其价格昂贵,有一定副作用,且有部分病人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产生抵抗,使之在临床应用和推广受到极大的限制。近年来,笔者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共治疗肾性贫血42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明确诊断为慢性肾病且血红蛋白(Hb)<100g/L的42例肾性贫血病人为2006年2月-2008年3月间在我院肾内科就诊的住院病人,均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的症状和体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慢性肾衰竭23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3.6±15.2)岁。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肾内科饮食及单纯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排毒方进行综合治疗。常规西医治疗:低盐、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控制血压、利尿剂的使用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常规补充铁剂、叶酸等药物。中药治疗:方用经验方补肾活血排毒方,药物组成:生黄芪20g,太子参15g,熟地黄9g,枸杞子15g,炒当归12g,淮山药15g,山萸肉12g,茯苓12g,半边莲30g,川芎15g,益母草20g,大黄6g,怀牛膝15g。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口服。共治疗2个月。

1.3 疗效标准 显效:贫血症状改善或消失,血红蛋白升高≥30%,或血红蛋白达100g/L,红细胞压积升高≥10%;有效:贫血症状改善,血红蛋白升高≥15%,但<30%,红细胞压积升高≥5%,但<10%;好转: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略有上升,但上升幅度血红蛋白<15%,红细胞压积<5%;无效:贫血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无升高或降低。

1.4 指标观察 观察病人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测查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及肾功能。

1.5 统计学方法 将 Hb、RBC、HCT、BUN、SCr等各项指标前、后检测值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检测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42例病人经2个月治疗后,显效9例 ,有效19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治疗前、后 Hb、RBC、HCT、BUN、SCr等各项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见表1。

表1 42例CRF病人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变化比较(n,)

表1 42例CRF病人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变化比较(n,)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P<0.05。

检测时间 Hb(g/L) RBC(×1012/L) HCT(%) BUN(mmol/L)SCr(μmol/L)治疗前 70.4±17.5 3.3±0.5 20.6±7.0 23.7±7.2522.5±110.6治疗后 102.5±24.6# 3.9±0.8* 31.4±10.8# 17.2±7.3* 360.5±156.4#

3 讨论

肾性贫血多由于慢性肾病、肾功受损后,导致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刺激素减少所致,造成骨髓红细胞系统营养障碍分化失调,红细胞的脆性增加,呈球形红细胞形态。由于肾毒素对骨髓的刺激使骨髓微循环改变,骨髓释放功能受阻,从而导致肾性贫血。目前对于肾性贫血的治疗多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寻找突破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司秋菊等[1]用中药组成方——滋肾生血冲剂治疗肾性贫血,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并通过观察滋肾生血冲剂对肾性贫血病人红系祖细胞的影响,认为滋肾生血冲剂治疗肾性贫血的机制可能与刺激机体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生长、提高红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红系造血刺激因子的反应性,拮抗造血抑制因子对红系造血的抑制作用及对造血干细胞向红系分化的抑制作用,改善骨髓微环境,从而延长红细胞寿命有关。而传统中医认为肾性贫血,主要是由久病肾衰,精耗气竭,骨髓空虚,无以化生血液。因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血同源,故采用补肾填精为主要治则,肾精充足自能生髓化血,从而使贫血状况得以改善。另一方面,肾病迁延不愈,脏腑功能失调,使体内水湿、湿热、浊毒、淤血等病理产物滞留,戕伤气血而致贫血,而气血阴阳受损,气虚不以推血,可致淤血内生,淤血不去,血不归经,新血不生,均可加重肾性贫血。因此,水湿、浊毒、淤血等邪实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故在补肾填精的同时必须配以解毒降浊、活血化淤之法。补肾活血排毒方为我科治疗CRF的经验方,以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淮山药、山萸肉补肾,川芎、益母草、怀牛膝活血化淤,大黄排毒,半边莲清热解毒,兼用生黄芪、太子参补脾益气以行水积,全方既补肾以治其本,又重视活血化淤、排毒泄浊以清除或减少其毒性而治其标,标本兼治,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延缓早期CRF的进一步恶化。经临床观察表明,该方还可明显地纠正贫血状态,对肾性贫血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1]司秋菊,谢惠芬,檀金川.滋肾生血冲剂对肾性贫血病人红系祖细胞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1519-1520.

猜你喜欢
冲剂性贫血骨髓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说谎的滋味很糟糕
感冒冲剂
赞美骨髓
裸露
感冒冲剂分清寒热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