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思考

2012-05-25 09:1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西医整体疗效

张 亮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思考

张 亮

(重庆市万州区高峰镇卫生院中西医结合内科,重庆 404001)

乙型病毒性肝炎;哲学思考;中西医结合疗法

我国是一个肝炎大国,而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其危害和防治难度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思维模式的更新,尤其是循证医学的发展,促使人们对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尤其是在中西医结合领域,整体的疗效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的难题很多,离彻底攻克此病的道路还很遥远,因此中西医结合在此领域还大有可为。笔者就其相关问题作浅微的思考如下。

1 “全身性疾病”与系统论

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的发展以及临床治疗学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局部的病理改变与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细胞的生长就受到系统性的调控,包括控制细胞生长必需的基因组、与微环境相关的基因组、宿主对细胞系统调控相关的基因组、各种病变相关蛋白质、胚胎发育相关蛋白质、DNA重复序列转录物及转座子相关基因、RNA复制与RNA蛋白等;疾病的进展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年龄、饮食、情绪、环境、体质、个人嗜好等。尽管疾病的本质即内因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特殊情况下,其他因素亦常常能影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此外,人体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各个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影响通常是疾病演变的基础。

乙肝病毒(HBV)入侵机体后,病毒直接损害或者通过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激发病毒清除而引起肝损害,反复肝损害可引起肝纤维化,最终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随着认识的深入,乙肝病毒和免疫反应不仅可以损害肝脏,还可以损害甲状腺、肾脏、心脏、胰腺等脏器。实质上,乙肝就是一个全身性疾病,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工作者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当然,乙肝病毒是始作俑者,其在整个病程中的核心作用不可低估。正因为如此,乙肝是局部病变和全身性病理生理紊乱并存的,由此我们已经开创了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的新局面。

哲学观点认为,系统是一种联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功能本身是一种属性,但既不是要素的属性也不是某个部分的属性,而是系统整体才具有的属性。功能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并且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整体和部分是存在于系统中的一对矛盾,在这对矛盾中,部分和整体可以经由两种方式相互过渡:加和性方式与非加和性方式。加和性是指“一个复合体能够通过把原来分离的要素集合起来的办法一步一步地建立;反之,复合体的特征也能够完全分解为各个分离要素的特征。”然而,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加和性并不是系统的特征,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是由于其中存在着非加和性关系。这种非加和性表明新属性的出现,表明系统与其构成部分之间存在质的差异。由此可见,加和性方式和非加和性方式实际上表示的是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耦合情况。如果一种耦合情况不会改变各方的属性,那么在这种属性上,部分对整体是可加和的。反之,如果耦合中各方的属性是相干的,彼此约束、选择、放大、协同,那么在这类属性上,部分对整体就是非加和性的。系统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其中必然存在非加和性关系。人体同样是一个系统,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内外环境各要素之间发生着复杂的联系,由此要求在论治任何疾病时,都必须将其放于所处的系统中进行综合考虑。

目前,西医在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方面,已经试图从抗病毒、护肝、抗纤维化、免疫调节等方面模拟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和处理,取得了不少的成就。这就属于从各个部分来“加和”,期待达到系统效果,然而事实上并不能完全处理系统中的“非加和性关系”。中药本身是依据整体观念为基础的中医理论而使用,以宏观的整体功能态来改变机体的整体异常功能态,正是处理系统中“非加和性关系”的利器。因此,中西医结合能将局部和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2 优势互补的哲学内涵

哲学认为,事物都有其内在固有的本质的特性,这个特性决定着事物的发生、发展、转归,也决定着该事物间的区分和融合。中医和西医各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各有所长和所短,一定条件下二者的优势是可以互补的。以临床为基础的医学,包括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内,它们的发展只能从临床中去寻找原因,即从临床的需求去考虑,除此之外,其他的因素都不是根本的。从学术界看,认为中医和西医根本不可能融合的人不在少数,但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却在不自觉中越走越密切,结合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这足以说明,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动力是强有力的,而这一根本动力就是以临床需求为基础的中西医之优势互补。

与西医相比,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优势,但是中医又有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对病的客观诊断不够清晰,这就形成中医临床上的一大缺陷。现代社会的患者不仅关心疗效,同时也关心病情的变化,既要知道中医的用药,也想明白客观指标的改善,要求对所患疾病有一个全面的、细微的、明确的了解。鉴于现代社会大众的这一迫切需求,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也就再自然不过了。诊断方面,慢性无症状的HBV感染者,无证可辨的情况下,中医可以借助西医的检查手段,把患者的病情搞清楚,甚至可以考虑微观辨证辅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过程中,无论病情还是疗效都应该要用客观检查和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来衡量,当然其舌象和脉象也应归属于体征的考察范围。

治疗方面,辨证论治之所以是中医的优势,就在于它应用的灵活性。由于它的灵活性,似乎什么病都可以治。但是,就某一些疾病而言,西医的一些治疗方法(手术等),在病情紧急的时候,效果要比中医来得快。也就是说,在许多情况下西医同样也有自己的优势。由于中西医在治疗上的互为优势,为追求临床最佳疗效,中西医结合疗法便在临床中遍地开花。慢性乙肝的治疗中,抗病毒药物层出不穷,如今的长效干扰素、恩替卡韦的疗效是不错的,但其疗程长、病毒变异、停药后反跳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而中药抗病毒的特异性不强,往往是通过免疫调节而实现的,那么将二者有机结合的话,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免疫调节方面,实际上已经不是简单的增强或抑制,而是更需要象中医那样宏观的双向的调节。中、西药物在护肝降酶退黄方面各有所长,在病情较重时宜中西医结合,而在普通患者,中药就完全能解决问题,而且安全、快速、无太多副作用。抗纤维化方面,西医还没有很好的药物,而中药复方和单味药研究就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在中医现代化的推动下,积极地借鉴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临床研究已成发展趋势,其中借鉴最多的则是西医学的方法和技术。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中,与西医联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也就成了比较便捷的方法。从现代生理学到现代病理学,从影像技术到实验检测,已经深入地渗透到中医现代研究的许多方面和环节。这种研究手段上的优势互补,将会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水平带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诊断、治疗和研究3个方面的优势互补,为中西医结合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注定中西医结合将会依附临床而长期存在和不断发展下去。陈可冀院士说:“没有中西医的真诚团结合作,学术上的互相,很难创造出高层次的国际认可的成果来。”还有学者提出:“从发展的角度看,中西医结合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中西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疾病,两者均是片面的、不完善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两者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会逐步深入和完善,逐渐接近人体的本质,而这个本质只有一个,因此从理论方面讲,中医和西医会是殊途同归。当然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和西医均会逐步地、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对方的优势,从而相互取长补短。”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同样能取得很多很好的成果。

3 中西医结合的内在张力

狭义上的中西医结合主要在学术方面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内容与目的,即以创立一种统一的新的医药学为目标的结合。广义的理解,即将中西医两种理论、两种方法相互配合或联合,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结合。这两种提法是从不同的层次上来界定中西医结合的,两者都有合理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人为地把二者割裂开来。如果将中西医结合目标划分为最低目标与最高目标,那么最高目标就是将中西医学融合为一体,创造一个新的统一的医药学;最低目标则是目前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正在进行的运用中西医2种知识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中西医联合或配合。

乙肝是一个复杂的全身性疾病,病程缠绵,病情反复难以控制。正因为其复杂性,中西医都正在从不同途径寻找有效治疗手段。西医在抗病毒、护肝降酶退黄、免疫调节、抗纤维化等方面有重点地或齐头并进地治疗,但毕竟现有药物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不可能整体地全面地调节人体。这样,如果能结合灵活的整体的辨证论治,疗效将大大提高。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肝病药膳、中成药、免疫制剂穴位注射、理疗、五禽戏锻炼等,将会大大减轻患者承担的费用,取得更好的疗效。

目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疗效较好,但仍然是抑制病毒的,并不是特效的杀灭病毒药,故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追求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中医药在整体调节免疫抗病毒方面有长处,那么在单味植物药或复方中寻找有效成分,甚至特效抗病毒药物都是有可能的。事实上,我们在这方面已经作了大量工作,有不小的成效,但离最终目标还相差甚远。

2012-02-17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7.036

1672-2779(2012)-07-0054-02

(本文校对:杨德全)

猜你喜欢
西医整体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