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族谱序跋所涉家族的地域分布

2012-06-06 10:44王善军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政区序跋东南地区

黄 超,王善军

(大连大学 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22)

宋代族谱序跋所涉家族的地域分布

黄 超,王善军

(大连大学 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22)

宋代处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重要的变革、转型时期。通过对宋代族谱序跋的统计分析,可得知族谱序跋在全国的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南北差异巨大;在南方,东南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地区所占比重甚微。从家族所属州级和县级来看,其序跋所涉家族分布差异并不悬殊。这种南多北少、东南地区在南方占主导地位的宋代族谱序跋分布格局,无疑为元明清宗族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宋代;族谱序跋;家族

尽管现存于世的宋元族谱已属凤毛麟角,但在文集等传世文献中却仍保留有一定数量的族谱序跋。这些序跋,成为今天研究宗族史的宝贵资料。常建华先生《元人文集族谱序跋数量及反映的谱名与地区分布》[1]一文,曾对元代族谱序跋的地域分布进行统计和分析。本文受其启发,亦对《全宋文》和《四库全书》中宋人所撰写的族谱序跋进行搜集,得到104篇族谱序跋,并对其所涉家族地域分布进行量化分析。文中不妥之处,望方家雅正。

一、族谱序跋统计概况

两宋时期对全国疆域进行了行政划分,实行路、州(府、军)、县三级行政区划。路作为一级行政区,在北宋有“至道十五路”、“天圣十八路”、“元丰二十三路”和崇宁以后的“二十四路”之变化。本文参照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2],北宋时期以23路1京为基本行政地域区划;南宋以17路为基本行政地域区划。将搜集的族谱序跋,按照宋代行政区划进行地域分布统计。

本文搜集宋人撰写的104篇族谱序跋及其与族谱序跋相关的资料,但因《皇朝百族谱序》叙述的是对多家族谱序的概述;《观李氏谱牒帖》虽是宋人所写,但写的只是唐代李氏谱牒的情况;《五宗图序》主要阐述了编修族谱的“五世谱图之法”原则;《谱例序》是苏洵关于修谱体例的论述;《皇宋玉牒序》因属皇族并非普通家族而不在本文讨论之中,故将这5篇除去。另外还有朱熹《黄氏谱序》、《黄氏家谱序》,彭龟年的《谢氏家谱序》和程颐的《姬宗世谱序》4篇为伪作和5篇族谱序跋无法判断其家族的所在政区也被置于讨论范围之外,所以本文所统计的族谱序跋数量为90篇。其具体政区分布见表1和表2。

表1 北宋时期族谱序跋所涉家族地域分布数量统计表[3][4]

表2 南宋时期族谱序跋所涉家族地域分布数量统计表[3][4]

根据表1和表2所统计的族谱序跋,在数量上与家族数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同一家族族谱序跋有重复出现的现象。同时,表1和表2的家族总和与上述家族数目不同,其主要原因是某些家族在北宋和南宋时期为同一家族,才造成此现象。由于重复的家族序跋数量有限,因此其族谱序跋的数量分布还是基本可以反映家族的地域分布状况。

二、族谱序跋所在路级政区分布情况

由于北宋和南宋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存在一定的差别,为进一步探讨族谱序跋的分布状况,本文除了注释说明,也将北宋和南宋时期族谱序跋分开统计。

首先,北宋时期族谱序跋在一级政区——路的分布,其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江南东路、两浙路、福建路、江南西路、成都府路、京东西路、永兴军路、淮南西路、广南东路、荆湖南路(见表3)。北宋时期共涉及有10个地区,其中江南东路、两浙路两个地区的族谱序跋分别占总量的30.43%、17.39%,即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其次是福建路、江南西路的族谱序跋都占总量的13.04%,与江南东路、两浙路相比略显微弱。而成都府路、京东西路、永兴军路、淮南西路、广南东路、荆湖南路占全国比例都是4.35%。

在这10个地区中,江南东路、两浙路、福建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成都府路、广南东路、淮南西路8个地区均为南方地区,占族谱序跋总量的91.3%。然而传统意义上北方宗族组织的发展在历史上占主导的地位,但北方存留族谱序跋只有京东西路和永兴军路,仅占总量的8.7%,显然在北宋时期族谱序跋南北分布差异甚大。在南方,东南地区的江南东路、两浙路、福建路、江南西路、淮南西路、荆湖南路占82.6%,占据着数量上的优势,而南方其他地区相对来说比重较小。

南宋时期的族谱序跋在一级政区——路①南宋时期基本延续了北宋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一级行政区划仍是路。的分布,其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福建路、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潼川府路、荆湖南路、京东东路、河北东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利州东路、永兴军路、河东路(见表4)。

表3 北宋时期族谱序跋数目在路级政区的排名

表4 南宋时期族谱序跋数目在路级政区的排名

南宋时期共涉及到14个地区,未被南宋政府控制的北方地区有6篇序跋及涉及4个家族的地区分别是京东东路、河东路、河北东路、永兴军路,共占总量的8.96%,显然南方地区的族谱序跋数量占到了91.04%。在南方地区中,其数量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福建路、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所占比例分别为29.85%、17.91%、13.43%、8.96%、7.46%,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其次是潼川府路、荆湖南路,所占比例分别是4.48%、4.48%。最后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利州东路,分别占1.49%。同样,在南宋时期,东南地区的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福建路、两浙东路、两浙西路、荆湖南路占总量的82.09%,显而易见,在南宋时期东南地区的族谱序跋数量也占据明显的优势。

三、族谱序跋所在州级政区分布情况

北宋时期搜集的族谱序跋所涉州、府、军仅为16个,综合族谱序跋及涉及家族排在前5名的是宣州、苏州、歙州、饶州、吉州(见表5),均为南方地区,且集中于东南地区。笔者深知由于各种缘由,这里搜集的族谱序跋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北宋时期家族的分布状况,但根据本文的统计而言,从州、府、军二级政区来看,其族谱序跋及其所涉家族数目分布不均衡,但差别并不十分悬殊。

南宋时期所涉州、府、军为27个,比北宋时期要多。其排名前5名的是徽州、吉州、建宁府、信州、兴化军(见表6),占总量的52.24%。而徽州、吉州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17.91%、16.42%,与其他州、府之间的差距较大。其次为建州、信州、兴化军、庆元府、宁国府,其数量已远逊于徽州、吉州,但相对较为均衡。从南宋族谱序跋数量及其所涉及的家族数量来看,比北宋时期有较大的发展。进一步来看,无论是北宋前5名还是南宋前5名,均分布于南方政区内,且以东南地区居多,分布不平衡。

即使在同一政区内,族谱序跋在各州、府、军中的分布也是不平衡的,以族谱序跋所涉家族数量较多的江南东路为例:北宋时期江南东路由江宁府、宣州、歙州、池州、江州、饶州、信州、太平州、广德军、南康军组成。而族谱序跋所涉家族只分布在宣州、歙州、饶州3个州,分别是3、2、2篇(参见表1)。

南宋时期的江南东路由宁国府(宣州)、建康府(江宁府)、徽(歙)州、池州、饶州、信州、太平州、南康军、广德军组成,而族谱序跋所涉家族主要分布在徽州、宁国府、信州,分别是12、3、4篇,而涉及到的南康军和池州,仅仅分别为1篇(见表2)。

四、族谱序跋所在县级政区分布情况

北宋时期共涉及到17个县,平均每个县约有1.35篇,由表1可知所涉县中最高为3篇,最少为1篇,由此看来北宋时期所涉及的族谱序跋其县级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南宋时期,历城、孝义、文安、闻喜县均属未受南宋政府控制的原北宋行政区,另有2个无法确定所属县,在此不计入统计之中。

表5 北宋族谱序跋分布数量排名前5位的州、府、军

表6 南宋族谱序跋分布数量排名前5位的州、府、军

因此,南宋共涉及到36个县,平均每个县约有1.86个,由表2可知族谱序跋所涉县中最高为4篇,最少为1篇,其差距也不是很大,与北宋相比差别亦不大。再从南宋时期族谱序跋所涉家族数量较多的徽州来看,徽州所属有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6县。族谱序跋所涉家族在黟县、祁门2县均未有分布,而休宁、婺源、绩溪、歙县这4县的数目分布分别是4、4、2、2篇,就这4个县而言,族谱序跋数量差别不大。由此可见,宋代族谱序跋在县级分布较为均衡。

五、结 语

通过对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族谱序跋所涉家族的地域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宋代族谱序跋在全国的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南北差异甚大;在南方,东南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地区所占比重甚微。全国族谱序跋分布极不平衡,并打破了传统上北方宗族组织的发展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除了东南地区的族谱序跋数量占绝对优势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地区,该地区北宋时期的成都府路,南宋时期的潼川府路、利州东路,均有数量不等的族谱序跋。其数目虽比不上东南地区,但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其比例则略胜一筹。应该说四川地区在宋代的宗族组织发展地位仅次于东南地区。②王善军《宋代宗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未刊稿)将全国宗族的发展情况划分为3大区域,即北方地区、东南地区和四川地区,与族谱序跋所反映的情况基本相符。

从家族所属州级和县级政区来看,其序跋所涉家族分布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即使在南宋时期的族谱序跋所涉家族分布较为稠密的徽州,其所属县级政区家族分布差异并不悬殊。笔者深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宋代族谱序跋流传下来的数量十分有限,因而得出这一结论并不十分确切。但这种族谱序跋南多北少,东南地区在南方占主导地位的分布格局无疑为元明清宗族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1]常建华.元人文集族谱序跋数量及反映的谱名与地区分布[J].史学集刊,2008(6):28—34.

[2]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

[3]曾枣庄,刘琳.全宋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清]纪昀等.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lans Concerned with Preface&Postscript of Genealogy in Song dynasty

HUANG Chao,WANG Shan-jun
(The research centre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The Song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historic period for the reform and transition of the Chinese ancient clan system.Through a statistical analysis,we can learn about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prefaces &postscripts of genealogy nationwide.They were found far more in south than in north regions with huge di ff erences between the two.Compared with others,the southeast was a dominant area in south.However, the di ff erences were not so great according to the Prefecture(Zhou,Jun)and County(Jun,Xian)that the genealogy belonged to(Jun,Zhou and Xian are imperial offices in ancient China).It is no doubt that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genealogy in the Song Dynasty had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ans in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Song Dynasty;prefaces&postscripts of genealogy;family

K244

A

1008-2395(2012)01-0040-05

2011-11-05

黄超(1986-),男,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宋史研究;王善军(1966-),男,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辽史、宋史研究。

猜你喜欢
政区序跋东南地区
第18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高一)
《潜夫論》版本考述及其序跋題識輯錄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笔谈
江苏省政区图
第16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第17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第15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耦合与失衡:闵行政区变迁中的上海城镇化进程(1958—1992)
江苏省政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