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疗效分析

2012-06-09 08:57曲桂清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17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胰岛素血糖

曲桂清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高能量食物摄入大量 增加,而体能消耗则普遍减少的情况下,糖尿病的发病率则明显提高,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现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120例,均符合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57.8±6.7)岁,糖尿病病程0.5~21.5年,平均(4.8±6.4)年;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采用内科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60例在内科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药物治疗 血糖失控明显或已出现并发症及早选择胰岛素治疗,长期胰岛素根据血糖变化调整剂量,每日胰岛素用量(U)=[空腹血糖(mg/dl)-100]×10×体重(公斤)×0.6÷1000÷2,1次/d,早上皮下注射;如已有心肝肾基础病变同样尽早选择胰岛素治疗,轻度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未能达标则可选择口服药物治疗(格列齐特缓释片60 mg+阿卡波糖50 mg,3次/d),但需定期内分泌门诊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三月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1.3 糖尿病护理干预 (1)开展DM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护理干预,从而达到控制好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2]。(2)指导合理膳食。主食尽量选粗制米面、适当杂粮,少吃精致米面;适量食用牛奶、鸡蛋、瘦肉、豆制品、绿色蔬菜。供给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40%~60%,蛋白质0.8~1.0 g/(kg·d),以动物蛋白质为主,剩余热量由脂肪供给,并根据血脂水平调整饱和与不饱和脂肪的比例。(3)指导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戒酒、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适当运动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出院后1年随访,治疗组血压异常率20%(12例),心电图异常率10%(6例);血糖异常率30%(18例)。对照组血压异常率40%(24例),心电图异常率50%(30例);血糖异常率60%(36例),两组心血管、糖尿病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糖、心电图异常率比较 例(%)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这两种看似毫无关系的疾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3],其依据是:糖尿病心血管损害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二是糖尿病心肌病变最后导致心脏功能受损,这两种情况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但是研究比较多的是第三种情况: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累及到冠状动脉则为冠心病,而这种损害与糖尿病病程无关,甚至在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受损阶段就开始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非常常见。糖尿病患者由于末梢神经病变,对痛觉不敏感,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在发生严重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时,没有明显的疼痛。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最后因为心梗引起心功能衰竭,因为心功能衰竭到医院而确诊为心梗。病理上有很重要的特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病变往往呈弥漫性,狭窄的严重程度更重一些。另外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的患者容易发生斑块不稳定,出现血栓事件,发生心肌梗死,一部分心肌梗死患者会发生猝死。

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在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4]。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护理干预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血压异常率、心电图异常率、血糖异常率均显著下降,这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既有心理应激导致糖尿病疾病,又有躯体症状导致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又影响治疗效果,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密切联系[5]。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还可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使人心情舒畅[6];长期负性心理,会导致内分泌激素分泌增加,如胰岛α-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些激素均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升高血糖。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内科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健康。

[1]季和平,孙滨,李奎宝,等.“临界”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随访研究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J],2011,14(4C):1281-1284.

[2]王慧敏,戴霞,黄秋红,等.双重督导机制对老年糖尿病欢呼着家庭饮食控制行为的影响研究[J].广西医学,2010,28(9):1432-1433.

[3]吴红.糖尿病控制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并发症的关系[J].甘肃科技,2008,24(23):142-143.

[4]朱赛平.糖尿病与心血管病相关性研究[J].医药产业资讯,2005,2(17):45.

[5]宋月娥.糖尿病血糖控制48例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4):117-118.

[6]赵金彩,翟梅玲,赵莉,等.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11,18(11):1-2.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胰岛素血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