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症疗效观察

2012-06-09 09:07李大军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麻木感络脉洗液

李大军



针刺配合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症疗效观察

李大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观察针刺配合“针灸外洗液”治疗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症的临床疗效。将90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针灸外洗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针刺配合“针灸外洗液”治疗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症的有效方法。

针刺疗法;麻木;中风后遗症

脑卒中所致的肢体麻木症在临床上是较常见的,此症为患者的自觉症状,具有病程长、疗效差等特点。主要表现以患侧前臂至手指末端及小腿至趾端部位麻木为主,虽然对患肢的运动功能没有影响,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则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笔者采用针刺配合“针灸外洗液”治疗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症52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38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症患者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5岁,平均(62±3)岁;病程最短30 d,最长243 d,平均(190±6) d;脑出血10例,脑梗死4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2岁,平均(60±3)岁;病程最短35 d,最长306 d,平均(226±5) d;脑出血8例,脑梗死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卒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病程30 d至1年,神志清楚,且生命体征平稳;③年龄40~75岁。

1.3 排除标准

①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肢体麻木;②无心、肺、肾、血液等重大疾病;③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刺治疗

以局部取穴为主,上肢取曲池、合谷、外关、八邪、十宣穴,下肢取伏兔、足三里、丰隆、阳陵泉、八风、涌泉穴。常规消毒后,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华佗牌无菌针灸针0.25 mm×40 mm一次性毫针,十宣穴直刺,进针0.1~0.2寸,使针能立于皮肤之上,不行针;余穴均直刺,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

2.1.2 “针灸外洗液”治疗

起针1 h后开始进行“针灸外洗液”熏洗治疗,“针灸外洗液”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药物组成为生川乌、生草乌、乳香、没药等。将“针灸外洗液”100 mL稀释于800 mL温水中,对患者麻木部位进行熏洗。每次30 min,每日2次,分别于每日上、下午各1次。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操作及疗程同治疗组。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由于麻木感是自觉主观症状,目前尚无客观指标判定疗效,故仅能以患者自我感觉判定。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4 d及治疗结束时,先将患者的麻木部位用笔划出,并测量计算其面积。治疗前以100%表示。

痊愈 麻木症状消失。

显效 占治疗前面积的30%。

有效 占治疗前面积的60%。

无效 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4 讨论

肢体麻木症常见于脑卒中发病后期,其病机当属内伤,或气血虚弱,络脉空虚,或风、痰、瘀邪乘虚阻滞络脉所致。《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指出邪在络脉而致皮部失养而成,治疗以通络为主要原则。针刺络脉,一方面可疏通络脉,达到气血渗灌、调和营卫、疏通经络之功;另一方面,还必须强调清除造成脑络损伤的各种病理产物[1]。“针灸外洗液”可以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通过药物起到营养气血、活血通络,从而改善肢体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周围神经的供血供氧,消除麻木感,对肢体的运动功能也有较好疗效[2]。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笔者在运用针刺和“针灸外洗液”治疗偏瘫患者肢体麻木时的重要依据。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麻木感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有人认为是触觉传导通路中的感受器、神经纤维、传导束或大脑皮质中枢的受损而引起的感觉异常。针刺局部穴位,这一刺激可以引起神经感受器兴奋,刺激信息沿脊神经与脑神经传入中枢,及大脑病灶区,使病灶部位得以修复,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麻木传入信息相遇,通过整合作用,针刺的传入信息抑制了伤害性刺激的传入信息[3-5],从而缓解麻木感。十宣穴位于手足指(趾)端部,该部位在解剖学上有末梢神经(感受器)、末梢血管。在此放血或针刺,对脑内K+、Na+浓度有重要的良性调整作用,有利于缓解脑水肿发生、发展,出现肢体麻木感[6-8],针刺十宣穴可以调节离子平衡,改善微循环,通过传出神经使末梢血管循环得以恢复,从而使麻木感消失,达到治愈目的。

[1] 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35.

[2] 石学敏.脑卒中与醒脑开窍[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672.

[3] 胡新耀,李喜忠.腕踝针治疗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2):99-100.

[4] 陈夏燕.井穴刺血法治疗肢端麻木2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126.

[5] 任红.穴位注射治疗后天性外展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11-12.

[6] 周智梁,杨家荣.刺血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偏身感觉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5):6-7.

[7] 肖会,覃健,王兴桂.十宣穴点刺放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2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7):479.

[8] 倪欢欢,崔晓,胡永善,等.针刺十宣、小海穴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5):293-295.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lus Acupuncture-moxibustion Lotion in Treating Post-stroke Limb Numbness

-.

,300193,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lus acupuncture-moxibustion lotion in treating post-stroke limb numbness.Ninet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were allocated, in order of visits, to a treatment group of 52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38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plus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lo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upuncture alon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fte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92.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81.6%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Acupuncture plus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lo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post-stroke limb numbness.

Acupuncture therapy; Limb numbness; Stroke sequelae

R246.6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2.11.792

1005-0957(2012)11-0792-02

李大军(1972 - ),男,主治医师

2012-03-12

猜你喜欢
麻木感络脉洗液
以危废焚烧尾气洗涤塔水处理飞灰水洗液的可行性研究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fMRI观察电刺激麻木感对正常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静息态fMRI观察电刺激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结肠络脉探析
五味黄连洗液止痒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苦参黄柏洗液治疗慢性肛周湿疹40例
腿坐麻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