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局部用药与口服用药的药动学比较研究

2012-06-19 17:45潘龙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磷酸酯克林药动学

潘龙林

(江苏省响水县响水镇卫生院,响水224600)

克林霉素局部用药与口服用药的药动学比较研究

潘龙林

(江苏省响水县响水镇卫生院,响水224600)

目的比较克林霉素阴道局部给药与口服给药的药动学。方法选择30名志愿者按标准入组,给药后复查抽血,比较2组患者的t1/2、tmax、Cmax及AUC0-∞。结果口服克林霉素的t1/2、tmax明显小于阴道给药,口服克林霉素的Cmax、AUC0-∞明显大于阴道给药。结论口服给药可以迅速进入体内循环,并且很快达到药物峰值,阴道给药发挥局部作用,安全性相对较高。

口服;克林霉素;阴道局部给药;药动学

克林霉素是抗生素类的药物,它是林可霉素的衍生物,该药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在我国上市。克林霉素的主要作用途径是对抗各种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使用药物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物过敏、肝肾功能损伤、伪膜性肠炎等[1]。因此研究克林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知晓该药的药效高峰、排泄水平,对于掌握克林霉素的临床药理学特点及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其中最大年龄为36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33.4±2.5)岁;平均体重为(57.3±5.3)公斤。药物的选择:口服的盐酸克林霉素片规格为150mg/片,局部用药的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规格为5g/支(内含克林霉素有效成分为100mg)。

1.2 入选标准[2]①无妇科疾病、慢性疾病等;②检查心、肺、肝、肾功能等均正常;③试验前2周内无用药史,3个月内无参加其他新药临床试验的记录;④志愿者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研究方法30名志愿者均符合上述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及剔除标准。15名志愿者在试验晨起空腹时阴道内给药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5g,给药后志愿者保持固定体位半个小时以上;另外15名志愿者在试验晨起空腹时口服盐酸克林霉素片150mg。在试验期间提供相同的饮食,禁食水12h,于给药2h后再开始饮水,给药4h后进食相同安排的低肪低蛋白饮食。分别观察2组患者在0、1、2、4、6、8、10、12、24、36、48h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所取血样都经过3000转/分离心10min以后,取血清在-20℃下保存。每份取0.5ml的血清样品,加1 μg/ml的标准溶液、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00μl,混旋后加入乙酸乙酯4ml,4000转/min进行离心10min,吸取有机层3ml,45℃下水浴氮气流吹干,残渣加入100μl流动相溶解,混旋1min后移入进样瓶,以10μl的标准进样分析[3]。

1.4 观察目标比较2组患者的药物半衰期(t1/2)、药物峰值时间(tmax)、血药最大浓度(Cmax)及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0-∞)。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录入,求算主要药动学参数,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数据。2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定a=0.05,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的,若P>0.05,则认为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阴道上药及盐酸克林霉素片口服的药动学参数比较显示,口服克林霉素的t1/2、tmax明显小于阴道给药(P<0.05),口服克林霉素的Cmax、AUC0-∞明显大于阴道给药(P>0.05)。具体见表1。

表1 口服与阴道给药克林霉素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比较

3 讨论

盐酸克林霉素片在口服后不被胃酸破坏,而在胃肠道内迅速得到吸收,空腹口服的生物利用度达到90%。除了脑脊液外,本品可以广泛分布于体液及组织中,在骨组织中也可以达到较高的浓度,在胆汁及尿液中可以达到高的浓度,本品在肝脏中代谢,部分代谢物亦具有抗菌活性。克林霉素磷酸酯进入机体后在血液作用下很快水解为克林霉素,主要在肝内代谢,并经过胆汁及粪便排泄出体外。

本研究中针对于克林霉素不同给药途径的分析发现,口服克林霉素的药物半衰期、药物峰值时间要明显低于阴道给药,而药物最大药效浓度及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要明显高于阴道给药方式下的数值。可见口服给予克林霉素后药物可以迅速进入体内循环,并且很快达到药物峰值发挥全身治疗的作用,而阴道给予克林霉素后局部发挥作用效果相对较好,达到最大药效时间较长,以局部吸收为主,有较小的峰谷效应。阴道给药在体内维持时间较长,类似于缓释片的作用,这会使得使用克林霉素的安全性较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欣文.警惕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N].中国医药报,2009-03-31(3).

[2]常怡勇.怎样防范克林霉素不良反应[N].大众卫生报,2006-08-29(5).

[3]陈燕.克林霉素的临床应用及耐药现状[J].中国药房,2005(11):67-69.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114

1672-2779(2012)-05-0163-01

:苏玲

2012-01-08)

猜你喜欢
磷酸酯克林药动学
L-抗坏血酸-2-磷酸酯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替米考星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烫不死的细菌
不同磷酸酯与酚醛树脂复配阻燃ABS的机理讨论
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老鼠克林求学记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新年快乐
不倒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