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应还原导语的『原生态』

2012-06-23 14:05崔桂敏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3期
关键词:谢晋邯郸原生态

□ 崔桂敏 杨 慧

(邯郸日报社/ 邯郸人民广播电台,河北 邯郸 056002)

新闻的导语是一篇新闻作品的脸面和抓手,是最能吸引受众的关键点。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篇新闻作品的质量。而导语的写法多种多样,其在一定时期也引领了一种写作形态,达到了某种宣传效果。近一时期,网络媒体的盛行、纸质媒体的改革深入和与网络的联姻、广播电视的直播形态等,促使新闻越来越“现场化”、“画面化”、“细节化”,推动着新闻的导语也越来越向“原生态”发展。

“原生态”是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它可以定义为: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原生态”最早是出现在对张艺谋《印象·刘三姐》的评价上。那个时候,张艺谋以桂林的真山真水为舞台,让当地的农民尽情欢歌漫舞,模糊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就这样被人们所发现,原来被人所不齿的表现形式散发出了强大的魅力!新闻导语的“原生态”借用了其原汁原味的“生态概念”。

强调新闻导语的“原生态”,不是否定已有优秀的东西,而是强调进一步丰富新闻导语的内容,使新闻导语更加适应新闻发展和受众的需要。

新闻导语“原生态”创作的榜样——郭玲春

郭玲春是颇有成就的新华社记者,写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特别是她写的新闻导语,构思奇巧,不同凡响。善于筛选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放到导语中去,使导语生辉。

1983年2月10日,首都电影界250余人举行茶会,祝贺《城南旧事》和谢晋荣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按照传统的、一般化的写法,这条新闻的导语则显平淡,感染力不强。而到了郭玲春的笔下,导语顷刻间就变得有声有色了:“新华社北京2月10电 电影艺术家谢晋坐在京西宾馆大厅的主座上笑了。这是今天首都电影节祝贺《城南旧事》和谢晋荣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举行的茶会上,著名演员郑振瑶正向与会者介绍谢晋在国歌声中走上领奖台时,难以抑制的激动状”。

下面是一个时政报道的例子。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开幕,议程无非是领导做报告,宣读贺电,老实说,实在写不出什么新意;而郭玲春笔下却出现了新颖奇异的构思:“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余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这些常年活跃于社会各阶层,反映人民群众的成就、愿望和呼声的新闻群英荟萃北京,参加建国35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

这些出手不凡、构思奇巧、感人生动、发人沉思的消息导语写作在20多年前已有,今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写不好新闻导语呢?

追求新闻导语的“原生态”应时刻留意新闻发生的过程

每一个新闻事实都不是独立的,它可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延续。也可能是众多事件因素的其中一点。只有时刻留意新闻发生的全过程,全面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才能捕捉到意想不到的好东西。1991年,刘伯承元帅的骨灰安放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涉县,安放仪式上请来了曾经跟随过刘帅的原中顾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陈锡联上将等老一辈革命家。活动本身是一个人们关心的新闻事件。当时,记者云集,录音、摄像、拍照、记录一阵忙碌,活动结束后便三三两两悠闲地从将军岭山下往下走。而就是在下山途中发生了动人的一幕:年近八十的陈锡联上将走到路边的、五十年前一二九师官兵和当地百姓共同开挖的漳南大渠边,用手掬起一捧水喝在嘴里。当时的这个动作使工作人员和记者没有意识到,没有抢拍留下这感人心脾的一幕,白白丢到一个堪称经典的好新闻。由此可见,不注意新闻发生的全过程损失太大了。

有一次,在邯郸市委小礼堂举行邯郸文化体制改革揭牌仪式,有书记、市长等领导出席,按一般的时政报道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按照新闻导语“原生态”,这样的写法可能更吸引人:“本来决定四点钟开始的揭牌仪式,一直推到五点半才开始,刚刚结束市委常委会的市委书记崔江水、市长郭大建快步来到现场,将牌匾上的大红绸布缓缓揭起,金底红字的牌匾在灯光和闪光灯下闪着亮光。热烈的掌声响彻大厅。”这样的写法更突出了这一则新闻的动感。“本来决定四点钟开始的揭牌仪式,一直推到五点半才开始”预示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艰难;“刚刚结束市委常委会的市委书记崔江水、市长郭大建快步来到现场”,预示着市委、市政府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信心和决心;“金底红字的牌匾在灯光和闪光灯下闪着亮光,热烈的掌声响彻大厅。”预示着文化体制改革的美好发展前程。

还原新闻导语的“原生态”要注意具体场景的观察和描写

建议新闻要用文学的手法去表现。过去的一些新闻导语过分强调高度概括,聚神提炼,用大话套话来包装新闻,使新闻成为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只看见衣服看不见人,还原它的本来面目很有必要。

在还原新闻导语的“原生态”,注意具体场景的观察和描写方面《南方周末》的记者很注意这一点。在富士康“八连跳”自杀之谜这篇稿件中,开头是这样描述的:“在富士康观澜园区的插针机流水线,人几乎被机器劫持了”。富士康工人李祥庆说:“就站在机器前,‘罚站’8小时(一个班8小时),一直工作。站着的时候,有个东西掉了弯腰去捡,恨不得一直有东西掉,一直不用站起来。要是可以躺一分钟,那就是天大的享受。”这段文字描写形象地展示了一些企业繁重的劳动强度和产业工人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让人不难想象出“血汗工厂”的自杀内幕,也揭示了中国部分地方产业工人真实的生存状态。

还原新闻导语的“原生态”还要注意捕捉典型细节和细微变化。2010年5月20日《南方周末》有一篇《厦航黑名单案:大家都输了》,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黝黑的面孔,挺直的身躯,别人叫他,他一声‘到’,然后回一个标准军礼。39岁的安徽青年范后军如今被媒体称为‘中国航空黑名单第一人’。2003年因为与东家厦门航空公司的劳务纠纷,最终导致了范后军一系列‘不断向下’的人生:因被视为有潜在威胁的人,他被剥夺了乘坐厦航飞机的权利。与此同时他失去了工作,进而失去了家庭,最终收获的是一个‘范拉登’的绰号”。

写新闻跟吃饭一样,大鱼大肉吃得多了自然要腻,还是青菜、水果吃着爽口。我们记者、编辑也不妨学会搭配营养餐,肉、菜、蛋、奶一齐上,让读者也能随时“尝”到新鲜口味。■

猜你喜欢
谢晋邯郸原生态
谢晋寻子
谢晋的《寻人启事》
谢晋的《寻人启事》
邯郸在哪里?
作文呼唤“原生态”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缅怀谢晋导演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