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视点

2012-06-25 01:30
电器工业 2012年5期
关键词:施耐德机房

能源局制定实施细则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能源领域

本刊讯 4月25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民间投资发展工作的指示精神,国家能源局开展了制定能源领域鼓励民间投资发展实施细则工作,将征求有关意见,争取在6月底前印发。

炼油方面,组织主要炼油省区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以及国内主要炼油企业开会,研讨鼓励引导民营炼油企业规范发展工作。电力领域,分别成立了火电、核电、电网行业工作小组,召开了三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煤炭领域,召开煤炭企业代表座谈会,征求煤炭行业对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参与煤炭、煤层气开发的意见。天然气方面,以编制《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条例》和《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工作为切入点,组成两个工作组,分别开展鼓励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天然气管网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领域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衔接和调研工作。此外,在水电、新能源、农村能源三个领域开展研究,从了解民间资本在各领域发展情况入手,召开民间投资新能源座谈会,开展民间投资发展情况调查工作,目前已形成研究报告大纲。

为制定细则,国家能源局开展了资料收集工作,梳理现有政策、法规、办法等文件,重点查找不符合国务院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精神的相关内容,并赴地方开展专题调研,听取来自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对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声音。

科技部发布太阳能发电与风电科技专项规划

本刊讯 科技部昨日发布《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两项规划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太阳能发电和风电的科技发展与产业化路线指明方向。

在太阳能发电规划中,科技部称,目前全球太阳能热发电成本价格在0.2欧元/千瓦时,到2020年有望降低到0.05欧元/千瓦时。我国将把实现太阳能大规模利用、使其发电成本可以常规能源竞争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

《规划》提出将重点布局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及新型电池三大技术研发。到2015年,力争晶硅电池效率20%以上,硅基薄膜电池效率10%以上,碲化镉、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装机成本1.2万—1.3万元/千瓦,初步实现用户侧并网光伏系统平价上网,公用电网侧并网光伏系统上网电价低于0.8元/千瓦时。在关键指标设计上,《规划》明确到2015年,将实现多晶硅材料生产成本降低30%,配套材料国产化率达到50%;晶体硅太阳电池整线成套装备国产化,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晶硅整线集成“交钥匙”工程能力;单晶硅电池产业化平均效率突破2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晶硅薄膜电池产业化平均效率突破10%。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科技部提出将鼓励各类社会资本的投入,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保障光伏市场的规范性和成果转化的高效性。

在《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特大型风电场建设将成为我国风电开发的需求重点,“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规划建设6个陆上和2个海上及沿海风电基地。《规划》指出,我国可利用的风能资源评价尚不精细,风电场设计需要的长期风资源数据不完善;风电场设计工具依赖国外软件产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我国环境和地形条件的风资源评估及风电场设计及优化软件系统。除了陆上特大风电场的建设,《规划》对已完成第一轮特许权招标的海上风电也提出了进一步开发计划。

《规划》称,我国海上风电已经起步,“十二五”期间潮间带和近海风电将进入快速发展、规模化开发阶段,因此,需要开展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工程施工与并网接入等海上(潮间带)风电场开发系列关键技术研究,为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在风电设备设计制造方面,《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将掌握3-5MW直驱风电机组及部件设计与制造,并实现产业化;掌握7MW级风电机组及零部件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营等成套产业化技术,推动我国大容量风电机组的产业化;突破10MW级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和零部件设计关键技术,实现海上超大型风电机组的样机运行。

新型纯智能化断路器打破国际垄断

本刊讯 河南平高集团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LW-252型六氟化硫断路器,近日在意大利CESI国际电工试验站顺利通过型式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全部过关。此举打破了跨国公司长期以来在我国对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意大利(柴西)CESI国际电工试验站是国际电工市场认可的权威电工质量监督检验试验机构,不少国际电工招标公司称其报告为“市场技术绿卡”。本次平高集团推荐试验的LW-252型六氟化硫断路器,具有双动灭弧室依靠精巧的机械配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动静触头双向联动,大大降低了对于操作功能的要求,是未来六氟化硫断路器的发展方向,为以后更高电压等级断路器的结构优化以及配小型化液压机构和配弹簧机构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国自主研制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加热器启运

本刊讯 18日上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制造的中广核宁德·东锅100万千瓦核电站3号机组6台高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设备正式启程运往宁德核电站,这是我国首批自主研制成功的百万千瓦级高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设备。

据介绍,压水堆核电站主要由核岛和常规岛组成。高压给水加热器、低压给水加热器是核电机组常规岛二回热系统的关键设备,对提高机组循环效率、降低和减少氧及其他不凝结气体对核岛主设备蒸汽发生器、热力系统中各类辅机、管道阀门等腐蚀具有重要的作用,设计制造技术要求很高。据介绍,百万千瓦级高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设备也是目前世界上容量等级最高的同类设备。

据介绍,2011年7月,宁德3号机组常规岛设备投入制造,在第三方建造代表监督下,东锅按计划完成了设备制造任务,使东锅成为国内同行业同时具备批量化制造百万千瓦核电压水堆稳压器、安注箱、硼注射器、重型支撑、蒸发器内件等核岛主设备以及自主设计制造核电常规岛等辅机设备的龙头企业。

“中国电器工业最具影响力”系列宣传活动圆满落幕

“中国电器工业最具影响力”授牌仪式

本刊讯 记者刘玮报道 4月13日,“中国电器工业最具影响力”系列宣传活动圆满落幕。在授牌仪式上,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彦伦首先强调了品牌建设对于企业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为加大对电工行业优秀企业和品牌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行业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举办了“中国电器工业最具影响力”系列宣传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促进我国电工行业提升品牌意识,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电工行业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良好氛围,为电工行业继续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宣传舆论支持。接下来周彦伦宣读了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最具影响力品牌、企业、人物名单,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装备处处长王书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会长张雅林、荣誉会长耿雷、邢玉久、常务副会长杨启明、副会长兼秘书长方晓燕、副会长郭振岩、姚金龙等为企业代表颁发了奖牌证书,现场气氛热烈,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该活动是中国电器工业协会2011年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信息部《电器工业》杂志社具体承办,主要服务于电工行业中等规模以上的知名企业、各分行业领军企业、为中国电气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外资企业等。据悉该活动为常年定期开展,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以及服务受众广泛等特点。

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广大会员企业的积极响应。活动从汇总报名到甄选评比都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宗旨,从品牌、企业、人物三个维度更加立体、全面的诠释了新时代电工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涵义。

全国贸易救济与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会议在滁州召开

本刊讯 全国贸易救济与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会议于2012年5月2日—4日在安徽省滁州市召开。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花建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安徽省滁州市代市长张祥安、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顾春芳、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郝军等出席了本次会议。另外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来自财政部、农业部、国资委、海关总署、统计局以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商会、行业组织的同志,共计150余人。

崇泉副部长对商务部近几年贸易救济与维护产业安全方面的工作做了详尽地介绍。他提出相关同志一定要准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形势、新特点,更要深入分析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我国贸易救济与维护产业安全提出了要求和意见。顾春芳局长发表了名为“密切联系产业 充分运用规则 务实推动产业提升竞争力与健康发展”的工作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了产业损害调查局2011年在贸易救济与维护产业安全方面的重点工作,分析了产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部署了2012年重点工作。

冯飞发表了“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挑战”的报告,涉及到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与世界范围的新兴产业发展、新阶段背景下的我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对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会议代表热烈发言,交流本地区、本行业开展贸易救济和维护产业安全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讨论进一步发挥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作用的途径和方式,讨论地方和行业参与贸易救济措施效果跟踪、配合贸易救济案件调查、组织开展培训等方面的建议和设想,并提出了本地方、本行业建议近期重点关注的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邓伟)

配电设备运用 重在细节关注

本刊讯 配电设备,是一种直接与用户相连并向用户分配电能的设备。作为专业的配电设备,PDU担负着关联机房内所有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职能。一个可靠的PDU产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IT机房的事故隐患,确保机房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已经成为保护机房内关键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技术含量和电气指标的要求都很高。

目前,各行业对于PDU的选购主要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由于机房规模不大或者缺乏对PDU作用的认识,不愿意以“昂贵”的价格来购买专用的PDU产品,给机房运行留下了安全隐患;另一种情况正好相反,却是矫枉过正,认为在PDU上的投入越多,技术越复杂和先进,带来的机房安全性就越高,由此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对此,业界有关专家指出,选购PDU产品,首先应从保障机房整体运行安全的高度来认识PDU,在此基础上,根据机房实际情况选择恰如所需的产品,在价格与性能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以艾默生网络能源的PDU产品为实例,做一具体分析。

立足具体应用,注重实际需求

无论何种规模的机房和应用,在选择相关设备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恰如所需”。PDU的选择自然也不例外。首先需要根据机柜里放置的设备以及冗余设备,计算出插孔的数量以及需要匹配何种PDU产品。其次,要考虑PDU的功能选择,也就是说希望PDU产品具有什么控制或者保护功能,如过载保护、防浪涌保护滤波功能等等。此外PDU的安装方式以及占用空间也是配置之前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最后,通过对机柜中总体设备额定功率的统计,计算出PDU应该能够承载功率的合适值,选择功率配置相符的PDU产品,以此保证整个配电系统的协调,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配合,为机房应用提供最佳的电源控制组合方案。

作为电力电子领域的领导厂商,艾默生网络能源在为客户提供配电方案时,正是基于客户的实际需求。公司拥有多个PDU产品系列,能够满足客户不同的应用需求,确保机房的整体可靠性;这些产品还具有灵活的安装方式,满足不同的应用场合。

遴选优质产品,注重厂商实力

由于PDU身系机房重要用电设备,是保障机房安全的关键环节,如果产品性能不够稳定,且缺乏足够的保护功能,将有可能导致昂贵设备被毁,甚至整个系统崩溃,因此,选用的PDU产品要具备高可靠的质量保证。然而目前市场中的PDU厂商混杂,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甚至有些产品根本达不到使用标准,一旦选用了这些产品将会给机房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用户在选用PDU产品时,一定要选择在业界具有良好口碑的主流专业厂商生产的产品,避免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为机房安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面向未来发展,注重创新技术

在信息化领域,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机房设备的更新和投入也千变万化,需要不断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及时满足机房运行中各种应用需求。随着机房内设备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房设备对末端电源的智能化程度、集成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远程管理PDU代替普通PDU将成为机房末端电源分配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用户在PDU产品选择阶段,不仅要考虑当下需求,更要结合电源分配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创新产品为机房未来需求打下基础。

艾默生网络能源针对机房设备对于PDU产品智能化、远程控制的需求,采用业界先进技术而创新研发的PDU产品,不仅可以降低整个机房管理的复杂度,减少人为的手动干预和现场维护,而且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用户可以更好地控制相关的电气设备,提高机房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度。此外,远程控制与智能化相结合,可使机房整体效率得以提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符合行业趋势,注重一体化方案

现在,随着机房关键性的提升以及机房内各种设备联系性的增强,机房的整体可靠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PDU设备就不再是独立的机房元素,而是机房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配电系统时,就不能单独考虑,而是应该纳入到机房整体解决方案当中。这样,在采购PDU产品时,最好选择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厂商。作为端到端网络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主流厂商,艾默生网络能源的配电产品及方案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消除了可能存在的短板环节,代表了行业趋势。

结合项目需要,注重供货与售后

由于PDU产品只是动力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在选购的时候不仅要以确保系统稳定性为目的,还必须考虑到PDU选购之后的供货、安装和售后服务。如果厂商规模不大,供货能力较弱,技术支持与服务人员较少,那么采购之后势必影响系统的安装,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在未来需要技术支持时得不到及时的相应,最终影响企业核心业务的开展。

据使用过艾默生网络能源系列产品的客户介绍,该公司制定有完善供货和安装流程,其雄厚的技术力量、充足的技术人员、专业团队的高效运作,大大减少了产品的供货周期,方便了系统的安装和运行。依托遍布国内各地完善周密的服务体系,艾默生网络能源能够给客户提供有力的售后服务保障,客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享受到快捷优质的服务。

总之,在配电设备的采购中,应该摈弃过于注重设备功能、轻视具体应用,过于注重价格因素、轻视创新技术,过于注重产品本身、轻视厂商综合实力的做法,按需选择,既能够立足具体需要,又能够具有整体的眼光,以提升系统的整体可靠性与稳定性为最终目的,以降低总体拥有成本为重要衡量因素,从而为企业或组织核心业务的开展提供最佳支持。

(EMERSON NETWORK)

深挖内需,施耐德电气引领中国分配电市场标准化发展之路

本刊讯 中国的分配电市场,即俗称的“小三箱”市场,2009年的市场规模大概430亿人民币。市场的特点是成套产出规模巨大,而且成套项目的柜体多为项目定制,行业内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也没有市场公认的领导者,目前处于“非标市场”阶段。业内从业者也多是从事加工、制造和组装业务的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处在微笑曲线的最底端,从事附加值较低的业务。除此之外,他们还承受着资金紧张、自身技术水平有限、成本高涨和“价格竞争”的压力。那么怎样简化内部流程、降低成本和增加企业的附加值以帮助他们从价格战的泥潭中脱身而出,一直都是关系到这些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最直接问题。

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配电领域的领导者,进入中国25年来,一直以开拓者的姿态助力中国配电市场的发展。在充分了解国内分配电市场的现状和挑战后,施耐德电气推出标准化、预置式低压分配电“功能系统” iPM家族系列产品Prisma iPM和Easy iPM,以标准化模式帮助小微企业简化流程,降低内部成本,提升小微企业附加值,实现小微企业利润最大化。

在国内推广iPM家族系列产品Prisma iPM和Easy iPM,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要颠覆客户的传统认知。虽然客户对于优质元器件的选择已经形成了非常清晰明确的认识,但对于“功能系统”或是“成套设备系统”的概念及其背后的价值知之甚少,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仅仅是个壳子”的认知阶段,没有认识到成套设备设计上的先进性。

众所周知,国际电工组织IEC发布的低压成套标准一直作为各国国内标准的一个基础。新的IEC61439标准对原IEC60439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其技术内容,包括试验方法等进行了重大调整和修改,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标准中认可并明确定义了“成套设备系统”,目标是更好地覆盖所有的成套设备制造,并且保证规定的性能可以实现。同时,IEC 61439标准还认可了初始制造商和成套设备制造商不同的职责:初始制造商,需要验证成套设备或成套设备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其系列标准的要求;成套设备制造商,需要进行例行检验,检查材料和工艺是否存在缺陷,并确认安装好的成套设备的功能运转良好。

对于最终用户而言,施耐德电气的功能系统产品是安全性和供电持续性的强有力保证。因为施耐德电气iPM家族产品与IEC61439国际标准紧密结合,属于IEC61439标准中认可的“成套设备系统”。它所强调的“标准化”和“功能系统”两个理念,打破了行业客户对于壳体产品仅仅是“打包元器件”和“量脚做鞋”的传统认识。标准化预置式并不是某种技术,而是iPM家族产品背后的设计理念,与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客户的未来需求息息相关。iPM家族产品的推出,不仅提升了客户对壳体设计全球趋势的认同,对于中国三箱行业规范和标准化发展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Prisma iPM是施耐德电气iPM家族产品的一员,主要面向高端客户、高端行业和应用。目前国内从事三箱成套业务的从业者大都遵从GB7251的国家标准(与IEC60439一致),施耐德电气的Prisma iPM产品不仅遵循国标GB7251,也符合国际电工组织的IEC61439标准。施耐德电气配电事业部最近又以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拿下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天津滨海商务文化中心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实施高度体现了施耐德电气iPM功能系统的众多优势。

对于曾参与上海世博会、中央电视台、万国数据中心、杭州萧山机场、恒隆广场等一系列重要基础设施和商业建筑的施耐德电气来说,“里程碑”的意义远不是订单数字。通过大型项目证明施耐德电气在这个领域的坚持和成就并让整个行业看到中国分配电市场的发展,这才是施耐德电气作为行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及价值。

其实,27年前的欧洲分配电市场和当下中国市场的情况一样,施耐德电气在欧洲分配电市场规范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85年,施耐德电气开始在法国推广标准化的Prisma产品业务,至1998年,施耐德电气的标准化低压分配电系统业务已由法国拓展至整个欧洲并获得绝对的市场领导地位,欧洲分配电市场也随之走上了成熟规范的道路。而这条标准化之路,也会是中国分配电市场的必经之路。

25年前,施耐德电气将微型断路器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产品引入中国,结束了“刀闸”时代。今天,已深深植根中国的施耐德电气,将通过标准化、预置式低压分配电系统iPM家族产品引领国内分配电市场朝着向更加规范、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并为中国用户能够更加安全更加可靠地使用电力做出贡献。

(于代辉)

固体绝缘环网柜再添重量级认证——KEMA认证

本刊讯 2012年4月,固体绝缘环网柜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单位双杰电气顺利通过国际IEC标准的KEMA全套试验认证,为国内固体绝缘环网柜产业开创了新的局面。

固体绝缘环网柜专业委员会是为加快固体绝缘环网柜的推广及应用,倡导相关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树立中国创造产品品牌而创建的。专业委员会将带领相关企业在自律、诚信的原则下,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建立行业与企业多元化服务平台,并推动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创造”、“环保产品”、“全面优于传统SF6环网柜”的固体绝缘环网柜于2007年在国内首台推出。目前,国内固体绝缘环网柜制造企业已达十余家,部分企业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相关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几十项。2011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文件明确提出:“从技术可靠性和环保要求更加严格的发展趋势看,固体绝缘环网柜具有全面取代SF6气体绝缘环网柜的趋势”,并制定出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2012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了《12kV固体绝缘环网柜技术条件》的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在如此大好形势下,固体绝缘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必将进一步推动固体绝缘环网柜产业的整合与规范,保持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2012国际电力电工展将于9月举行

本刊讯 中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相关技术和产业越来越受到国家高度关注。未来10年,中国电力投资总额将高达11.1万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将投入5.3万亿元,大力发展电源及电网建设,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机遇。

国际电力电工展 (EP China),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协办,自1986年首届以来展出面积年年递增,专业观众成倍增长,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为顺应电力市场强劲的需求,将于2012年9月26~2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EP China 2012,主办方特别增开2个展馆,总共启用8个展馆,展出面积将达28,000平方米。

本届展会精彩延续,连年参展的行业龙头企业纷纷扩大展位, 如ABB、3M、西门子、通用电气、艾默生、凤凰科技、施耐德、阿尔斯通、日立、东芝、现代重工、韩国晓星、乐星产电、乐星电缆、吉林永大、正泰、威图、劳士领、欧玛嘉宝、伊顿电气、史陶比尔、奔泰、诺雅克、施恩禧、斯凯孚、攀时、日东工业、欧高、南方电力、TDK、业基、珠海康晋、维纳尔、华明、领步科技、金盘电气、上海广电等;电力自动化及智能电网相关设备的知名企业包括瑞奥电气、魏德米勒、进联、明瀚、天大求实、水木源华、金宏威、凯尼派克、恒源利通、固威电机、町洋、寺崎等。

除连年参展的德国、美国、台湾展团外,俄罗斯联邦能源部继2009年后, 现已落实2012年再度率领多个俄罗斯知名企业组织庞大展团参加。新加坡工业自动化协会亦确定组织多家电力自动化龙头企业参展,首次亮相2012电力自动化展。还有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韩国KOTRA)、英国BEAMA、法国大使馆商务部也将组团参展, 展会国际化规模将再攀高峰。

猜你喜欢
施耐德机房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机房气流组织研究在某机房的应用
浅谈一体化机房系统
施耐德的失落
N通信公司机房节能技改实践
某IDC机房结构设计
新型有线电视机房UPS系统的配置
大功率发射机房冷却送风改造
施耐德电气睿易系列ATV310通用型变频器
施耐德电气 过程自动化系统Foxboro Evo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