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先:一个农民的红色收藏

2012-07-04 03:08采访摄影杨天东
电影 2012年4期
关键词:老魏拷贝放映机

采访、摄影/杨天东

文/钱晓天

本文图片为魏少先收藏的各种红色电影及纪录片海报

在做红色收藏之前,老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企业家。万事通的他做起生意来,顺风顺水,但他的身体状况却因喝酒应酬而每况愈下。现在他撩起衣服,手术留下的疤痕足以说明他经历了一种怎样的人生磨练。

在与死神经历了几次较量之后,老魏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年轻的时候喜欢追逐名利,一旦到了这个年龄,住什么样的房子,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东西,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想到这些,老魏放弃了自己的工厂,做起自己一直喜欢的古玩收藏。最初的收藏对象无外乎瓷器、古画和钱币,后来又接触到毛泽东选集、画像以及原版作品上,在接触到电影拷贝之后,他的思想又发生了变化,“古玩字画只能放在家中,自己欣赏,不能对社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而红色电影不一样,它的放映可以产生深刻的教育意义。”于是,老魏将建国后以及“文革”时期的红色影片及其海报等确定为他的收藏方向。

难为了收集老电影资料,他老魏长途跋涉,不辞辛劳。为了搞到一部好片儿,他北上长春,南下广州。老魏经常会给媒体讲一段自己印象最深的寻宝趣事。2009年冬,老魏从网上得知一个石家庄的藏友正在为自己手中的几十部纪录片寻找买家。为了抢得先机,他就自己开车赶到石家庄。那天的石家庄天气异常的寒冷,他带着两个儿子在瑟瑟寒风中一部影片一部影片地挑选,一盒胶片一盒胶片往车上装,双手沾满了污渍,最后一口气从那里收购了40余部老片子和一台放映机。他把车里能用的空间都腾出来了,从后备箱到前后座椅,他和两个儿子只能弯曲着腿以便有更大的空间放置拷贝,当老魏将400公斤的“宝贝”小心翼翼搬上车,才发现轮胎已经瘪下去了。就这样,半夜里,他们一路从石家庄缓缓地驶回了邯郸。

像这样的寻宝经历老魏也不记得有多少次了。如今,他收藏的红色故事片和纪录片大概已有4000多部,且其中有近500部在国内属绝版收藏。在这些老影片中,老魏最为骄傲的是他收藏的《中国1949》、《中共九大》、《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和《建国20周年大阅兵“英文解说版”》等。为了买到《中国1949》,他只身跑到东北大庆,从一藏友手中以15000元的高价购得,回来时坐在火车上抱着电影拷贝,兴奋得一路没吃没喝。

乐为了存放自己收集来的这些宝贝,老魏把所有能用的地方都用上了。老魏的家是个二层小楼,他把自己家的二楼完全腾出来,做了架子,一层层地把东西摆了上去,干净而整洁。在他们家的西侧,老魏又建起了一个封闭的仓库,足有两个私家车库大小。在几公里之外,老魏废弃的两居室的老房子也成了他的第三个仓库,那里同样存放着大量的拷贝,那里因为长期潮湿的原因,几乎所有的表层都是锈迹斑斑,然而,存放在其中的胶片却还稳稳当当地躺在那里,似乎还在讲述着他的那些收藏故事。

老魏不但做电影收藏,放映也是他的一块及其重要的“业务”。老魏最初的想法是通过为别人放电影,放松心情,锻炼身体。但为了能让自己收藏的电影使更多人受教育,他建了一座80多平方米的电影放映厅。他从西安、上海“淘”回了4台不同型号的电影放映机,加上原来收藏的几台老式放映机,现在他几乎无论什么年代的电影都能放映了。老魏的家因为电影的收藏和放映不胫而走,他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以及各种纸质和网络媒体所报道,几乎每天,他的家都会迎来参观和看片的人,“有时候一来三四十人,有时候就俩人,无论人多人少,只要想看红色电影,我都给放。”据某媒体报道,家住邯郸县界河店村的井满堂是老魏过去的生意伙伴,两人交情甚笃,他看过《中国1949》之后,被当时身背行囊,徒步万里走到北京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深深震撼了。接连三次在老魏这里看过红色纪录片后,他主动写了入党申请书,交给了村党支部。现如今,老魏的红色放映已经形成了影响,云南大理、东北沈阳、四川重庆、河南平顶山及北京、唐山、石家庄等地都有人前来参观和看片,一位影迷还软磨硬泡花5万元买走了他的一部老电影拷贝。

为了自己的红色收藏,老魏已经投入了300多万元,如今的他,又向银行贷款60多万。老魏经常受邀到学校、火车站和机关、企业进行放映活动,但却从不收费,只要有人请他去放映,他二话不说,立刻带着影片驱车前去,许多单位和企业想支付他一些报酬,都被老魏婉言谢绝了。“咱不是为了挣钱,更不是指望这些藏品能升值,只是想为社会做点事,为爱国主义教育做些贡献,如果用钱来交换,让别人会怎么想咱呢?”老魏经常会接待来自各个地方的媒体。每次,他都会自费地请人家吃饭,有时候还会给人家买回程的车票,还会送上自己的收藏品做纪念,“既然人家帮你做宣传,就应该好好地接待人家”,不亏待人——这是老魏做人的准则。

忧看着一天天多起来的收藏品,老魏也有犯愁的时候。因为拷贝是个娇惯玩意儿,潮湿一些或是温度高一些,都会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这是个人收藏面临的最大问题。“现在也没办法,只能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放电影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们。如果我还是四十几岁,我有信心把他搞得更好,这是肯定的,但我这个年龄……”言语中,老魏也透露着无奈与焦虑。

老魏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自己和小儿子住在一起。27岁的小儿子不但是他生活上的帮手,在“红色收藏”事业上,被父亲聘为“助理”,并每个月支付他2000块的薪水。每次有媒体或是外宾来参观,儿子便驱车到火车站接送;客人要看什么片子,他到片库把拷贝调出来。问及是否让儿子接手自己的“事业”时,老魏微微一笑,“他做不了这个,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

2010年7月20日,老魏的“燕赵红色收藏馆”被邯郸县委县政府授予国防教育基地。谈到未来的打算,老魏有个宏大的愿景:“我打算组建一个规模更大、更专业的红色收藏馆,举办自己的红色文化艺术展,不仅仅是在邯郸,在中国,更是在世界上打造出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

人物小传:

魏少先,57岁,河北邯郸县农民。2004年起,开始收藏红色电影拷贝、海报及其相关文物,后投资300余万元创办“燕赵红色收藏馆”。 潜心收藏了《中国1949》、《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闪闪的红星》等中国经典红色影片,还有红色唱片、瓷器像章、著作、红色电影海报、毛主席语录、红色油画、连环画、电唱机、放映机等藏品2万余件。在办好藏馆的同时,魏少先还不辞劳苦到全国各地免费放映红色电影。八年间,不仅每年为本村义务播放红色影片100余场,还先后到北京、天津、石家庄、山西、河南等10余个省、市进行义务电影放映,到达最远的地方是云南,曾经连续13天在云南省50多个地点放映了100部红色影片。魏少先先后成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大理国际纪录片协会会员”、“邯郸市红色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老魏拷贝放映机
物联网技术在影院放映机激光光源中的运用探析
如何更换放映机ICP板上的RTC电池
琴结
文化拷贝应该如何“拷”
如何加强数字电影放映机的维护
老魏是谁
NEC三箭齐发 推出激光新品
涛声依旧
影子与我
漫话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