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木垒长眉双峰驼品种资源概况

2012-07-07 09:17阿扎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中国畜牧业 2012年20期
关键词:木垒骆驼

文│阿扎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哈尔阿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迪丽娜(新疆大学生物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作为木垒长眉双峰驼的发源地,为长眉双峰驼品种资源保护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木垒长眉双峰驼作为新疆的地方良种,数量极少,目前仅存约300峰。其中心产区位于木垒县博斯坦乡,该乡地处温带荒漠,具有明显的干旱大陆性气候特征,自然生态条件恶劣,给长眉双峰驼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遗传资源,我们于2009—2011年对长眉双峰驼的自然生存环境、品种资源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一、概况

1.自然生态条件。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天山北麓。中心产区为三面环山,向西开阔的地貌形态,海拔高度为3482米,平均海拔为2000米以下;气候特点是高寒阴湿,冬春长而寒冷,夏秋短而凉爽。

2.品种来源。木垒长眉双峰驼属新疆准噶尔双峰驼的长眉型,由于额毛特别发达,形状如狮,俗称“木垒长眉双峰驼”。木垒长眉双峰驼是新疆原始地方品种,据历史记载,该骆驼有200多年历史,源自引进品种与当地品种经长期自然选育和风土驯化而成。

3.数量与分布。长眉双峰驼主要分布于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博斯坦乡、白杨河乡和大石头民族乡,中心产区是博斯坦乡,现总头数300峰。历史记录木垒县准噶尔双峰驼的数量为1949年0.2万峰,1970年0.4万峰,1980年0.5万峰,1984年0.6万峰,1990年0.72万峰。

二、体型外貌

木垒长眉双峰驼体格高大,体质坚实而强壮、结构匀称。头部清秀,额宽窄适中,眼大耳小,耳呈椭圆形。头、颈、肩结合良好,颈肩厚、粗壮而长,伸展良好,颈弯曲呈“乙”字样,肌肉发达有力。鬐甲高而宽厚。胸部宽深适中。腹大而圆,有适度的蜷缩。尻部倾斜,呈椭圆形,肌肉丰满。前肢姿态端正,后肢多呈P状姿势,四肢纤细,关节结实,四蹄圆大。尾毛长密,尾基略高。毛色呈棕褐色,绒层厚密。

三、体尺和体重

据对木垒县博斯坦乡随机抽样的115峰成年公、母驼的体尺和体重性状进行个体调查,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长眉双峰驼(成年)体尺、体重测定统计表 厘米、千克

四、繁殖性能

1.性成熟。长眉双峰驼在放牧条件下,母驼性成熟开始月龄为36.5月龄,公驼48月龄,膘情好的公驼在36月龄时就可出现性欲。初配年龄母驼4~5岁,公驼5~6岁。公母驼的繁殖利用年限都可达到20岁以上。

2.发情期。发情周期(9.5±0.5)天。冬季为母驼发情旺季(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公驼发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于11月中旬出现性活跃的现象,发情结束时间为3月底,持续期达4个月。

3.交配方式。长眉双峰驼一般为自然交配,每匹公驼配种数为(25±2.49),可任其自由交配。也可辅助交配,能控制公驼的配种次数,并确定与哪些母驼交配。公驼交配的持续时间一般为4~7分钟,也有持续时间较长的。人工授精母驼受胎率61%。

4.妊娠期。妊娠期为405天,平均受胎率81%,年平均产羔率50%,一般2年产1胎,饲养管理较好的3年可产2胎。初生公驼平均体重(37±2.16)千克,母驼(34.5±0.5)千克。

五、生产性能

1.速度、挽力、驮重性能测定。随机抽取5峰骆驼:3峰公驼,2峰母驼,平均月龄(20±1.4)。在正常气候条件下,1千米速度为(1.2±0.223)分钟;3千米速度(4.5±0.28)分钟。长途骑乘(40±3.69)千克∕天。最大挽力(374±5.76)千克。驮重(183±10.94)千克。

2.产毛量、绒毛性能测定。成年驼平均产毛量为6~8千克,青年驼平均产毛量为4~5千克,净毛率72%,细度18~19微米。含绒量55%,绒毛厚度7.5~8厘米,绒长40~50厘米。另外,长眉双峰驼具有一次性脱毛的特性,在产毛季节能一次性收取被毛,减少了风吹散失、被毛到处飞等造成的损失。

3.产肉性能测定。在木垒县博斯坦乡随机抽样青年长眉驼和当地驼各2峰进行测试,包括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测定的数据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长眉双峰驼(成年)产肉性能测定结果 千克

六、适应性

长眉双峰驼对多变的气候与漫长冬春枯草季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长眉双峰驼以棕褐色毛色居多,被毛浓密粗长,冬季生有绒毛,能抵御严寒。对缺水的荒漠、半荒漠草场,仅食盐穗木、盐瓜瓜、梭梭、红柳等木质化程度极大的旱生、超旱生牧草也照样增膘,即使是青黄不接、严寒威胁的冬春季节也不易掉膘。该骆驼性情温驯、易管理、耐旱耐粗、抗病力强,适宜全年放牧饲养。

七、问题分析

1.自然因素。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剧增和工农牧业的发展,木垒县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是草地沙化,盐碱化,土质退化,长期超载过牧;二是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矿化度升高,水质变差;三是各种宝贵资源的破坏和消失,加剧了环境恶化;四是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木垒地区气候日趋旱化,草地病、虫、鼠害猖獗;五是驼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木垒县驼产品加工业与其他畜产品加工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仅有的一家驼奶加工企业存在规模较小、分散经营、附加值低等问题;六是目前主要是私营个体收购驼毛外销,从源头上没有领会到“骆驼全身都是宝、开发利用价值大”的真正含义。

2.政策因素。一是大小畜混合放牧管理,牧民往往注重小畜而忽视骆驼,骆驼失去固定草场(对有些养驼户草场实施禁牧),一些条件较好的草场被小畜占用,出现小畜排挤大畜的现象;二是部分决策者没有从木垒县的实际出发,片面地认为骆驼饲养周期长、见效慢,不适合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一些保护骆驼的政策规定执行不够得力,一些保护骆驼的指标和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养驼业的稳定发展。

3.技术因素。骆驼优势畜种资源的遗传、育种、繁殖、饲养管理以及生产性能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引进、推广普及等工作严重滞后,饲养管理极其粗放。由于各种原因,骆驼方面的研究项目少,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广和普及,使养驼业的发展失去了应有的技术保障。

八、建议

1.建设长眉双峰驼良种工程。以长眉双峰驼优良品种纯种繁育、提纯复壮、选育提高为主,建立纯种繁育种质基地,扩大群体规模。建立后裔测定中心,科学选育优良品种,提高综合生产性能水平。

坚持引种与育种相结合、保种与利用相结合,加快“育、繁、推、改”步伐,促进外来品种本地化、地方品种国际化、杂交改良商品化。建立和实行长眉双峰驼良种登记、标识管理制度。加大品种资源保护力度,建设优良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库,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生产配套、保障有力的良种繁育体系。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养驼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木垒县牛羊业的快速发展,忽视养驼业的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出现了骆驼的防灾抗灾能力相对差的现象。完善的水井、棚圈、饲草料基地等生产基础设施,能使牲畜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养驼牧民在养殖骆驼的过程中加强对水井、棚圈等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应予以帮助。

3.品种改良。应该继续狠抓种子工程建设,提高骆驼种群的生产性能。加快骆驼的改良速度,改善骆驼品质,提高骆驼个体生产率和对牧草的转化率;加强地方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杂交繁育,在保持适应性的同时提高生产性能。

4.疾病防治。加强骆驼及骆驼产品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加强口岸检疫,严防境外骆驼疫病传入。建立注册兽医制度,规范从业兽医行为。健全兽药管理法规、质量标准和监察体系,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大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兽药产品的力度,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

5.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尽快建立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协会和合作社服务等形式的服务体系,向养驼户提供科技、资金、项目、信息、培训、市场行情等有关专业生产的各类咨询服务,还要同各级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向政府反映养驼户的意见和要求。

猜你喜欢
木垒骆驼
“骆驼兵”
生命的源起,种子
大骆驼
骆驼
遇见木垒
组诗:今夜 在木垒
京味十足的《骆驼祥子》
木垒美地
此心安处是吾乡(外二则)
你好,木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