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县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议

2012-07-07 09:17蒲善泉李道波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畜牧食品局
中国畜牧业 2012年20期
关键词:畜牧养殖户养殖

文│蒲善泉 李道波(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畜牧食品局)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批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陆续成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通过“抱团”合作,在养殖户与“大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纽带桥梁”。为此,了解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适合达县畜牧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更好地支持引导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现状

全县累计工商注册登记畜牧专业合作社88个,入社成员6518户,成员出资总额8246万元,适度规模养殖户入社率达到86%。2011年全县畜牧专业合作社销售收入22862万元,带动农户3.6万户,专业合作社成员户均纯收入35075元,人均纯收入9743元。

二、组织形式

1.立足优势产业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立足畜牧传统优势和地域特色,培育量大、质优、市场竞争力强的畜牧产业,提高经济效益。

2.依靠龙头企业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建立畜牧生产基地,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发展订单生产。

3.依靠养殖大户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选择“规模较大、技术实用、效益较好、带动力强”的养殖大户,引导和带动周边养殖户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养殖户以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入股专业社,促进资源优化组合,形成“互惠互利、相互联动”的利益共同体。

4.依托基层党组织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党员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推行“支部+专合社”的发展模式。以养殖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形成“支部抓专合社,专合社带动和连接养殖户”的模式,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结合起来,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三、运行模式

1.常规模式。按照“六统一分”(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圈舍建设、统一良种供应、统一饲料兽药、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防疫用药,分散养殖)的原则,推进标准化养殖,减少动物疫病发生,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2.种养模式。大力推行“猪-沼-菜(果、粮)生态经济循环养殖模式,构建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向种植业延伸的步伐,形成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的发展体系,降低农民的种养成本,拓宽增收渠道。

3.寄(赊)养模式。实行以企业为主体,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联合农民进行饲养的寄(赊)养模式,与周边养殖群众联建标准化猪舍,并配套购置相关设施设备,吸引农民进入合作社从事养殖业。

四、成效情况

1.增强了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的成立,改变了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农民和市场的联系纽带,不仅有效解决了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由于对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统一服务,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

2.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和产业发展情况,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畜牧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推进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牧业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3.提供了优质服务。合作社通过科技示范、组织培训、座谈等多种方式,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准入,对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统一服务。

4.防止了不正当竞争。合作社成立后,市场逐步规范,由合作社根据市场情况,统一制订畜禽销售价格,并由合作社出面与客商签订合同,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上的谈判能力,有效地保护了产、销双方的利益。

5.平衡了产销。由于合作社服务功能强、质量好带来了八方客商,并与客商建立了固定关系,在长期合作中建立了一种默契。在行情好时合作社优先保证这部分客商的货源,在市场行情下跌时,这部分客商则要承担合作社分配一定数量的畜禽,在保本或亏损的状态下运销出部分畜禽,平衡产销以保护农民的市场积极性。

五、存在问题

1.规模不一,发展不平衡。尽管近几年达县畜牧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在总体上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合作社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目前,达县畜牧专业合作社的参与者基本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合作社更加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和管理者加入进来。然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组织中来,因此,人才问题也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3.制度不健全,内部运作不规范。不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内容与执行均不规范,只写不做,流于形式;组织结构不健全,理事会、监督机制等形同虚设,缺乏民主管理和正常监督。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积累制度和风险保障制度。

4.资金短缺,做大做强受到影响。畜牧合作社在收购环节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然而目前大部分合作社尚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薄弱,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有的只得利用民间高息资本周转,增加了合作社的经营成本。

六、发展建议

1.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重视是合作社迅速发展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前提,各级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支持;合作社的管理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管理,通过采取“普遍培养、重点选拔、有效推进”的方式和“先发展、后规范”的模式,认真指导和规范合作社发展。

2.加大项目扶持力度,把合作社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各个合作社的现状,选择一些有发展潜力、条件较好、组织规范、带动力强的合作组织,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专项扶持,促进合作社做强做大。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强发展潜力。根据新时期畜牧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制订培养规划,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要求,建立业务培训制度,重点对合作社负责人、畜禽生产和运销大户进行经营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有关理论和政策,提高正确指导和发展合作社的工作水平,更好地引导广大农民参加并办好畜牧专业合作社。

4.加强政府服务职能,促进快速发展。政府要主动为合作社提供公共政策咨询以及搜集和发布畜禽的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建立起必要的服务设施,努力实现各级、各类专业组织联网,搭建公共服务信息和网络营销平台。同时,积极举办各种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产品发布会和知名品牌评选等活动,为合作社开拓市场创造条件。

5.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内部行为。制度建设是确保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在合作社的发展中更要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并坚持内部规范化管理。

猜你喜欢
畜牧养殖户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