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草食畜牧业迈向转型跨越

2012-07-07 09:17王朝霞万占全甘肃日报社
中国畜牧业 2012年20期
关键词:示范场草食肉羊

文│王朝霞 万占全(甘肃日报社)

金秋9月,陇原大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一派葱茏,苜蓿牧草长势旺盛,绿树掩映的村社兴建起一排排整齐的养殖场,干净整洁的暖棚圈舍内牛哞羊欢,让美丽的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高标准暖棚内配有统一标准的吃草车间、运动场、暖棚休息室、槽棚、饮水器,专职饲喂人员有序地穿梭其间,拉料、铡草、清扫,优质良种肉牛体格高大,优质良种肉羊充满活力。

自2008年实施促农增收“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以来,甘肃省畜牧业投入大幅增加,草食畜牧业蓬勃发展,进入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草食畜牧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地位基本确立,全省牛产业居全国第11位,羊产业居全国第6位。

据统计,2011年全省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43.5亿元,比2006年增长58%;草食畜牧业增加值达到76亿元,占畜牧业增加值的53%。带动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产值超过152亿元,成为重要的牛羊产品生产基地;牛羊产业大县建设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是全省畜牧业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增长活力的区域;由分散养殖向区域养殖集中,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及产品质量同步提升;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草食畜牧业从牧区资源约束型走向了充分利用农区秆畜互补资源循环新路子;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增收地位日益凸现,牛羊产业已成为广大农牧民创业致富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抓手。

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全力提高生产水平

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畜牧业发展最活跃、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启动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以来,着力构建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牛羊良种繁育体系框架,优良品种生产供应能力明显提高,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得以加强,牛羊新品种(类群)培育开始起步,良种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为促进草食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4年发展,该省初步形成牛羊良种培育、扩繁、推广和应用的生产经营体系,带动草食畜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建立健全了全省冻精生产、液氮站、改良站、冻配点良种推广体系,从澳大利亚进口肉用西门塔尔种公牛,丰富了种公牛群;培育高山型美利奴新类群,引进道赛特、萨福克、德克赛尔等肉羊品种,初步建立了肉羊杂交生产体系。牛、羊良种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选育种用牦牛2140头,组建“河西肉牛”“陇东红牛”“中部肉羊”核心群36个6600头(只)。加强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早胜牛、藏羊、滩羊、兰州大尾羊等8个品种建立了保种群。

甘肃省、市、县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坚持把畜禽品种改良作为推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种畜禽场建设与管理,严格审核审批制度。2008年以来,该省共承担国家畜禽良种工程建设项目14个,牛羊产业大县建设种畜场建设项目和中央现代农业牛羊产业项目新改扩建种牛场、种羊场49个,引进专门化肉羊、荷斯坦奶牛、种公牛品种近3000头(只);利用国家畜牧良种补贴项目,示范推广种羊、牦牛3.83万头只,为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了必要条件。

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养殖方式、饲养方式、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有机统一。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甘肃省畜牧业发展主要依靠家庭小规模饲养为主的量的扩张,进入新世纪后,逐步加大了以规模经营为载体的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步伐。

追溯该省畜牧业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探索起步阶段(2005—2007年):推进规模养殖发展,农区从改圈扣棚入手,发展设施养殖,扩大养殖规模,增加产出水平;牧区从传统粗放的自由放牧向舍饲半舍饲圈养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季节休牧相结合的科学饲养方式转变;土地资源丰富、经济条件较好的川塬区,重点发展规模养殖场和人畜分离的养殖小区;暂不具备发展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地区,突出解决“人畜同院”和“畜禽混养”现象,发展规模养殖户。

快速发展阶段(2008—2009年):2008年,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印发后,更加明确了畜牧业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借助省级整合资金扶持,省农牧厅每年确定全省建设标准化规模场(小区)1000个,全省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由2005年的888个发展到6442个,其中牛羊养殖小区(场)3196个;规模养殖户达到80多万户,全省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30%,农区肉羊规模化比重达到38%。

提质增效阶段(2010—2012年):2010年开始,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目前共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45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10个,市州级标准化示范场173个。这些示范场的创建,在推动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开发利用饲草料资源建设牛羊产业大县

甘肃省有天然牧草类植物3867种,堪称全国牧草种质资源库。去年年底,全省累计人工种草面积2212万亩,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1807万亩,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932万亩,居全国首位。实施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以来,突出抓了人工种草和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为牛羊产业大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工种草成效显著,全省每年人工种草面积保持在500万亩以上。草产品加工能力增强,草产品加工企业达58家,加工能力达到160万吨,销往省内外及日本、韩国。

秸秆转化步伐明显加快。结合全省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推广,从设施设备完善入手抓配套、从优质牧草推广入手抓草畜对接、从建设饲草料配送基地入手抓专业化生产,加快了秸秆资源开发利用和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和步伐,最大限度提升了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水平,走出了秆畜互促、良性互动、循环利用的发展路子,开创了多级政府高度重视秸秆利用、广大农牧民积极开发秸秆资源、各行各业全力支持秸秆青贮的新局面。

秸秆加工利用后养畜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让养殖场户尝到了甜头,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秸秆机械化处理程度提高,秸秆青贮由农户手工制作向机械化操作跨越,农机具累计达10.4万套。秸秆加工利用方式不断创新,由窖贮延伸到柔丝打捆、袋(裹)青贮、秸秆颗粒等,青贮方式由黄贮发展到整株青贮,探索出了“青贮银行、青贮合作社、代贮、揉丝打捆”等秸秆加工利用模式。

猜你喜欢
示范场草食肉羊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粮改饲与草食畜牧业发展初探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第四批全国农垦现代化养殖示范场增加30家
全国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班在福州举办
我国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信息系统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