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经济效应分析

2012-07-22 07:52赵青松
对外经贸 2012年5期
关键词:亚欧展位会展业

赵青松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830012)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西北大开发会议,发布《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提升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的功能,将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进一步扩大博览会在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的影响力”。国家对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定位是:把展会办成中国与亚欧国家开展首脑外交的重要平台,推动新疆与亚欧国家合作的重要渠道和树立新疆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将中国—亚欧博览会提升为真正意义的国家级展会,是加快将新疆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一、经济拉动效应

(一)总体经济拉动效应

会展业具有经济引擎作用,是城市建设助推器,产业发展和升级转型的“加速器”,被誉为“第三产业的火车头”。当某类活动不仅为经营者带来经济收益,而且为所在地区的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这种现象称为“经济拉动效应”。一般而言,会展业经济拉动效应就是指展览业创造的直接收入与其所带来的相关收入总和的比率。直接收入是会展业本身获得的参展商摊位费、门票收入等;相关收入是指因举办会展活动而为搭建展台、广告、餐饮、交通、运输、住宿、旅游和零售等其他行业带来的收入。据测算,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如据美国展览研究中心统计,2000年美国举办了1.3 万个展览会,直接收入约120 亿美元,相关社会综合消费约1250 亿美元,其经济拉动效应为1∶ 10。胡平(2006)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为例,抽取了8 个有影响力的展会为样本,得出上海展览业的拉动效应为1∶ 8.14。

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在5 天的展览期间,累计进馆人数达31.58 万人次,是第19 届乌洽会参观人数的9.8 倍。门票收入大约为1000 万元;博览会设置室内展位2293 个,室外展位1509 个(含室外展棚和展场)。展位配置与价格为:1 ~6 号馆室内每个标准展位8000 元;7~8 号馆每个标准展位11000 元;户外展棚800 元/平方米;露天展场600 元/平方米;室外展场总计4.5 万平方米。按照最低展位收费标准计算(即室内每标准展位8000 元,室外600 元/平方米),博览会展位收入约为3645 万(包括室内1834 万,室外1811 万)。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直接收入约为4645 万(门票收入加展位收入)。以展览业的平均产业拉动系数1∶ 9 来计算,新疆通过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可以获得约4.18 亿的相关行业收入。

(二)基建投资拉动效应

会展业的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资,必然给建筑、交通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为迎接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召开,乌鲁木齐市用3年时间建成了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会展中心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1.21 万平方米,其中,净展厅面积4.5 万平方米,室外展场4.5 万平方米,总投资11.92 亿元。会展中心整个建筑按中轴对称布局,室内设置8 个展厅,可搭建标准展位2234 个,会议中心设置16 个会议室,配备了同声传译系统、新闻中心、多功能厅和会议厅等设施。新疆国际会展中心目前是乌鲁木齐市最大的单体公共建筑,其总展览面积是举办原乌洽会场馆——新疆国际博览中心的3.65倍,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国际性会展中心之一。此外,乌鲁木齐市还投入数十亿元用于整治城市环境和建设主会场周边的配套基础设施。先后完成了会展大道、反季节绿化工程和BRT 快速交通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建成3 条快速公交专线,更新公交车468 辆,整合优化11 家公交企业28 条线路,增加2000 辆出租车等措施。

(三)就业创造效应

会展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的特点,会展业的发展不仅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也能提高相关行业从业者收入。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统计,每1000 平方米展出面积就可以创造出近百个就业机会。例如,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直接和间接创造了40 万个就业机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至少提供了20 多万个就业岗位。同样,在举办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和政府大力实施促进就业措施的影响下,2011年成为乌鲁木齐市实现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全年安置城镇人员就业8.75 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00 个,完成各种职业培训9.6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8%以内。另外,还提供了大量的临时性服务岗位,共招募了1000 名展会志愿者和1 万名城市志愿者,服务内容涵盖各个方面,形式丰富多样。据统计,此次博览会筹备和举办过程中累计志愿服务10.5 万人次,服务时间达70 余万小时。

二、贸易增长与投资促进效应

(一)贸易增长效应

近年来,新疆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规模增长较快,一直位居全国中游、西部十二省市前列。据统计,1991—2010年,新疆的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和对外承包分别增长了36.3 倍、57.2 倍、52.6 倍。2011年新疆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7 亿美元,同比增长26.6%。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期间,共有36 个国家和地区,56 个交易团,1400 家企业参展,境外采购商近4000 名,国内客商2 万多人,创下新疆展会史的新纪录。实现对外贸易成交总额46.08 亿美元,其中,出口成交总额23.75 亿美元,进口订货总额22.33 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及利用外资总额8.98 亿美元。

乌洽会和中国—亚欧博览会已经成为推动新疆外贸增长的强大助推器。据统计,1992—2010年,乌洽会累计实现对外经济贸易总成交396.5 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成交额302.7 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成交额93.8 亿美元。并且,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和历届乌洽会外贸成交金额都占当年新疆外贸总额较大的比例。2001—2011年,乌洽会和中国—亚欧博览会外贸成交总额占当年新疆外贸总额的平均值为28.4%,2001年甚至超过了60%,2011年占比约为21.2%(表1)。可见,展会促进了国内商品的出口和国外商品的进口,使新疆成为向西出口商品的集散地和向东输送进口商品的大通道,使中国内地商品通过新疆走向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并成为新疆促进外贸出口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表1 2001—2011年乌洽会和中国—亚欧博览会外贸进出口成交及占比状况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历年《新疆统计年鉴》

(二)投资促进效应

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也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促进了新疆投资规模的高速增长。目前新疆仍然处于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为主的阶段,高强度的投资是新疆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投资促进项目推介方面,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共征集了507 个项目,举办贸易投资促进活动(推介、洽谈、签约)32 场。内联合作集中签约合同项目178 个,签约总金额1850.56 亿元,比第19 届乌洽会集中签约项目金额增长了77.9%,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一产业项目16 个,签约金额26.2 亿元,占比1.42%;第二产业项目116 个,签约金额1327.14 亿元,占比71.73%;第三产业项目46 个,签约金额497.22亿元,占比28.86%。

这些内联集中签约项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大项目居签约项目主导地位。亿元以上的项目167 个,占签约总额的98%;10 亿元以上的项目54 个,占签约总额的76%。二是工业项目占据主导地位。石油化工、煤炭和电力等新疆优势产业签约项目60 个,约占签约总额的45%。三是对口援疆省市企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口援疆19 省市企业签约金额达1136.7 亿元,占外省签约总额的72.6%。四是民间投资持续升温。民营企业签约项目89 个,占签约总额的30.01%。五是知名企业投资新疆力度加大。万科集团、山东钢铁和三一重工等一批知名企业积极签约,中国庆华集团、中国中材集团、徐工集团、国电集团和华能集团等在疆大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对新疆的投资力度。

三、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会展业是关联性、外向性极大的产业,其发展不仅能培育会展旅游业等新兴产业,还能同时拉动房地产、金融保险和餐饮、旅游等其他行业的发展。会展业处在产业链的上游,会展作为信息传播平台,聚集了大量的商品、资本和信息,为各种关联产业的高效整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逐步演进,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会展业还丰富了新发明、新设计和新技术的传播和推广,加快促进了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中国—亚欧博览会在促进新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上将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新疆正处于重化工业快速发展阶段,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化工业占新疆工业的比重较大,现代制造业严重滞后,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在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内联集中签约项目中,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增多。例如,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27 个,签约金额236.46 亿元,占电力项目签约总额的52.17%;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14 个(138.3 亿元),占签约总额的7.47%。此外,有来自全国32 家国家级高新区的153 家科技型企业参展,重点展示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天津滨海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等国内一流园区也集中亮相博览会,并签约10 个外引内联项目,涉及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培育和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于提升新疆产业层次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四、旅游提升效应

新疆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神奇独特,民族风情浓郁,名胜古迹众多。近年来,新疆旅游业发展迅速,无论是旅行社总数、入境旅游人数,还是国际和国内旅游收入都实现了较快增长。2011年,新疆旅游业实现接待入境游客132 万人次,创汇4.7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接待国内游客3829 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411 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6%和44%(见表2)。此外,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乌鲁木齐机场也是全国四大国际航空港之一。乌鲁木齐已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举办使乌鲁木齐的国际知名度得到更大提升。

长期以来,新疆旅游业以观光旅游为主,而展会的召开将带来一种新的旅游业态——会展旅游。会展旅游作为一种商务旅游形式,具有档次高、消费水平高、停留时间长、组团规模大和利润丰厚等特点。由于会展旅游者多为旅游市场结构中的高端层次客源,这样的消费群体有助于提高新疆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旅游消费能级的提升。据香港旅游协会统计,参与会议及展览的游客在港停留期间,其消费额要比一般观光游客的平均消费高出3 倍。因此,发展会展旅游业会产生较大的消费能级。

博览会还提升了乌鲁木齐市旅游配套建设,成为推动乌鲁木齐市宾馆住宿设施发展的强大动力。2011年乌鲁木齐市已经拥有星级酒店472 家,三星级以上旅游星级饭店89 家,包括14 家四星级酒店和14 家五星级酒店。此外,中国—亚欧博览会的举办提升了本地旅游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为乌鲁木齐市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旅游服务和会展业人才。

表2 1995—2011年新疆旅游业发展状况

[1]胡平,杨杰. 会展业经济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6(11).

[2]张恒龙,王方华. 会展经济[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过聚荣.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1[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亚欧展位会展业
“一带一路”为亚欧地区带来共赢效应
Экономичесий коридор Китай
--Монголия--Россия содействует взаимосвязанности в Евразии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广州车展展位图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业
新疆天业集团在亚欧博览会签约金额达1.4亿美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访问亚欧非五国
需求强劲 展位爆满——BAU2011—18万平米展位几乎预定一空
第8届中国玩具展展商荟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