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黑龙江省加快农产品出口的思考

2012-07-22 07:52刘文杰
对外经贸 2012年5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黑龙江省出口

周 博 王 晶 翟 涛 刘文杰 李 爽

(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作为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贸易大国也深受影响。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农产品出口是全省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形势严峻和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国际市场,黑龙江省必须总结经验教训,巩固优势,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出口。因此,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结合后危机时代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发展和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一直呈稳定增长态势,2005—2008年农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28.27%;在金融危机爆发伊始,2008年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额仍然达到14.83 亿美元,增幅为24.96%;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和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加深,2009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降为12.17 亿美元,降幅达17.9%;2010年和2011年国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由于主要农产品市场俄罗斯的刚性需求逐步恢复,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出现复苏,出口额达到19.76 亿美元和21.10 亿美元,连创农产品出口新高,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增幅并不稳定,分别为62.31%和6.78%。2009—2011年,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额平均增幅为17.06%,较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水平下降11.21 个百分点。

表1 2005—2011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情况单位:万美元

黑龙江省的主要出口农产品有粮食、畜产品、蔬菜和鲜、干水果及坚果等,其中蔬菜和鲜、干水果及坚果多年来一直是黑龙江省的重要出口产品,本文选取这两类产品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见图1)。2006—2008年,蔬菜和鲜、干水果及坚果的出口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为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贸易影响最大的一年,两种农产品的出口额均呈下降趋势。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逐步缓和,黑龙江省的蔬菜出口复苏较快,甚至超过了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鲜、干水果及坚果的出口形势却未见起色,仍未恢复增长态势。

图1 2006—2011年黑龙江省蔬菜,鲜、干水果及坚果出口情况

二、后危机时代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出口贸易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前两大贸易伙伴欧盟和美国的经济形势堪忧,市场需求萎缩,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一些国家为尽快促进本国经济的复苏,采取各种贸易限制和保护措施,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技术性壁垒措施。这都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造成了障碍,作为黑龙江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的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影响了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例如:从2009年开始,俄罗斯再次提高农产品检测标准,按照俄罗斯化学残留限量标准对由黑河口岸输往俄罗斯的蔬菜和水果进行硝酸盐、重金属、农药残留的项目检测,并且对超标产品进行了通报。2009年俄方通报了6 批蔬菜,1 批水果。其中,6 批蔬菜中有5 批为硝酸盐超标,1 批农药残留超标,1 批水果农药残留超标。2010年俄方通报了10 批蔬菜,其中6 批为硝酸盐超标,4 批为农药残留超标。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弱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是黑龙江省出口的骨干产业。然而作为黑龙江省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的品种混杂、杂质含量高,品质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而且专用化加工水平低,又缺少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从而造成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弱。如黑龙江省出口大豆的出油率在16%左右,较国外大豆低3 个百分点,生产成本又高,每千克大豆完全成本约为1.22 元,比美国高13%,比巴西高15%。另外,由于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储备不够,再加上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在良种培植推广,产品保鲜、冷冻、包装等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导致黑龙江省出口的农产品不能完全达到国际标准,造成黑龙江省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相对较弱。

(三)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省出口的农产品多为原料和初级产品,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优质农产品比例小,这种农产品出口结构制约黑龙江省进一步挖掘农产品出口潜力,从长期来看,不利于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做大做强。另外,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俄罗斯、日本和韩国,且都保持着大幅的贸易顺差,特别是对于俄罗斯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两方面弊端:一是向某一市场大量出口农产品,会冲击该国相关产业,引发贸易摩擦;二是当面对复杂国际市场时,抵御经济及政策风险能力不强。

(四)农产品出口企业缺少资金支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商业银行对贸易项下的贷款持谨慎态度,将农产品出口行业列为高风险行业,企业融资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异常困难,企业资金链高度紧张,农产品出口企业雪上加霜。而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缺乏雄厚资金的支持,随着劳动力、能源和原料的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利润空间萎缩,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外需求和企业偿付能力减弱等原因,农产品出口企业生存直接受到威胁,抗风险能力减弱。

三、后危机时代加快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对策

(一)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保护进口国人和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科学合理的一面,又容易被一些国家利用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因此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应该充分利用WTO 有关规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那些合理的并且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达到对方标准;对那些没有科学依据,被一些国家滥用并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造成损害或者具有潜在损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该运用WTO 规则和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去妥善解决。因此,应加强农业质量标准普及以及省级基层检测机构建设,实现省内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差异性,多方位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

(二)努力提高出口农产品品质及科技含量

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科技含量是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要狠抓产品质量及安全,加强对企业及农户的道德、法律和诚信宣传教育,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品质安全监督检验体系,把好从农产品生产到出口的每一个环节,树立品牌观念,对已经形成出口优势的农产品,指导其走绿色化、品牌化和精品化道路,扩大黑龙江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另一方面,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瞄准国际市场,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发实用新技术,培育新品种,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更好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巩固和促进国际市场占有率,扩大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

(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在对外贸易中,政府不仅是管理者,还充当服务者的角色,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离不开政府部门提高服务与保障。针对后危机时代农产品出口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相关部门应通过专项资金、银行信贷及企业自筹等多种途径协调和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渡过难关;后金融危机时代,农产品出口企业遭遇各种风险的几率增加,为了降低企业出口风险,政府应从政策上予以支持,建立健全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制度,保障企业经营安全;为了开拓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市场,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牵头组织建设覆盖面广、信息传递速度快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和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国际市场及相关国家农产品生产、价格、进出口等实时信息,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农产品贸易公共信息平台,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国外市场的各类信息,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四)优化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

首先,优化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要在保持初级产品和原料出口优势的同时,走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道路,鼓励企业出口精深加工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其次,为了尽可能地分散市场风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黑龙江省应继续贯彻“全方位、多元化与重点市场、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战略,逐步调整市场布局。在巩固与俄罗斯、日本和韩国这三个传统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兴国际市场,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条件。

[1]杨莹,范亚东.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王晶.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黑龙江省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