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职教育的“2+1”人才培养模式——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2-07-24 11:12曾菊员曾繁玲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罗定顶岗学院

曾菊员,邓 霞,曾繁玲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我国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质量的挑战将促使我们必须改革现行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保障教学质量,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1-7]主要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人才培养模式是直接关系到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与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等现象,导致职业教育发展缺乏足够的生机与活力,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储备力量迎接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大家的共识是要发展新的技术,但任何新技术都需要人的配合。同时,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型必然带来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转型,这就要求我国劳动力的素质不断升级,而解决之道在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一、“2+1”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以及人才培养思路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粤西山区,办学经费不足,同发达地区相比学院办学条件较差。但是学院秉承“诚朴勤劳”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办学精神,按照“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特色教育相结合”的育人理念,以“班子建设重团结、师资建设重团队、教学改革重内涵、专业建设重特色、人才培养重技能、学校管理重制度、校园建设重生态”的工作思路,推行“制度化管理与专家治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办出了山区高职院校的特色,创出了山区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道路。为了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学院围绕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的,坚决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之路,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学生在3年的学习中,先用两年在校内学习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再用1年的时间到校外企业单位真实的生产和工作岗位环境中,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加深、细化、熟练已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素养,达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至今,学院已有5届毕业生按照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接受培养。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2+1”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为山区教育以及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思路。

一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学院自办学以来,在专业设置和调整方面的价值取向,就是培养企业和市场较紧缺的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学校所有专业的设置,都经过社会调研和企业走访,了解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现状和趋势,以顺应区域经济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潮流。

二是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学院要求各系各专业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综合考虑了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育人环境、育人资源的有机配合,改变了过去仅靠学校育人的旧模式。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后,校内教学时间由原来的3年改为两年,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构。各系、各专业按照“知识够用,技能过硬”的原则,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相互交融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三是强化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开设全程的就业指导课程。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每个学期都安排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共设40学时,2个学分。实行学生“双证”制度。学校规定学生毕业时,不仅要取得毕业证书,还要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增设核心能力培养课程。

二、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平台

学生完成两年的理论学习后,学校在第3年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学院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提出并依据四条原则,即广泛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开创了新的局面。

广泛性原则是指全校高职学生在最后一年全部安排到企业单位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企业单位,由学校统筹安排和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单位相结合。

规范性原则是指学生参加生产性顶岗实习必须真正纳入教学计划,进行规范管理。为了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和管理,学校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实效性原则是指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教学指导作用,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为了落实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校外教学任务,学校组织制定了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校外教学制度。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由学院专业课教师担任,负责对学生在实践中应用专业知识的指导;班主任和辅导员负责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及党团建设、心理健康辅导、安全教育、法纪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负责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技能训练、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指导。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通过实地巡查指导和电话、网络沟通,始终保持与顶岗实习学生的联系。

持续性原则是指建立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的长效机制,保证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高度重视并要求各系各专业广泛建立和巩固发展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从2001年开始,学校成立就业实习指导中心,专门负责联络企业接收毕业生与接纳学生实习的组织统筹工作。学校希望企业接纳学生实习,企业也希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所以校企合作是互利双赢的合作。只要学校主动去发展这种合作,往往容易取得突破。经过多年来的工作积累,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愈加紧密。在云浮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有大批学校、企业单位与学校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成为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此外,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良好局面,还得益于十年来坚持发展职业教育,为这些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其中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今日的技术骨干或负责人。

三、“2+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广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5年来,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了显著成果,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学院5年来共组织7981名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职场就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都比较满意。由于有了顶岗实习的经历和经验,学生毕业后很快在职场找到了工作。5年来,学院毕业生最终就业率都在97.5%以上。实践证明,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推动教学深入系统改革,开辟广阔就业空间的必由之路。“2+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为:

1.通过这种模式,给学生建立了一个锻炼、提高的平台。学院原来也有生产实习教学活动,但由于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到企业刚刚熟悉情况,实习时间就到了。这种情况,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学生也学不到太多的东西。由于实施“2+1”的教学模式,不但从时间上有了一定的保证,而且企业也比较重视。若没有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平台,岗位技能的提高就无法得到落实。

2.通过这一模式,能够很好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岗位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使知识尽快转化为能力。通过实习,学生还能从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得到补充和完善,促进他们再学习,这些实操技能是课堂上难以学到的。实习期间,教师下企业对学生的岗位工作指导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大加强了现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很多学生在岗位上都能基本胜任,受到企业好评,为就业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3.通过这一模式,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了较大空间。许多在校表现一般的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表现很突出,受到企业和教师的好评,不少学生被企业提升为实习主管。学生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对自己实际能力的一个判断,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定位,从而做到心里有数。

4.通过这一模式,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了条件。通过较长时间的实习,企业经过岗位考核,对每位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比较知底的了解,便于决定留企人员。由于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每个车间和每个岗位都有人考核,对学生工作的表现、岗位的胜任程度、敬业精神、团结合作意识、守纪观念等方面都有记录,经考核、谈话、测评、择优留用。相对于企业到市场去招聘人员,其优越性显而易见。

5.通过这一模式,能够实现“零距离”的就业过渡。由于学生有了实际上岗经验和工作实践经历,在就业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企业招聘人员,不能不考虑人才的培养周期和使用成本,而在企业经过较长时间顶岗实习的学生,当然是最理想的、最受欢迎的人选。这种零距离就业,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实习的学生也因为有了实习基础,均免除了试用期和考核期,直接入职转正。尚未留在企业的学生,由于有了在企业实习一年的经验,也能很快找到工作。

6.通过这一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学院的最终就业率。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前,最终就业率不到95%。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后,最终就业率上升到97.5%以上,具体见表一(注:2006年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在2007年就业)。可见,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后,学院的最终就业率有大幅度提高。

表1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2010年最终就业率统计表

四、结 语

目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正在逐步完善和提升“2+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只有坚持这个方向,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有一个突破和飞跃,让改革之花充满生机和活力。

[1] 张朝晖.围绕培养目标,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陕西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4-19.

[2] 宋成城.浅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企业技术开发,2009,(8):174-175.

[3] 孙翰英.产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9):98-99.

[4] 方凤玲,王蓓.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08,(29):55-56.

[5] 张莉莉.转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17.

[6] 王京红.浅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4-5.

[7] 严伍虎,张淑琴.陕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现途径[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3):92-95.

猜你喜欢
罗定顶岗学院
罗定新八景图案设计
初等教育学院
直流偏磁抑制装置在罗定电厂的采用
学院掠影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西行学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