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分析

2012-07-29 00:53雷琦陆爱梅冯程于慧颖郭营瑾薛丽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咽痛酸痛流感病毒

雷琦,陆爱梅,冯程,于慧颖,郭营瑾,薛丽

337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分析

雷琦,陆爱梅,冯程,于慧颖,郭营瑾,薛丽

目的:分析337例确诊的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例,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发热门诊确诊的337例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37例患儿中,学龄儿童较为集中,占所有患儿的78%,其发病高峰时间为10月份。初诊时患儿均以发热就诊,伴发症状依次为咽痛(73%)、咳嗽(52%)、流涕(49%)、头痛(45%)、乏力(28%)、肌肉酸痛(22%)、咯痰(15%)、胸痛(11%)、呕吐(2.6%)、腹泻(2.2%)等症状。337例患儿咽拭子均为阳性结果。血常规显示,74例患儿白细胞计数升高,138例患儿中性粒细胞升高,95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39例胸片提示肺部感染,7例心肌酶增高。337例患儿中仅2例口服奥司他韦,有206例给予抗生素,其中117例给予阿奇霉素,89例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同时均结合中成药治疗。除了咳嗽、咯痰症状,其他症状在1周左右消失。结论:儿童是甲型H1N1流感的重点防护人群,特别是学龄儿童的防护是重中之重。

儿童;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转归

R 511.7

自2009年3月墨西哥、美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后,疫情迅速蔓延至全球包括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21号)文件报告,截至2009年11月30日,全国31个省份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92 904例,死亡200例。其中仅11月份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6 213例,死亡194人。我院发热门诊儿科诊室从2009年5月至11月确诊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例337例,均门诊治疗并随访,现将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采用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用版第1版)》[1]中的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即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1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即可诊断为确诊病例:(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real-time RT-PCR和RT-PCR);(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本研究纳入337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患儿均为2009年5月15日—11月30日在我院发热门诊儿科诊室确诊病例。

1.2 观察指标(1)流感相关症状及体征。337例确诊病例均具有流感相关症状、体征,包括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头痛、咽痛、鼻塞、喷嚏、流涕、咳嗽、咯痰等症状,以及咽喉部、球结膜、肺部体征。于就诊第1天、第3天、第7天对这些症状、体征随访记录。(2)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主要进行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甲型流感病毒通用(M基因),猪H1N1流感病毒通用(NP基因),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HA基因);常规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根据伴发症状选择检测胸片或心肌酶等其他检查。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点(1)患儿人群分布。337例患儿中男孩181例,女孩156例,男女比例为1:0.86,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年龄14岁,平均年龄8.9岁。甲型H1N1流感患病年龄分布曲线图显示,学龄儿童较为集中,占所有患儿的78%。见图1。(2)患儿发病时间。儿童甲型H1N1流感发病高峰时间为10月份。其8月份3例,9月份60例,10月份225例,11月份49例。

图1 各年龄段发病人数(例)n=337

2.2 流感样症状特点对337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观察发现,初诊时患儿均以发热就诊。伴发其他症状依次为咽痛(73%)、咳嗽(52%)、流涕(49%)、头痛(45%)、乏力(28%)、肌肉酸痛(22%)、咯痰(15%)、胸痛(11%)、呕吐(2.6%)、腹泻(2.2%)等症状。

2.3 实验室检查特点337例患儿咽拭子均为阳性结果。血常规检查结果中,其中74例患儿白细胞计数升高,138例患儿中性粒细胞升高,95例CRP升高。39例胸片提示肺部感染,7例心肌酶增高。

2.4 治疗情况337例患儿中仅2例口服奥司他韦,有206例给予抗生素,其中117例给予阿奇霉素,89例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同时均结合中成药治疗。除了咳嗽、咯痰症状,其他症状在1周左右消失。见表1。

3 讨论

流感大流行是指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传播,具有高感染率、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并且流行2~3年。20世纪以来,有3种新型甲型流感病毒(H1N1、H2N2和H3N2)造成了4次流感大流行:(1)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由H1N1亚型流感病毒引起;(2)1957—1958年“亚洲流感”,由H2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3)1968—1969年“香港流感”,由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4)1977—1978年“俄罗斯流感”,致病病毒为1950年流行的H1N1病毒株变异体[2]。充分反映了流感病毒抗原多变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本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整合了古典猪流感(HA、NP和NS)、欧亚猪流感(NA和M)、禽流感(PB2、PA)和人季节性H3N2流感(PB1)病毒基因的四源重组毒株[3]。序列对比分析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氨基酸序列与2008年分离的H1N1流感病毒有27.2%不同,与1918年和1976年的H1N1流感病毒分别有18%和12%不同。而NA氨基酸序列2008年分离的H1N1流感病毒有18.2%不同[4]。结果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和NA蛋白均不同于先前流行的病毒,是一种新的流感病毒。

表1 第1天、第3天、第7天伴发症状转归情况(例)

从临床上看,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流感一样,是一种呼吸道自限性疾病。本次甲型H1N1流感的严重程度次于1918年,但与1957年流感相当[5]。传染性和病死率均高于季节性流感[5-6]。据最新数据报告,确诊病例的病死率为1.24%,与早先估计的1%~1.5%相符。从流行病学特点上看,本研究纳入337例患儿分析,各年龄段均有病例分布,但好发年龄主要集中在学龄儿童,7~14岁患儿占到78%,这可能与学校的聚集生活有关,加强人群聚集地方(如学校、医院等)的个人防护非常必要,也是降低感染率的关键。儿童属于易感人群,从整个发热门诊的统计中发现,儿童发病持续时间较长,儿童往返于学校和家庭,可以说是重要的传染源。加大感染儿童的管理是比较关键的环节。从临床表现上,典型症状是发热,主要伴发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肌肉酸痛等,不同于季节性流感的是,部分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其中呕吐(2.6%)、腹泻(2.2%)。辅助检查发现有11.6%患儿伴发肺部感染,2.0%患儿出现心肌损害。早期血常规检测发现22.0%伴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但中性粒细胞增高和CRP增高者较前者多,分别为40.9%和28.1%。充分表明,确诊甲型H1N1流感仍需要依靠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血常规和CRP并不适合作为初筛标准,容易造成临床漏诊率增高。在治疗上,我科主要使用卫生部推荐的中成药,仅有2例给予奥司他韦。虽然FDA授权在紧急情况下,对于大于3个月的婴儿可以使用奥司他韦[3],但抗病毒药物的滥用和误用可能会诱导病毒对药物产生耐受,其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其毒副作用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337例患儿的综合治疗过程中,81.9%的患儿在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7天自限期后仅有1.5%的患儿仍有发热,大部分症状都能在1周左右消失,除了感染性咳嗽较前期增多,3天随诊时咳嗽患儿较前增加13.1%,且有32.0%的患儿咳嗽延续到1周以后,甚至2~3周。就诊患儿未出现死亡病例。

儿童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临床表现与普通流感类似,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肌肉酸痛等,还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血常规和CRP只能作为辅助检查指导合理用药。儿童是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的流行敏感性较强,是传染病防护的工作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高危人群的管理是防止病情扩散的有利手段。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试行版)[EB/OL].2009-06-08.

[2]王锦蓉.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M]//彭文伟.现代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68-769.

[3]Novel Swine-Origin Inf luenza A(HIM)virus Investigation Team.Emergence of a novel swine-origin inf luenza A(H1N1)virus in humans[J].N Engl J Med,2009,360(25):2605-2615.

[4]Gal laher WR.Towards a sane and rational approach to management of inf luenza H1N1 2009 [J].Virol J,2009,6:51.

[5]Fraser C,Doonnel ly CA,Cauchemez S,et al.Pandemic potential of a strain of inf luenza A(H1N1):ear ly f indings[J].Science,2009,324(5934):1557-1561.

[6]Ker r JR.Swine inf luenza[J].J Cl in Pathol,2009,62(7):577-578.

100071北京,解放军307医院儿科(雷琦,陆爱梅,冯程,于慧颖,郭营瑾,薛丽)

1.3 治疗方法(1)抗病毒治疗。轻症患儿口服施保利通,0~1岁每次1片,1~6岁每次1~2片,6~12岁每次2片,12岁以上每次3片,3次/天。治疗3天后仍有高热的患儿考虑给予奥司他韦,1岁以上,体重<15 kg者,予30 mg,2次/天;体重15~23 kg者,予45 mg,2次/天;体重23~40 kg者,予60mg,2次/天;体重>40 kg者,予75mg,2次/天,疗程5天。(2)中药治疗。根据患儿症状选用中成药:①伴有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的给予连花清瘟胶囊、蒲地兰口服液。重症给予静脉输入热毒宁注射液,3~5岁5~10 ml/次,6~10岁10ml/次,11~13岁15ml/次,14岁以上20ml/次,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天。②伴有发热、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肌肉酸痛的给予葛根岑连丸、藿香正气胶囊。③伴有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的给予静脉输注醒脑静注射液10~20 ml,用5%~10%葡萄糖250~5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3)抗生素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类或者阿奇类抗生素。

2012-10-22)

猜你喜欢
咽痛酸痛流感病毒
丁型流感病毒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及研究进展
练肌肉不必追求酸痛
滨蒿总黄酮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肌肉酸痛不等于锻炼有效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为何要如此重视H7N9型禽流感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在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业跳跳豆
喉咙痛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