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2012-08-02 09:52王宇冬长春市中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3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9期
关键词:麻药合剂罗哌

王 诚 李 琦 王宇冬 (长春市中医院麻醉科,吉林 长春 300)

下肢关节置换术以老年病患居多,创伤大、失血多,手术时间长。老年病人常合并心肺脑疾病,心血管调节功能差。手术要求麻醉起效快、安全、维持时间长及术后镇痛效果好。本文拟观察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我院择期行人工关节置换(包括全髋、股骨头、膝关节)的老年病人80例,年龄60~70(平均65)岁。ASAⅡ~Ⅲ,体重51~70 kg,其中男42例,女38例。髋关节置换56例,膝关节置换24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3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6例,手术前进行内科相关治疗使其达到手术要求的范围。随机分为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组各40例,两组年龄、手术种类、并发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麻醉前常规禁食水,术前30 min苯巴比妥0.1 g,阿托品0.5 mg肌注。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输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或羟乙基淀粉(贺斯),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并给予面罩吸氧。取头稍高脚低患侧卧位,选择L2~3或L3~4间隙进行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26G腰麻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针口朝向尾侧。CSEA组穿刺成功后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1.5 ml,推注速度0.05 ml/s,退出腰麻针后硬膜外腔头侧置管3 cm,平卧后调整麻醉平面于T10以下。CEA 组,选择 L2~3或 L3~4间隙进行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管3 cm,平卧后,注入2%利多卡因3~4 ml试验量,排除全脊麻和局麻药毒性反应后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10~15 ml的达到满意麻醉效果。术中按需追加局麻药。调整麻醉平面于T10以下。麻醉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BP下降、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等椎管内麻醉的不良反应。麻醉期间如果BP低于基础值30%,或收缩压低于90 mmHg时,静注麻黄碱10~15 mg;HR低于55次/min时,静注阿托品0.3 mg术中如使用骨水泥,在注入骨水泥后,由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释放病人会有不同程度BP下降,HR减慢,在使用前常规静注地塞米松10 mg,加快输液速度或提前静注麻黄碱5~10 mg,必要时可用小剂量多巴胺,使BP、HR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

1.3 观察指标 常规监测BP、HR、ECG及SPO2,记录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镇痛效果、局麻药诱导量和术中使用辅助药物。评定麻醉镇痛效果,根据病人的感觉及手术者的满意程度,分为:优,术中病人无疼痛,肌松良好,手术顺利完成;良:病人无明显疼痛,有轻微不适,使用强化镇痛药能完成手术;差:病人有明显疼痛,肌肉紧张,需较大剂量强化镇痛药或改全麻醉才能完成手术。如麻醉期间出现阻滞不完善或效果欠佳,给予辅助镇痛药哌替啶(杜冷丁)和芬太尼合剂(杜芬合剂)。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1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

2 结果

CEA组起效时间、局麻药诱导量明显少于CSEA组。CSEA组杜芬合剂使用次数明显少于CEA组(P<0.05)。见表1。CSEA组镇痛效果优〔38例(95%)〕明显多,良〔2例(0.5%)〕明显少于 CEA组〔21例(52.5%),19例(47.5%)〕(P<0.05)。

表1 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局麻药诱导量和使用杜芬合剂情况比较(n=40,)

表1 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局麻药诱导量和使用杜芬合剂情况比较(n=40,)

与CEA组比较:1)P<0.05

组别 起效时间(min)局麻药诱导量(ml)使用杜芬合剂(次)CSEA组 3.4±1.91) 1.5±01) 2±01)CEA组8.2±3.3 3.5±0.5 28±0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再生能力差,许多病患都需要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以改善生活质量。老年患者本身由于合并疾病多,体质弱,代偿能力差,一旦病情需要做手术,对临床上麻醉的处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老年人下肢关节手术常选用CEA或全麻。由于老年人黄韧带钙化椎管狭窄易导致穿刺失败或阻滞不全,阻滞平面过高等。术中大量使用辅助药物易影响生理功能,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感染、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影响更大。全麻对免疫系统抑制较CEA强且术后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CSEA能保留腰麻和硬膜外阻滞的优点,起效迅速,镇痛确切,易控制麻醉平面,肌松良好,用药量少,阻滞时间不受限制〔2〕。且避免腰麻或CEA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副作用。

罗哌卡因是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毒性小和运动-感觉分离及其对神经中枢和心血管系统毒性较低特点,已广泛用于成年人椎管内麻醉,它对老年人神经纤维的阻滞较弱而迟缓,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代偿,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前静脉输入平衡液和贺斯,贺斯用于手术前血浆替代的有效性已被证实,有研究表明在骨科手术中使用贺斯可有效进行血容量替代,具有良好的心血管效应,血容量扩充阻断了创伤性应激反应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调整麻醉平面在T10以下,对呼吸循环影响小,麻醉效果好;CSEA使用极细的26G腰穿针,以分离方式刺入硬脊膜,损伤更小,脑脊液外渗量极少,有效降低术后头痛发生率;手术在2~3 h内完成,一般不需要追加局麻药,从而避免硬膜外阻滞不全,减少局麻药不良反应发生。不抑制单核细胞对免疫机制轻微。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留在硬膜外腔的导管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镇痛,具有用药少,镇痛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干扰小等优点〔4,5〕。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等.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58.

2 何 丽,苏国宁,戴 峥,等.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83.

3 王亚拉,张元春,张宝祥.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的安全性〔J〕.内蒙古医学,2012;44(1):89-90.

4 张 莉,骆沙舟,辜 敏.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J〕.西南军医,2011;13(4):718-9.

5 袁文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6):180-1.

猜你喜欢
麻药合剂罗哌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脱单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麻药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