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竞争力与馆长素质的相关性分析❋——基于57所大学图书馆的实证研究

2012-08-06 01:33
图书馆 2012年4期
关键词:馆长竞争力学术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0)

1 引言

图书馆绩效(或竞争力)评估是大学图书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完善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学术研究中的作用,提升大学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虽然影响大学图书馆综合竞争力的因素众多,但无疑一所大学图书馆馆长的素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关于大学图书馆馆长素质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亚洲图书馆馆长陈同丽认为图书馆馆长应具备的素质有10个方面:人事技巧、远见卓识、营销能力、沟通交流、协作技能、技术技能、客户服务、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风险、自我更新。〔1〕张泉对高校图书馆馆长职责的理解是“争取资源、科学管理、谋求发展”,并应具有“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地位、以创新求发展”的发展思路。〔2〕张军营认为图书馆馆长领导力有两个基本要求:领导决策要求,即确立正确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领导能力要求,即构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促成目标的实现。〔3〕但真正有正确使命和愿景的图书馆的确不多,这或多或少影响到图书馆长远的发展。因此图书馆馆长的素质是影响一个大学图书馆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而目前的文献中尚未有将图书馆馆长与图书馆综合竞争力的关系开展研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机构提供大学图书馆综合排名。本研究试图通过整理27所“985”和30所“211”大学的图书馆馆长信息的统计数据,并结合笔者〔4〕57所大学图书馆综合竞争力排名成果,分析馆长与图书馆综合竞争力的相关性,对大学图书馆馆长素质是如何影响一所大学图书馆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

2 研究假设

大学图书馆馆长无疑对一所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只是一个比较粗放的概念,本研究试图通过收集57所(27所“985”和30所“211”大学)高水平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数据,运用笔者研究所对应的57所大学图书馆综合竞争力排名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来验证若干假设。

是“内行领导内行”,还是“外行领导内行”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也是高校干部任免遇到的问题。改革开放前通行的作法是“外行领导内行”,但由于“外行领导内行”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外行领导决策错误、瞎指挥、不懂装懂、不好沟通等,因而备受指责。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后,“内行领导内行”成为主流,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被指利用职权搞学术腐败等。美国图书馆协会(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提出了图书馆馆长应具有图书馆硕士学位,并有2~3年行政职务经验及7~10年的实际经验;日本虽然在《大学图书馆标准》中也提出了“原则上实行专业馆长制”,但实际情况是专业图书馆馆长比例也不高〔5〕。非图书馆专业的馆长往往是其他专业的教授、博导,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这必然存在两头兼顾的问题,进而导致精力分散,有的馆长长期无暇顾及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运用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对图书馆馆长的个人信息和学术素质与图书馆竞争力排名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了假设1。

假设1:图书馆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馆长相对非图书馆专业的馆长能更好地促进大学图书馆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在中国,很多学者是“学而优则仕”,因此很多大学图书馆馆长是从其他专业教授中选拔的,我们这次调查的57所高校中,其他专业教授或博导就有42位,比例高达73.6%。关于非图书馆专业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李家清(1998)认为教授来自教学科研一线,熟悉图书馆文献,并能提升图书馆地位,表明学校对这一门面工程的重视;但也认为有不利的一面,如教授馆长处在一个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困难境地。要摆脱这种困境,对教授所从事的原有专业和馆长工作与图书馆研究进行时间与精力的平衡,二者很难兼得,因而建议废除教授馆长制,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假设2。

假设2:图书馆馆长的学术水平与大学图书馆综合竞争力排名呈正相关。

成就与年龄存在内在的联系,据统计5个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取得个人最早成就时的平均年龄为30.9~33.3岁〔6〕。这一规律也适合于其它领域,包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青年馆长有着远大的理想,工作勤奋,工作是以主动挑战为主,对图书馆有长远规划;相对于年龄偏大的馆长,则有一种混到退休的想法(尤其是图书馆在学校并非重要部门,因而成为干部调整缓冲区),因此工作是以被上级推动为主,无心恋战,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无疑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为此提出了假设3。

假设3:馆长年龄与大学图书馆综合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

3 相关关系研究

3.1 57所大学图书馆综合竞争力排名

参照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意见修改稿),并综合借鉴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按照指标体系选取的导向性、全面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及可获得性等原则,构建了办馆条件、文献资源建设、数字化建设和读者服务四个一级指标,以及在此构架下选定了12个二级测量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表

自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简称图工委)在网上公布了参与统计的大学图书馆的有关数据,其数据具有一定客观性和真实有效性。作者选取的12个测量指标来自图工委数据库系统的2009年度数据,此外还收集了各高校图书馆主页上的数据,有的数据源于各高校本科教学的自评报告(2006-2008)。

借助SPSS17软件,对57所大学图书馆的204(12x17)个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将12个因子归纳为四个因子:基础建设、文献资源建设、读者基本服务和访问情况。通过对四个公因子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汇总,得到各高校图书馆竞争力综合得分F值(具体计算及详细结果参见文献3)及排名(如表2)。

3.2 馆长学术素质与图书馆综合竞争力相关关系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素质仅是指个人生理数据(如年龄)以及反映馆长学术水平的素质(如论文发表等)。根据作者前期研究的图书馆综合竞争力排名的结果,在收集大学图书馆馆长个人信息与学术素质时,也选择了57所高水平大学为样本。数据收集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各大学图书馆主页对馆长的个人介绍;二是在中国期刊网(CNKI)中收集馆长发表论文数(统计图书馆专业论文数)和主持国家项目数;三是在GOOGLE或百度上搜索获得。考虑到统计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量化性,共选取了2个生理指标和6个学术指标(详见表2)。

(1)描述统计分析

57所大学图书馆馆长平均年龄为53.18岁,其中有20个博导,57名馆长共发表论文3418篇,其中图书馆专业论文390篇,平均每个馆长发表论文59.96篇,图书馆专业论文6.84篇,图书馆专业论文为总发表论文的11.4%,比例不高。在57名馆长中图书馆或相近专业的馆长为12人,占比为21%;在图书馆综合竞争力前10名中就有5名为图书馆专业馆长。57位馆长中,男性有52位,占91.2%,女性馆长仅5位,这与当前高校男性处级干部占主导情形一致。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个,面上项目14个(图书馆专业馆长还无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个,教育部项目3个。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表现出很高的图书馆专业学术水准,发表论文137篇,其中98篇为图书馆专业论文,并主持了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发表专业论文10篇以上的有14个馆长,其所在学校图书馆竞争力排名也比较靠前,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表2 馆长个人及学术信息表

(2)相关性分析

经过对表2的数据处理后(如性别男=1,女=0),将其导入到SPSS17中,对图书馆馆长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和学术信息与大学图书馆综合竞争力进行相关分析。考虑到年龄、性别等与排名分数(F值)为不同的性质的变量,采用了质与量的点二列相关分析方法,如公式所示:

其中p表示P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q表示Q类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即q=1-p)表示P类X值的平均数表示Q类X值的平均值,SX表示全部X值的标准差。

对于相同变量性质的相关分析,如综合排名与年龄、论文发表数量等,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具体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各因素与大学图书馆排名相关系数表

由表可知,大学图书馆排名与生理指标,即年龄和性别关系不大,Pearson系数分别为0.439和0.505,从系数看处于相关系数的中位水平(相关系数在0~1范围,越接近1,则越表明相关)。但检验结果在0.05水平上没有表现出统计显著性。而学术素质指标中有四项体现出了与大学图书馆综合排名的相关性,有的在0.05水平上呈统计显著,如图书馆专业、发表图书馆专业论文,而主持国家级项目数则表现最佳,Pearson系数达到了0.986,接近于1,在0.01上呈统计显著,而图书馆专业论文占总发表论文的比例也表现出强烈相关性,即在0.01水平上为统计显著。论文总数与图书馆排名相关系数很低,也不表现为统计显著,说明教授馆长所发表的总论文对图书馆的发展没有多大贡献。

4 结语

图书馆在大学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Yoon(2008)认为图书馆学术信息能提升大学研究的能力,从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7〕。笔者也提出大学图书馆与一所大学排名有着高度的相关性,而大学图书馆的综合竞争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图书馆馆长无疑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通过57所大学图书馆馆长的个人生理指标和学术指标的实证研究,对文中提出的三个假设进行了统计检验,并得出以下结论。

(1)假设1成立,即图书馆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馆长,相对非图书馆专业的馆长,能更好地促进大学图书馆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从相关分析结果看,其Kendall系数和Spearman系数分别为0.233和0.282,虽然系数不高,但在0.05水平上为统计显著,从而验证了假设1。直观看,在前10名大学图书馆中,有五位是图书馆专业,占全部图书馆专业馆长的41.6%。

(2)假设2成立,即图书馆馆长的学术水平与大学图书馆综合竞争力排名呈正相关。在本文所整理提出的6个馆长学术性指标中,其中四项指标,即图书馆专业、发表图书馆专业论文、图书馆专业比例和主持国家级项目数,统计检验均在0.05或0.01上呈统计显著。这一结果表明,大学图书馆馆长的学术素质对一所大学图书馆的综合竞争力有显著影响,进而证明了中国大学图书馆的教授馆长制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有利于推动图书馆的发展。

(3)假设3不成立,即馆长年龄与大学图书馆的综合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虽然其Pearson系数为0.439,但没有在0.05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从馆长53.18岁的平均年龄看,显然是偏高的,50岁以上的馆长有42位,占比达73.6%。在馆长年龄中,最小为河北工业大学的馆长,仅为31岁,也是低于40岁的唯一一位馆长;最大为中国人民大学的馆长,为67岁。正如前所述,中青年馆长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但从实际年龄分布看,馆长平均年龄偏大,呈偏态分布(偏度为-0.165),这也在相关分析中难以得出年龄与图书馆综合竞争力相关的结论。

1.陈同丽.追求卓越: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绩效评估.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6):9-14

2.张泉,李晨英.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馆长职责探索.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2):124-126

3.张军营.卓越绩效模式下的图书馆馆长领导力研究.图书馆建设,2011(2):79-83

4.赵迎红.大学图书馆水平与大学排名相关性实证研究——基于国际视角的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12(2)

5.李家清.高校图书馆“教授馆长”刍议——兼论中、日、美大学图书馆馆长之比较.1998(2):34-35

6.程永波,柴建军,房殿春.关于成就与年龄的一点思考.医学教育探索,2006(12):1170-1171

7.Yoon Hee Yoon,Kim Sin Young.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University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and Library's Scholarly Information in OECD Nations and Korea.scientometrics,2008,74(3):345 ~360

猜你喜欢
馆长竞争力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农民“馆长”李铜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