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基本思路

2012-08-06 01:33
图书馆 2012年4期
关键词:永州市免费图书馆

(宁远县图书馆 湖南宁远 425600)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端,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永州现辖零陵、冷水滩两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蓝山九县,总面积22441平方千米,总人口578万。全市现有县(区)级公共图书馆11所,其中一级馆1所,其余10所均为三级馆。调研时获悉,祁阳县、双牌县图书馆新馆已建成,正在筹备开馆事宜;道县、江华、蓝山、宁远县图书馆计划建新馆,正在报批中。

由于环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长期以来永州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全市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也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永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1年9月14日至18日,笔者随湖南图书馆馆长张勇带领的调研组,对永州市公共图书馆进行了调研。

1 永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概况与现状分析

1.1 概况

调研组走访了永州市11所县(区)级公共图书馆,通过现场访谈、发放调查表、实地考察等方式,取得了永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第一手资料。

表1 2010永州市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表

1.2 存在的问题

1.2.1 馆舍建设良莠不齐

永州市11所公共图书馆,馆舍条件不一,祁阳、双牌两县新建馆周边环境、设备设施等均领先全市;道县、零陵区、宁远、新田馆均为上世纪80年代的老馆舍,东安、蓝山、冷水滩、江永馆也是上世纪90年代的馆舍。这些老馆舍虽然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装修和维修,但是与公共图书馆应有的社会形象还有一段距离,亟待早日扩改或建新馆。另外,为了弥补人员经费或运营费的不足,租借甚至转让馆舍的人吃楼现象依然存在。只有东安县馆实现了独立馆舍,其余各馆都有出租给培训学校、幼儿园等外来单位的情况,目前正在着手清退。其中,冷水滩区馆的问题比较突出,该馆建成于1998年,馆舍面积达到了2537.20㎡,但是,为了偿还拖欠的工程费用,县文化局将该馆一、二楼整体转让给某妇幼保健院十多年,馆舍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江华县图书馆原址被征用,应划拨的馆舍用地迟迟不能到位,目前只能租用一套面积约600平米的民房作为临时馆舍,空间狭小,年租金5万元由地方财政负担。冷水滩区馆与江华县图书馆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当属棘手,目前的馆舍条件和开放场地,对基层图书馆的免费开放产生了很大制约。随着双牌、祁阳县图书馆新馆的落成,我们在看到基层图书馆生存希望的同时,也不无忧虑地担心,如果没有持续的人、财、物投入保障,新馆也难免成为一个“空壳”。

1.2.2 经费投入增幅小

按照文化部、财政部2011年2月份公布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10月1日各市、县级图书馆要实行全免费开放。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各级政府近几年对图书馆经费投入均有所增长。职工的档案工资、津补贴、办公经费和购书经费都能有一定金额的保证,基本上消灭了“人吃书”或“书吃人”的现象。以零陵区图书馆近5年的财政拨款为例,2007年41万,2008年53万;2009年53万;2010年66万;2011年约66万。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一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经费的绝大部分,各馆年办公经费都不足一万元,购书经费所占比例平均不到10%,经费比例严重失衡。其二因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一,同是县(区)级图书馆,所获得的财政保障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三各馆经费的增幅仍旧不能满足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文化共享工程、古籍保护等专项经费没有制度保障。其四在免费开放的背景下,政府大幅增加投入,但“怎么用”、“用好钱”是一个迫切需要提上议事日程的问题。

1.2.3 队伍素质整体偏低

永州市公共图书馆共有员工192人,其中在岗130人。从学历和职称结构上来看,大学本科以上34人,中级职称18人,分别占在职人数的25%、13.4%,而高级职称只有1人。永州市公共图书馆的从业人员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改变学历和职称结构。从专业素养来看,仅有16人毕业于图书馆学专业,占在职人员的12%,平均每个馆只有1.5个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也趋于老化,江永县馆仅有的一名副高还是属文博系列。这与大力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需求相差甚远。

表2 永州市公共图书馆员工统计表

“进人不专,专人不进”一直是长期困扰基层图书馆的问题。蓝山、宁远、江永、江华图书馆近两年引进的大学生都是通过政府人事部门公开招聘的,专业人员开始通过正规途径进入图书馆行业,这对于没有人事权的图书馆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人事制度不断规范,队伍建设将朝着专业化与年轻化的目标发展。

此次调研,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物质条件大致相同的图书馆,由于办馆理念的不同,馆长的敬业程度不同,业绩差别很大。由此可见,图书馆上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对馆长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对“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馆长予以奖励,对不作为的馆长坚决予以撤换。在制度的激励下,基层图书馆的馆长就能更好地明确职责,打破过去“等、靠、要”的思维方式,积极行动起来改革现有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办馆效益。各馆还可以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考核方面多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建立一套适合本馆馆情的管理制度,实现从“人浮于事”到“人人有其事,个个负其责”的转变。

1.2.4 资源建设步子缓慢

表3 永州市公共图书馆藏书统计表

藏书量指标是图书馆办馆条件的基础,从表3可以看出,截至2010年底,永州市公共图书馆书刊总藏量919876册,各馆均藏量8.3万册,最多的零陵区馆也不过18万册。按照该市服务总人口578万计算,人均藏书量0.16册。2011年全市购书费64.5万元,人均购书费仅为0.11元。根据各县总人口及总藏量、书刊购置费计算:人均藏量最多的是双牌县和零陵区,分别是0.4册和0.3册;最少的是道县、冷水滩,分别是0.08册和0.09册。人均书刊购置费最多的是东安县,为0.2元;最少的是江永县,为0.04元,道县为0.06 元,其他县为0.1元。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要求,永州市各公共图书馆人均藏量、书刊购置费离标准所要求的差距甚远。资源的匮乏同样也制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图书陈旧、读者人数减少、拒借率高等。

总的来看,经费少仍然是制约基层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最大因素,基本馆藏的全面建设都没有保障。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因数字资源价格昂贵,各馆除了安装部分文化共享工程镜像资源外,均没有采购商用数据库资源,采取的是与省馆签订《数字资源共享协议》的方式,通过共享模式,利用省馆数字资源开展服务。

在纸质资源的建设上,图书少,缺新书、图书结构不合理、图书利用率不高、馆藏图书与读者需求不一致是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按永州市服务总人口578万计算,该地区人均购书费仅为0.11元,这样的数字如何保障图书的购买力?所以就出现了“没钱就不买,有钱就买一点”的局面。以2010年为例,永州市11所图书馆平均每个馆购新书只有2678册,个别馆近三年来竟无一本新书入藏。蓝山县图书馆采取与社会合作的模式,购书经费除了政府拨款外,不足部分以冠名的方式吸引与回馈社会捐助,起到双赢的效果。2010年该馆购置新书居全市之首,共采编新书12000册,大大高于11所馆的平均水平。这种做法值得其它基层馆借鉴。

古籍工作基本处于一种“吃老本”的状态,没有开展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11所馆中,零陵区在馆藏古籍的数量、质量及保护方面名列第一,祁阳县馆馆藏古籍的数量、质量也不错,但是由于馆舍年代久远,保存条件简陋,又缺乏专业人员,古籍保管的情况让人担扰。

1.2.5 读者服务工作档次不高

表4 2010年永州市公共图书馆读者工作统计表

以2010年为例,11个馆有效读者证38447个,按永州市服务总人口578万计算,每150个永州人才拥有一个读者证。

尽管基层图书馆的生存条件恶劣,但也不乏一批热爱图书馆事业,敬业奉献的图书馆人在岗位上坚守。图书、报刊外借窗口为各馆常设的服务窗口,且开放时间均达到了每周49小时以上,保证了基本借阅服务的延续性。如江华县馆在不足600平方米的租借场地里对读者开放了一个窗口,保证了基本的借阅服务。11所馆程度不一地实行了开放办馆的思路,对外开放窗口平均为3-4个;零陵区馆7个,成为对外开放最多的馆。在少儿读者服务方面,零陵区、宁远县、新田县设有少儿阅览室,零陵区、宁远县图书馆的少儿阅览室人气旺盛,少儿读者的活动开展得较好。

服务模式单一,服务深度与广度不够,成为基层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共同问题。除了东安县图书馆在2011年8月开通了书刊流通自动化系统外,其余各馆没有安装自动化系统,基本沿袭上世纪80年代的传统,手工借还;道县图书馆还在使用卡片目录检索查询。从各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资源来看,书刊闲置的问题较为突出。由此可见,在免费开放的背景下,基层图书馆要意识到图书闲置与馆舍、设备、人员闲置一样,都是公共资源浪费的一种表现,办馆理念应该从方便管理向方便读者转变,公共资源的“用”远比“藏”的意义重大。

1.2.6 共享工程运行不力

近两年来,随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深入实施,尤其是国家中心对县级支中心配套设施的投入建设,永州市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建成的县级支中心均获得了中央财政拨款和省级财政配套的价值68万元的现代化设备设施,服务器、存储、网络、电脑、投影、自动化软件齐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装载其中。目前,永州市公共图书馆共计有电脑362台,但只有零陵区、冷水滩区、东安县、宁远县与新田县等5个馆的电子阅览室对读者开放,并有1至2名专业人员管理。余下除双牌县、祁阳县与江华是因为场地搬迁问题影响外,其他馆没有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是租用光纤费、电费等运行费用和专业人员配备没有到位,一方面要抓紧争取运行经费,使设备尽快正常运转,对公众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不要让设备闲置。另一方面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重视加强培训县支中心的专门人才,稳定工作人员的人心,扫清工程推进中的人才障碍。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在设备正常运行之后,如何使用、管理和维护好这批设备,让文化共享工程之光普照广大基层民众的心,是一项长期具体的工作。

1.2.7 免费开放境界不高

关于免费开放每年对公共图书馆的补助标准:地市级50万元,县级20万元。这对于年年经费都捉襟见肘的县级图书馆来说,无疑是个鼓舞人心的好政策。然而基层馆馆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是免费开放的补助能到位就好了。我们能理解他们对经费的渴求之心,但是比经费更重要的是树立一种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免费服务的理念,着手加强内部管理,转换机制,大力改善服务。东安县、宁远县馆图书馆在馆大门口悬挂着醒目的“免费开放”标识牌,将免费开放的时间、免费开放的项目等社会关心的内容展现出来,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双牌县、祁阳县馆的免费开放与新馆开馆筹备同时进行,而其他馆正在着手清退出租场地,预计在2011年年底前能实现场馆收回并逐步开展免费服务工作。开展免费服务的第一步是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免费,11所公共馆中大部分馆的基本借阅服务都实行了公开与免费,可读者人气不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一个阅览室只有一个读者是常态,有七八个读者算是“热闹”景象了。调查中,馆长们反映最多的还是经费问题。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将免费开放执行到位不仅要理念到位,更要经费到位。还需要对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的使用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方能构建一个完善的为公众服务的公共文化事业体系。

2 永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时期,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机遇与挑战并存。综观此次永州市县(区)级公共图书馆调研情况,我们觉得永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要在以下六个方面着力:

2.1 着力提升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打造特色馆藏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基础,文献资源数量的多少、质量品味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各个环节工作的开展,其结构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对象相吻合,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注意将“藏”与“用”有机地结合。县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和选择性,按需收藏,除满足读者的一般需求外,应将馆藏建设的重点放在特色馆藏上,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地方文献最能体现馆藏特色,县级馆要根据本馆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及优势,结合本馆的任务、人力、物力、经费等情况,选择强化某一方面的专业文献作为本馆的特色品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建设,如宁远的舜文化底蕴十分丰厚,2005年和2009年湖南省政府曾两度在宁远九疑山举行公祭舜帝大典活动;双牌县的阳明山多次举办“和文化杜鹃节”,祁阳浯溪的碑刻、东安的武术等等,可以收集整理,以形成自己的藏书特色,成为永州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2.2 着力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全面夯实基础

员工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科学素质、能力素质等方面。对此要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员工教育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全面做好图书馆各项工作。要根据公共图书馆工作专业性强、服务性强等特点,要求员工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修养,还要具有图书馆学、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县(区)公共图书馆应从如下方面加强对员工教育,以提高其综合素质:一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要通过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修养,使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读者服务意识,热爱图书馆事业,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二是强化业务知识教育。图书馆业务知识包括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计算机等知识。图书馆学专业知识是员工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基础,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特征,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三是科学文化知识。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汇集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作为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员工,必须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搞好图书馆的服务。

2.3 着力拓展服务功能,提高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效果

深化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把加强图书馆服务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加强图书馆服务工作,拓展图书馆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辐射能力。使人民群众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增多,公共图书馆传统的阵地服务方式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要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和设施条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狠抓图书馆内涵建设,通过完善图书馆服务网络,举办讲座、展览、培训、开展网上服务等方式,积极拓展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增强服务辐射能力,扩大服务覆盖面,丰富服务内容与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广度与深度都得到延伸,使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2.4 着力开展读者活动,提升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

客观地讲,大多数县(区)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不高、知名度不大,也是影响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屏障。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同样是公共图书馆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外,另一方面就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英雄人物或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纪念日,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如知识讲座、展览、演讲、知识竞赛、游艺等,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2.5 着力推进共享工程良性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信息资源

文化共享工程是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创新基础工程,县(区)公共图书馆必须以共享工程为主要抓手,要加大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信息简报等各种宣传媒体,采取电影展播、举办讲座、印刷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要以电子阅览室为主要阵地,开展多种活动,多方面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信息资源,挖掘整合“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拓展服务运行方式,将其资源在馆内进行优化配置,加工整合,与中小学远程教育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实现共享工程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保证共享工程良性健康发展。

2.6 着力拓展全面免费开放的境界,打造服务特色品牌

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及省文化厅“关于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县(区)公共图书馆要抓住这一良好机遇,以此为契机,制定切实可行、严谨细致的工作方案,真正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确保免费开放后的公众安全、资源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另一方面,在免费开放服务上不能沿袭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必须办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永州很多县(区)馆资源有限,藏书不多,更要强调特色服务。永州市县(区)公共图书馆品牌服务首先要定位清晰、准确,在现有馆藏、人员、面积、经费等基础上,结合各地人文环境、经济特点、服务内容和手段等方面,突出本地特色,开展特色服务,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服务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将免费开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龙世谱,章小萍.湘西自治州公共图书馆调查报告.图书情报工作,2004(3)

2.王茜.湖南永州市公共图书馆调研报告.湖南图书馆网站“图情工作”,2011-12

3.泰小燕等.广西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与分析调研报告.图书馆界,2009(4)

4.孙建华.沈阳地区县(区)级公共图书馆现状调研报告.图书馆学刊,2010(12)

猜你喜欢
永州市免费图书馆
该不该免费送货
永州市零陵区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
免费开放
This is my family
图书馆
免费WiFi覆盖全球你怎么看?
去图书馆
我的第一笔稿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