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锻炼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2012-08-10 02:38蒋荣康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5期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大学生

蒋荣康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体育部 江苏常州 213001)

1 研究目的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各种运动损伤有其基本原因,而这些原因都是可能消除的,所以我们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做好各种具体的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运动损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归纳在一般情况下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15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100名,女生50名。(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大学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调查情况

3.1.1 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由表1统计表明,在被调查的150人中,有98人不同程度的发生过运动损伤。其中男生受伤人数为68人,女生受伤人数为30人。运动损伤的发病率达到了65.33%。其中男生68%,女生60%。

3.1.2 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统计

如果能正确认清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时间的规律和特点,体育教师就可以在体育课中对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中加以指导,规范其技术动作。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去调查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

表1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在校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

表2 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调查

表3 各个部位损伤的实际情况

由表2统计可知,从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来看,22%的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在体育课中;33.33%的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在课后体育活动中;10%的学生在比赛中均发生过运动损伤。尤其以学生在课后体育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人数最多。

3.1.3 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统计

在大学体育活动中的损伤预防上,有必要弄清楚各个部位损伤的实际情况,寻找其规律,确定与这些损伤相对应的预防方法。

由表3所见踝关节的发病率最高,31%的学生受过伤。以下比例较高的依次为:膝关节23%、指22%、大腿11%、腕关节11%、肩7%、腰为0%。

3.2 对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1)对预防体育锻炼造成的损伤认识不足,预防措施不当。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以及和学生对预防体育锻炼造成的损伤认识不足,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学生的运动经验缺乏、好胜心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欲望强烈,对体育课的要求置之不理,自由散漫,容易造成运动伤害事故。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运动锻炼中出现运动损伤是正常的,很少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规则要求,在教学中没有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导致损伤的发生。(2)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下降。当前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下降,容易出现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力量差、速度慢、耐力跟不上、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等现象,都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学生心理心理素质不断下降,学生缺乏体育学习的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部分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过于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对完成不了的动作勉强进行;也有学生生对自己信心不足,担心失利后会引起同学的嘲笑和教师的指责,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紧张和焦虑,都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3)准备活动不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没有重视准备活动的重要作用,在运动前缺乏做准备活动的习惯,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的活动一下,存在侥幸心理;部分学生还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在浪费时间,消耗体力,直接投入到剧烈的体育活动中,这样肌肉还处于僵硬状态,身体的协调性也比较差,容易发生运动损伤。(4)体育教学组织不严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教学很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运动量,避免学生由于身体的局部运动时间过长,超过了学生能承受的生理负荷,最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另外教学中学生不正确的技术动作也容易造成损伤的发生。(5)场地器械和服装上的缺点。场地器械年久失修或维护不良,安全系数不高。如要注意场地是否平整,沙坑有无玻璃片,及时清除小石块、杂物等,还要观察有没有将危险器材如铅球、铁饼、标枪等随意摆放在操场上,以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学生因为好玩将器械投出致使人身伤害;运动时的服装不合适,鞋子过大或太小等,这些都能成为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6)缺少保护和自我保护。学生自我保护和学生之间相互保护与帮助的意识较差。

3.3 对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

(1)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教师和学生要克服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在教学和训练中积极做好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给学生经常灌输安全方面的知识,保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安全意识,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发生。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学生相互保护与帮助意识的教育。(2)准备活动要充分。要提高教师对准备活动的认识,明确作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养成课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而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要多采用与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来提高准备活动的针对性。还要注意加大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根据运动项目,有目的、有重点地做好准备活动,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如上快速跑课,除一般热身外,还要重点活动踝关节、膝关节、腰部、肩关节等,并且牵拉大、小腿的韧带等。(3)体育教学组织要周密。体育教学或者训练要有严明的课堂纪律,规范的教学常规,教学的动作要规范,保护要加强。还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规范教师行为,如上课时不能擅自离开教学现场,不做与体育教学无关的事情等。还要加强体育基本常规的要求,不能把体育课上成玩耍课、“放羊课”,坚决反对组织松散、不服从指挥、拖拖拉拉等现象。(4)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在体育教学中保护和帮助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动作技术,消除心理的畏惧,还可以预防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学习器械体操时,教师一人无法顾及时,要妥善安排好保护与帮助的学生,对控制能力差,身体素质弱的学生进行重点保护与帮助,切实做好预防安全事故的工作。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和安全保护,绝不能放任自流,不能抱着“小心点就没事”以及怕麻烦而不去实施保护与帮助,所以要加强保护与帮助的措施和力度,尽可能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5)做好场地及其它安全工作。对场地器材严格进行检查,加强维修,避免因场地不平整、器材的失修而造成的损伤。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发生运动损伤,占学生总数的65.33%,未发生运动损伤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4.67%。其中男生的运动损伤发生率要高于女生的。(2)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运动损伤发生最为主要的原因,加强对准备活动的重视对预防运动损伤有着极大的帮助。(3)由于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的限制使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以田径、球类项目为主,这些项目运动强度大、速度快,对抗性强,在加上场地不平,使得中学生踝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的损伤成为主要受伤部位。

4.2 建议

(1)在体育课中,着重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注重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动作时全身协调用力,提高对自己的保护意识。技术要建立在正确、规范的动作之上,注重动作的合理有效性。(2)学生不仅要做准备活动,而且要学会如何作准备活动,结合自己的喜欢项目特点,做充分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3)加强易伤部位和较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局部组织强度训练是减少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4)重视学校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对场地器材严格进行检查,加强维修,避免因场地不平整、器材的失修而造成的损伤。

[1]黄力平.体育康复[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学校体育研究[M].聊城大学出版社,2000.

[3]颜玉凤.对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

猜你喜欢
体育课运动大学生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体育课
不正经运动范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