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2-08-15 00:42□张
戏剧之家 2012年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农民农村

□张 恒

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在“二元结构”依然明显的现实背景下,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同时,广大农村也迫切需要先进文化的滋养,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科学文明高尚的村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文化动力。然而,长期以来受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设施简陋、人才缺乏、活动很少等现象。因而,亟需把文化建设的视野更多地放在广大乡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一个新的水平。

一、推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构建城乡一体文化服务体系

我们知道,文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作支撑,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而言,靠着自身的力量完善文化设施的建设不免捉襟见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指标。”按照这一基本精神就需要把文化基础性建设的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切实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与此同时,引进市场机制,政府可采取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向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倾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长效投入机制,为农村文化繁荣提供资金支撑和物质载体。扶持有条件的农村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发展壮大,与城市的文化产品下乡形成“两轮驱动”,通过“一上一下”切实推动城乡文化交流与合作,从而为农村文化建设培养一批农村文艺骨干队伍,有效地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二、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贴近农民需求传播先进文化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一是抓乡镇文化站以提高基层文化的宣传和发展。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公益性十分鲜明。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乡镇文化站的投入,要切实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堡垒作用,推动基层文化的宣传和发展。二是抓团队以推进农村社会文化的广泛和普及。采取鼓励与帮扶措施建立一支长期扎根农村基层的文艺术化队伍,变“送”为“育”。在继续巩固提高乡镇文化站以及村办活动室主阵地的基础上,以创建特色文化为主,重点抓住在这一地区广泛流传的传统文化娱乐项目,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政府采购、培训、补助等方式,引导农村成立诗书画社、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个体电影放映队、民办剧团、演出团体等农民自办文化组织和各类秧歌队、舞蹈队、器乐队、歌唱队、曲艺队等业余文化队伍。三是抓家庭以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当前,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一台电视机、一份报纸”这种被动的消遣休闲生活,开始追求可以交流、参与的主动式文化活动,希望在休闲中获得文化和知识,在文化生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因此,应该开展涵盖文学艺术、工艺收藏、科技教育、园林园艺等方面的特色家庭评比活动,以此倡导农民开展健康、科学、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提高和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

三、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释放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农民是农村先进文化的受益主体,同时也是建设主体。农村文化发展的关键在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村文化乃至整个国家文化的繁荣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科技致富知识和信息等,用健康有益的先进文化去浇灌农民群众,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提高农民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真正成为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力军,释放出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一是为农民搭建学习平台。抢抓民生工程实施的机遇,大力建设“农家书屋”,加大图书室的建设和开放力度;村村配置可以放映电影的多媒体设备,并不断更新电影资源;定期自印面向农民教育的资料并免费发放到户。二是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文化活动。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事件,通过建村史陈列室等方式,使文明创建由表及里,从现状整治向提升文化内涵转变。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文化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农民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设施的作用。三是积极开展送文化艺术产品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剧团等的服务重心要不断下移,积极为农村服务、为“三农”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创新服务的方式和机制。

四、大力培植农村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

农村的传统文化、乡村文化、民俗文化是原生态文化。这种特色文化不仅对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引领农民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资源。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各种市场主体前来开发,形成文化产业生产出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一是走集团化、规模化道路。认真谋划,选准本地龙头文化产业,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益,加强投资环境的对外宣传,直接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服务。二是不断注入科技含量。以品位确保农村文化产业的质量是其打开市场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因此应该及时清理那些陈旧、落后、粗俗和低劣的产品内容和形式。在生产过程、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环节上不断增加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含量,注入知识和智力的新鲜因素。三是加强文化产业管理队伍建设。懂得农村文化产业建设、经营和管理,是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但目前类似的人才极其缺乏,导致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或效益低下。因此,应该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以重视。四是组建民间传统文艺团体。注重挖掘和发现民间土专家、老艺人,特别给优秀的青年文艺爱好者提供平台和展示的机会。根据组织引导、自愿结合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民间艺人组建文明高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演艺团体。

五、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提升农村文化发展环境

虽然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但各种管理体制还不甚健全,精神垃圾仍然存在,有些地区还十分严重,对农村文化健康发展影响较大。因此,为了净化农村文化发展环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提高农村文化发展水平,地方党委和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一是重拳打击非法演出活动。对庙会、物交会的时间、地点、天数、人数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并依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对营业性演出的审批,严禁接纳无证演出团体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二是要加强演出活动的现场监管。对大棚演出团体参加的庙会、物交会等综合性活动,要会同公安、工商、安检等部门协同执法。对组织或从事色情淫秽表演或有暴力、严重政治问题的表演,要坚决依法从严打击,确保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加强网络管理。要增强防范意识,保障网络安全,组建一支专业队伍不断检查防范,坚决取缔淫秽等黄色网站。四是要正面宣传,树立榜样。积极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明、健康、高尚的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体现党中央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的方针。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文化产业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