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精神与当代时代

2012-08-15 00:42天津工业大学动画系天津300387
名作欣赏 2012年33期
关键词:油画家主观本土化

⊙张 蕾[天津工业大学动画系, 天津 300387]

一、意象论的产生和与发展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是中国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是符号,是以阳爻阴爻配合而成的试图概括世间万事万物的六十四种符号,属于哲学范畴。后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哲学分化开后,意象也逐渐进入绘画审美领域,而且成为绘画理论的重要支柱。中国古代真正作为美学的概念的“意象”,则是由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艇提出来的,《文心雕龙·神思》中写道:“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比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这里的“意象”专指构思中存在于艺术家头脑中,还未被传达、物化的观念形态的形象,但后人乃至今天则倾向于用它来指称已被物化了的,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

西方语境下的“意象”首先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表象的一种,指的是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象性表象。它被应用到文艺理论当中,最先是在20世纪初的英美意象主义诗歌流派。这一诗派受到了中国旧体诗和日本俳句的影响,强调主观情感的想象,以物寓情,以情写物,有强烈的中国古典美学味道。在美术领域,虽然迄今为止西方还没有出现一个以意象命名的画派,但是几乎所有的西方现代派绘画都“尚意”的,追求主观的表达,追求“意”的表现,只是派别不同,他们的“意”也不一样罢了。

二、绘画中的意象

在造型艺术中,意象是艺术家主观的“情思”“意趣”和大自然客观物象的“形象”“神态”。“物”与“我”的有机统一,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把握渗透。情景交汇浑然一体,难解难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失去一方,意象也就不复存在。“意象”是“象”与“意”的完美结合,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象”是“意象”形成的客观元素,是构成画面形象的原型物质;“意”是“意象”形成的主观元素,是绘画“意象”形成和提升的思想基础。“意”处于指导地位,“象”处于被改造地位;“意”决定了“象”,“象”反映了“意”。“意”源自内心感受并借助外部的“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一种寄托物,一种形象载体。绘画意象的本质就是物体与主体的情、意、理、趣、味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意象性、写意性是中国绘画的特色,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与欣赏的焦点,同样也是当代绘画中的艺术形式之一。

三、意象精神与西方传统绘画形式的融合

自从油画传入中国,实质上就已经开始了本土化的历程。尽管立场及出发点不同,许多中国的油画家早就在致力于油画本土化的探索。

中国油画的历史,一般认定是从“五四”前后大批艺术青年的留学风潮算起。当时的中国社会已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急于向西方学习,想以西方的科技和文明来拯救中国,油画对于中国学子来说也是“先进技术”,于是当时对于西方油画的态度是膜拜式的“全盘西化”。到了20年代末,中国油画家开始意识到西方文明同中国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力求在这种对立中寻找到一个突破口,以适应中国本土文化之底蕴,于是开始了自觉地使油画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由于这批早期中国油画家都有着良好的国学根基,使得他们能够游走于中西两种文明之间,怀抱着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和对艺术的真诚,在油画本土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永载史册的成就。然而,正当这时的中国油画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的时候,外敌入侵,国难当头,中国文人也应投身于“救国救亡”的运动中去,这种优雅闲散的文化情境,显然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现状,而逐渐处于了边缘化的态势。

全国解放后,在“文艺为工农民服务”的旗帜下,写实油画成为主流风格,为了使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美术界有人提出油画民族化的问题。但随着“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热潮开始,我国选派留学生赴前苏联学习油画,前苏联政府也派专家到中国讲学和办训练班,中国油画家折服于苏联油画明快而又沉稳的“高级灰”颜色,而把这种“民族化”的油画称作为“土油画”,中国油画又开始了“全盘苏化”的时期。中国油画家都在急切地解决色彩问题,以摘掉“土油画”的帽子,并且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民族化问题再一次被边缘化了。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为了削弱苏联油画对中国油画的巨大影响,有人重新提出民族化的问题。然而当时的中国处于封闭的状态,中国油画家艺术观念保守,也没有可借鉴的国外艺术家的实践成果,根本不具备同前苏联油画抗衡的实力。因此“苏派”仍牢牢地占据着中国油画界的思维空间,所谓民族化的探索,更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狂热中不了了之。

80年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以前苏联绘画为标准的通俗写实性油画,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了挑战,中国油画真正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发展起来。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传统写实、意象表现和当代前卫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种类型的油画在文化精神、审美取向、艺术观念、价值标准、形式结构及技法手段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人们也注意到,它们的确具备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有自觉向本土文化回归的倾向。这种共同的倾向,预示着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已经超越了个人或画派的追求,真正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共同理想和自觉意识。在当下中国油画向本土化回归的进程中,如果说传统写实油画主要体现在题材和内容等方面,当代前卫油画主要体现在对本土问题的关怀和中国符号元素运用等方面的话,那么意象表现油画却是在形式结构和精神实质上,最能显示出民族化和本土化特征的当代油画。意象油画是近几年新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意象油画不是一种简单的风格或流派,它是油画这种能够揭示和显现西方文化精神的媒材,被中国文化心理和审美结构同化的一个过程和一种体现,它是西方油画被中国文化本土化的一个必然趋势,更深刻地说,它是把中国这个民族观照社会与自然的意象思维方式和叙述经验投射乃至转换到油画语言的审美结构中而形成的油画民族名片。因此,从人类油画史的角度,意象油画也是最能够包蕴中国诗性文化特征的油画”。

因此,对于意象油画笔者只是谈谈个人的理解,以及意象油画在形式结构及内在精神的发展方向“,意象”这个词本身就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内涵之一。“意”是艺术家的主观感受“,象”是产生于“意”的艺术形象。也就是说艺术家所创造的形象不是纯客观的,它是艺术家通过对客观本质的认知和主观体验融汇之后产生的艺术形象。意象不是纯客观的再现,也不是纯主观的表现,是主客观的统一。张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的就是这种主客观结合的过程。因而从造型上看,意象油画应是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融入了画家的审美价值取向,对客观物体进行主观的处理,最能显现出明确的个人造型特征和艺术趣味。从另一角度讲,意象油画是在借用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造型理念,用以改造纯写实油画过于通俗化的倾向。陈丹青在一次访谈中说:“西方油画源于雕塑,而强调光影和体积;中国传统绘画源于书法,而强调线和平面化。”意象油画在追求本土化的过程中,线的运用及平面化的处理也是应该认真研究的。线的运用可以理解为一种书写性,写不同于描,写要见笔,要重视线本身的审美价值,从这一点上看,中国书法的线的抽象美感,会给意象画家们意味深长的启发。我们也看到许多意象油画家,都自觉地运用了中国书法的一些符号和元素,从而体现出颇为强烈的本土化气息。平面化也是相对于写实油画的体量感来讲的,不同的画家所把握的尺度也会大不相同。实质上这种平面化的倾向更多地表现在意象油画的简练和概括上,意象油画应该强调“以形写神的”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用概括简练的表现手法来传达对象的神韵,追求“神似”的效果。

当然意象油画既然是油画,就离不开对色彩的研究,色彩是油画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意象油画的色彩也应该同其造型一样,是加入了画家主观意愿的“物我融一”的表现性色彩,可华丽、可单纯、可强烈、可沉稳。意象油画不仅能够在“墨分五彩”的中国水墨画中体会着色彩的意味,也可以在敦煌壁画、古代丝绸、民间美术、工笔重彩的中国古典绘画中汲取那取之不尽的色彩资源,获取色彩本土化的灵感。摆脱写实性色彩的束缚而获得色彩表现的更大空间。当然,意象油画所运用的造型、色彩、线、平面化等形式因素,西方现代油画家都有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根基的泱泱大国,任何外来文化进入中国,都要经历吸收与改造的过程后,变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艺术如此,油画也不会例外。可以说油画本土化的过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在稳定、宽松的良好艺术生态环境下,油画本土化已经成为每一位有使命感的中国油画家的自觉追求。在今后若干年里,我们将看到油画本土化更为深入的探索以及意象油画更令人瞩目的发展。

[1] 孙书正.写意画的意象思维和审美思想[J].中国书画报,2007-01-04.

[2] 汪裕雄.审美意象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3] 尚辉.中国意象油画百年[J].美术,2005,(06).

[4]陈少立.中国油画的本土化与意象油画 [J].东南文化,2008,(04).

猜你喜欢
油画家主观本土化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冬奥会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的本土化价值研究
后印象
载玄载黄 黔山为裳
写物写心 真景真情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我国女性油画家的作品研究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