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①

2012-08-15 00:54林东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5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大学生体育

林东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试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①

林东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凸显、实施创新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创新、适应社会、持续推进、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建设人才,责无旁贷,势在必行。通过积极实施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创新,积极引入公共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积极实施公共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创新等策略,我们完全可以迎来高校公共体育创新教育的春天。

高校 公体教学 课程资源 教学方法 改革 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栋梁,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现代体育能带给他们不断创新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21世纪是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持续推进的新世纪,在人才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为国家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富有创新能力、能在国际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现代化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如何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不断发展和创新,进而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满足每一个大学生的社会发展和健康支撑的个体需求,已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它是人类教育史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可以展示、揭示、强化人类创造性的理想化教育,世界各国教育以它为发展方向。多年来,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制度是严格按照集中化、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同步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在这一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所表现出来的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则更多关心的是所培养的大学生是否达到了统一的标准。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便成了复印机,学生则成了大批量生产的没有个性的复制品,这种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使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能力难以凸显。由此可见,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凸显、实施创新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创新、适应社会、持续推进、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建设人才,责无旁贷,势在必行。

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策略

2.1 积极实施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创新

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冲破传统、革新理念。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以教材内容改革为突破口,因此,选择体育教材内容的目标是强身育人,寻求贴近学生,以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使用的教材仍是多年不变的旧教材,这些教材缺乏时代教育气息,教学内容仍较多地停留在提高学生身体技能和素质方面,缺乏自主创新和终身受益的内容,具有严重的竞技化倾向,现代体育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完善人格与个性发展的终极目标难以显现,与目前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与价值取向很不适应。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体能、爱好、习俗都不尽相同,全力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凸显课程内容的个性化、时代化、社会化、民族化与实用化,使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应该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理应成为创新与改革的核心诉求。我们知道,课堂是实施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集活动性、挑战性、互动性、快乐性和开放性于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在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诸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无法比拟的优势。校本课程最为突出的价值取向就是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是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核心价值。我国是一个地域特征独特,民族种类繁多的国家,确定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具有充分的变通性的,通过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高校进行合理选择,通过对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来制定课程,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基于学校”的主旨所在。为此,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高校应革新过去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根据社会需求积极拓展体育项目,优化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删除那些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高,技术复杂,难于掌握,兴趣不高的教学内容,大胆推陈出新,在“心理、身体、社会适应”和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整体健康观要求下,积极选设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流行、时尚运动项目,如现代搏击操、急流回旋、攀岩、定向运动、帆船拉力、滑板、跆拳道、水下有氧操、瑜伽、芭蕾形体、拓展运动、滑雪、街舞、轮滑、温泉游泳、沙滩橄榄球、动感单车、冰上滑船、多米诺、国际舞、壁球等运动项目,以及摔跤、民族舞蹈、舞龙、舞狮、放风筝、跳皮筋、扭秧歌、滚铁环、踢踺子、抽陀螺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项目,进行必要的改编、整合、补充、拓展,操作简单,又可以整合出能满足广大学生身心需要的项目,创设一个对大学生来说,各具特色、琳琅满目的“课程超市”,不断拓展运动项目,积极创新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自由选择上课内容,凸显学生与社会现实和极富挑战的生活链接,以满足每一个大学生的多种个性化需求,使大学生勇于挑战、融入社会、敢于吃苦、勇于创新和终身锻炼的能力拓展与习惯养成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2.2 积极引入公共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能否很好地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是否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与有效。创新思维,即不受固有模式束缚而进行的有创见性的心理反应,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把体育知识技能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体育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由单一、刻板的模式化教育转变为多样化教育,改变标准化、程式化的教育方式,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策略之一。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形式为一贯制,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述示范、学生练习、小组练习和比赛练习为主要形式,重技能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渴望创新的大学生们,极端厌烦这种被动、封闭、简单、僵化、枯燥的传统固定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才能由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转变,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形成和发展。从行为科学角度来说,人对某种事物积极探究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带有强烈的目的性的倾向,以及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被称为兴趣,兴趣对学生拓宽眼界、获取知识、丰富心理活动起到主要推动力的作用。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欲望得到诱发,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形成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就能被充分调动,进而执著地去追求和参与此项活动,因此,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一定要凸显一个“新”字,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积极启发并导引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教学是一种动态式的教学过程,动态发展并富有创造性元素的教学环境,能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创设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巴班斯基的教学优化理论让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多边交流、双边参与的动态的信息开发以及传递过程。体育运动中需要许多动作有序、快速、连续而准确地完成,教师的动作示范演示不可能很慢的速度进行,但是这一难题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有效地解决,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一道通过计算机的三维动画效果来模拟动作技术完成的全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形、声音等组合在一起,通过鲜明色彩、生动画面、悦耳的音乐语言的多媒体课件,因为教学内容抽象、说教的枯燥,把其变成具体的耳闻目睹的视听形象,在学生面前展现多种形式的感情材料,出富有启发性的形象素材得到提炼、概括,学生的表象丰富了,学生更有好奇心、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大大减轻学生认知上的难度,化繁为简,变静为动,变难为易,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更突出,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课堂效率提高了,实现最优化教学,丰富他们的经验,以此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创新思维,通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教师不用去设置各种框框让学生一个一个去钻、去套,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去寻找、去创造以此来激发热情。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时间得以拓宽,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尽情地释放生命的能量中去发展,使传统的公共体育课堂教学实现质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发展,推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向纵深发展。

2.3 积极实施公共体育器材的开发创新

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运动开展的平台和载体。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建立新型、现代的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创新性思维,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是“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开展被广大大学生接受的基础。资源有限,创意无限。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应积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以培养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与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带领学生适时进行社会上流行的现代运动项目器械的校本化制作和场地器材的开发创新。在平时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闲置和废弃的物品制作体育器材和教具,如可以因陋就简地利用废旧自行车轮胎进行呼拉圈练习、跳圈练习、地上滚跑练习,并让学生进行穿越练习。再如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废布、废旧的棕垫、帆布等制作沙袋并悬挂在树上进行拳击练习,利用废报纸可做成纸球,草绳可扎成草绳球进行各种投掷的替代练习,教师还可以引领大学生用盛满水的旧饮料瓶作为保龄球的标靶,用实心球、自己制作的小垒球以及圆形沙包作为保龄球,便可以进行富有特色的保龄球练习,竹竿和橡皮筋还可做成跨栏架和跳高架。此外,教师引领学生一起进行体育场地的设计开发,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夯实基础,如在相隔15 米远的区域画上两条平行的标志线,这段区域既可进行15 ×4 米的迎面往返运球接力跑,又可用来进行实心球击空中气球、彩旗等标靶练习,还可用作摸脚尖、踩人影、拍后背、救护伤员、两人三足、火车赛跑等游戏练习和身体素质练习,从平面到空间的立体化利用和深度开发,以产生最大的使用效果,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有效而健康的发展,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得到实在培养和拓宽。

3 结语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高校体育教学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树立创新的信心和勇气,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凸显、实施创新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创新、适应社会、持续推进、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建设人才,责无旁贷,势在必行。通过积极实施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创新,积极引入公共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积极实施公共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创新等策略,我们完全可以迎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的春天。

[1]陈修贵.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102.

[2]董王伟.高校体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12,31(2):58-64.

[3]张平,王荆,杨敬研,等.休闲体育与大学体育教育创新模式[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1,32(6):371-372.

[4]胡明雨.学生体育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6:183.

[5]丁广明.新时期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危机与消解[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2):41-44.

[6]马燕妮.体育类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思想教育关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118-119.

[7]杨中兵.试论高校体育创新教育的要义与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121-122.

[8]丁广明.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学科教学整合的探析[J].呼兰师专学报,2003,19(4):38-40.

[9]王彤.浅议改革体育传统教学模式走大胆创新之路[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5:45.

[10]胡兆蕊.论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32:126-127.

G80-05

A

2095-2813(2012)12(b)-0038-02

林东(1971—),男,淮阴师范学院讲师,公共体育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理论。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大学生体育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我的教学方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