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2-08-15 00:54汤劲光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1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体育

汤劲光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炭步初级中学 广东广州 510820)

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

汤劲光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炭步初级中学 广东广州 510820)

初中体育课程的开设,不仅要求达到教学目标,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主,体育教学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都在于学生,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与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是初中体育课的追求所在。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分别是: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教学目的的要求;学生对于体育课不重视,忽视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的局限性阻碍了热爱体育的学生的自我锻炼行动;初中体育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探析。

初中体育 学生 自我锻炼能力 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达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健康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体质弱、体能差、容易生病并且肥胖率呈上升的趋势,给青少年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现在的青少年,很多都处于家长的宠溺之中,家长就怕孩子受累,并不重视体育锻炼,而且,在学科中,体育课不必像语文数学那样通过频繁地考试检查学习成果,因此体育课在很长时间以来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许多学校即使开设体育课,也大多是随便放松,并没有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现在,在中考中,已经加入了体育测试,而且面对青少年健康中出现的众多问题,体育课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重视。初中体育课,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是利用好体育课的保障。

1 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教学目的的要求

初中体育课的地位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倡导有效教学,体育课不能“走马观花”,不能活动几下就应付了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于感兴趣的运动,学生自会情绪高涨,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不用老师跟在后面过分地“敲打”。以往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方法暴露出一些弊端:教师只是按照教学进度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在操场上进行动作的示范和演练,而对学生的实践状况并不十分了解,不了解学生在做某个动作时出现的问题,没有细细研究做动作时的难度在哪,学生应该如何克服,也不清楚学生的动作做到位没有、或者离标准动作的差距在哪里。这些问题的忽视概括为一点就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传道授业,学生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是传统的教育,在今天已经得到改进,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作为指导者和辅助者。因此,初中体育课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锻炼成强健的体魄为中心,以此开展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时,应该先对学生的锻炼情况和采用的锻炼方式做一个统计,分析这些情况,然后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切实加强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2 学生对于体育课不重视,忽视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一部分学生天生好静不喜动,不喜欢体育锻炼,也因为懒惰的缘故不进行体育锻炼,恰好初中体育课不像语文、数学、英语那样是“主课”,不需要进行频繁的考试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学生不重视体育课成为心安理得的事情。对于这类学生,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他们的观念。如今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综合人才的培养,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如果身体素质不高,常常体弱多病,就没有好的资本去做其他各项工作,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仅仅学好文化科,而在其他方面一窍不通的学生会出现向“书呆子”转变的趋向,是无法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的。初中学生正直少年蓬勃奋发之时,应该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展现青春的活力;而且,就考试来说,现在的体育课考试已经被列入到中考的科目中来,体育锻炼达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锻炼才能得到提高,如果平时不进行自我锻炼,在考试时是无法“一鸣惊人”的,这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因此,要在中考中不失利,就必须在平时进行自我锻炼,使体能逐渐增强;在教育这类学生转变观念的同时,还应该革新教学方式,培养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

3 教学方式的局限性阻碍了热爱体育的学生的自我锻炼行动

还有一部分学生非常喜欢体育锻炼,也非常热爱体育课,但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在体育课中实行有效的自我锻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教学上存在的某些误区导致的。教师对体育课要求的研究不深,还是按老方法上课,千篇一律,忽视了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热爱体育的学生的需求,他们无法获得老师的指导,也不知道如何锻炼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渐渐地,他们想要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就消退了。因此,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应该及时了解他们的体育诉求,可以将这一部分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依据他们的兴趣和教学目标进行锻炼内容的设置,以此展开锻炼,这样一来,保持住了学生们对于体育的热情,还使他们的自我锻炼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4 初中体育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探析

4.1 结合体育课的具体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自我锻炼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体育要求学生所掌握的体育技能难度不高,学生经过训练就可以达标,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强调这一点,消除部分学生对于体育的“恐惧感”,增强上好体育课的自信心;自信心在学生的各项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心才会应对体育课的各项挑战。

自我锻炼是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自发进行锻炼的良好习惯。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体育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素质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和有效的训练办法。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的,即明确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意义,然后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制定好计划,按照计划展开锻炼行动。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不胜其烦地灌输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性,从自身体育、体能素质的提高和体育考试达标的要求两个方面,然后采用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对自我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就是帮助学生确定锻炼计划,在锻炼的强度和时间上必须有一个明确的限定,使锻炼不至于过于轻松而达不到锻炼的效果;也不至于因为锻炼过激而造成肌肉拉伤等伤害。此外,教师还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体育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锻炼标准,不能搞“一刀切”,只有在符合自我实际水平的情况下进行锻炼才是有效的,科学的。

4.2 在自我锻炼过程中,学生间相互协作,师生间加强互动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任何类型的学习都不是个人孤立进行的,与他人合作不仅培养一种集体合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体育课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与同学结成对子,相互协作,共同提高是很有效的方法。首先,多人合作有助于克服惰性,使自我锻炼更加积极。每天的锻炼计划的开展,如果是一个人进行,就缺乏动力与约束力,很可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多人一起进行,自我约束力就增强了,因为遵守约定就是遵守承诺,言而无信会使自己承受更多的良心上的谴责,所以,计划的实行率将大大提高;第二,与同学合作,可以互帮互助,自己的动作不到位之处可以请同学帮助纠正,自己也可以帮助同学使其动作更加到位。这样互帮互助互相促进的锻炼,能够使锻炼热情与兴趣保持得更加持久。

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应当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锻炼方式和能够接受的锻炼强度,从而使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中得到更加合理的建议,使锻炼更为有效;老师可以采取学生的建议,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我锻炼的自主性提高,从而加强自我锻炼的有效性。在学生的自我锻炼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体育老师应该热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增强自我锻炼的斗志,培养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当学生认识到自我锻炼的重要性并去尝试时,就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4.3 重视成果反馈,并鼓励肯定学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教师制订了自我锻炼计划,学生落实到行动中来,对于落实的实际情况与取得的成果,必须建立反馈机制,否则,自我锻炼的有效性将很难估测,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否提高也很难掌控。学生应该向教师汇报自我锻炼的具体落实情况,并说明遇到的问题,教师定期应该进行达标测验,记录下成绩,进行不同阶段的对照,目的是评估效果。

对于学生取得的阶段性进展,教师应该给予关注,并及时肯定取得的成绩,并鼓励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对于原地踏步的学生,要和学生一起寻找原因,调整锻炼计划,期待下次的进步。

5 结语

初中体育课应该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使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提高,体质提高,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各项事务中去。除了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外,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学生的落实行动。

[1]唐军良.促进学生体育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体育师友,2008(1).

[2]孟向东.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J].科学大众,2008(1).

[3]殷志平.体育教学巧用“合作学习”[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9(12).

G807.3

A

2095-2813(2012)05(a)-0043-02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体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课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