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重新定位①

2012-08-15 00:54魏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9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运动体质

魏伟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2)

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重新定位①

魏伟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为研究对象,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重新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予以定位。

普通高校 体育课程 课程模式

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财富实力,更关系到每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提高幸福指数的根基。有了强健的体魄,才有可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杰出的贡献,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结束学校生涯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普通高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为本、完善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校教育整体质量的必然要求。

体育课程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所以说,体育课程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或间接的决定着大学生健康水平的高低。国家教育部为推动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需要,于2002年颁布了《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针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做出了统一的标准。如今,整整10年过去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否真正能够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值得高校体育工作者的反思。鉴于此,本文试探性的从体质健康角度重新审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1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现状

1.1 传统型体育课程模式

高校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该课程只是安排中小学设置的体育项目,按照从简到难的顺序来制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每学期体育课程成绩根据课堂态度、出勤情况,完成教学项目的技术动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这种模式适应于经济落后地区的极少部分高校。

1.2 “传统型+自选型”课程模式

高校在一年级开设体育基础课程,而基础课程是由田径项目和身体素质练习内容组成,而“自选课程”模式主要是由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众多等项目组成,二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校网上选课系统进行选课。目前这种课程模式在普通高校并不少见。

1.3 “传统型+自选型+俱乐部型”体育课程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采用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性必修课程,在二年级期间,学生要选择自己喜好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参加1~2个体育俱乐部,体育课程成绩计算依据自选课程的成绩和俱乐部成绩的综合得分来获得的。这种模式在许多高校较为常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

1.4 体育俱乐部型

体育俱乐部模式区别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体育课程模式,他们主要是采用宽松、自由的组织形式自愿的加入某个体育俱乐部,而国内许多高校受制于教学硬件和软件的原因,在各个项目相对均衡的条件下让学生选择相对喜欢的运动项目,而学期体育成绩就是根据在俱乐部中的表现来评定。其实,这个模式和自选型课程项目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只是为了高校为了体育课程创新而创新的产物。

2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如今,国内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依然复制苏联模式,即重视技术、技能培养,轻于理论知识和体育文化素养的传授,绝大多数课程设置内容与中小学体育课程雷同,都是偏向于运动技术的重复训练,没有形成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连贯性体育课程体系,还有课程基本上以行政班级的形式予以授课,在学生学情方面分析太少,导致同一个班级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一个项目,这就没有达到因材施教的要求,违反了教育学的正常规律。同时,高校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就是文化课程的附属时间,是用来放松休闲的,根本没有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课程意识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高校体育模式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思想影响,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的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学习的感受,往往采用“灌肠式”的教学手段,基本上不考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甚至不考虑教学场地和器材的配备,长期以往下去,学生逐渐的对体育课程产生厌恶,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程。最终,学生远离体育,逃避体育课程。这就引起了高校体育工作者对体育课程模式的深思。当然,导致此现状的因素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受限于学校师资力量,受限于学校教学场地和器材等等因素。

3 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新定位

2004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这两个文件强调,学校体育课程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提供了基础保障,因为文件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标准,并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体质健康合格等次方能毕业,每学期体质健康成绩必须达到良好以上才能有资格参加学校一切评比评优。这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契机,也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趋势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3.1 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

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也是预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3.2 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符合绝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三维目标,一是体育知识目标,即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体育文化素养以及观赏体育比赛的能力;二是情感目标,即通过体育运动能够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最终能为今后工作压力进行合理的调节;三是体育运动目标,即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中来,并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掌握2项以上的运动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来合理的制定体育运动项目的负荷。

3.3 课程内容

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的立足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必要的体育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在三年级可以开设体育选项课和体育俱乐部。普通高校可以依靠地域和学校特点,积极开发新的体育项目,最好能形成校本课程。

3.4 课程评价

体育课程评价内容主要由学习效果、教学效果以及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等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也可以采用终期评价,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应该考虑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增幅度、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度,以及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度。学生评价方式可以通过教师测评、学生测评,以及教师互评等方式。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有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体育课堂教学表现等方面构成,这主要通过领导测评、同行测评、学生测评等形式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师资力量、教材使用以及经费使用等方面综合评定。

[1]雷继红,贾进社.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3).

[2]麦粤徽,刘苹.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3).

[3]郑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症结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8).

[4]孙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3).

[5]孙兵.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To the ordinary universities sports curriculum pattern re-orientation

Wei Wei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uth academy,HuaiAn JiangSu,223002,china)

The essay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pattern through literature,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regarding the ordinary universities sports curriculum patter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t the same time, the essay discussed the existent questions, and then positioned the nature, goals, content and evaluation mode of the ordinary universities sports curriculu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urriculum model

G807.4

A

2095-2813(2012)10(b)-0003-02

魏伟(1981-),男,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和课程论。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体育运动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体育运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