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免疫学”精品课程建设①

2012-08-15 00:51陈永富钱国英汪财生张捷包永波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免疫学精品课程实验

陈永富,钱国英,汪财生,张捷,包永波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科学系,浙江 宁波 315100 E-mail:chenyongfu.nb@163.com)

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建设的水平,而精品课程作为课程建设的排头兵和引风旗,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课程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人才培养服务,人才质量的具体体现在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宁波市生物医药基地“免疫学”精品课程建设紧紧抓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这一目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体制的转变入手,人才培养从“应试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变,使精品课程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

1 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变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成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3]。精品课程建设要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导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既保留传统教学的优势,又利用网络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特点,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思结合,倡导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应用与创新等综合能力培养。

2 优化教学内容

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时代要求,保持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是“免疫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将免疫学教学内容整合为免疫基础、免疫应答、免疫学应用三大板块,以“矛”—抗原与“盾”—免疫系统两方面为主线展开,着重点是免疫系统的构成,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种类、功能及免疫细胞膜分子)、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为主线讲述,阐明各章节间内在的联系,保持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结合行业实际、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内在骨架,自己去填充内容,也达到“书本读薄”的目的,有利于系统性掌握免疫学基础知识。

3 创新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因此,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精品课程建设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有机结合,科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使之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自主参与、探究、创新的方式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组合的教学改革新路子,有效提高了教学效能。

3.1 丰富网站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基本条件

所有在课堂上有所体现的教学资源,都可以在精品课程网站中呈现,突出网络资源的多源性、先进性和共享性,网站中包含14个教学录像、38个教学视频、243个Flash动画、251张图片;该系统可自主建立各种教学资源库,如媒体素材库、课件库、教案库、文献资料库等。增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实验与研究、案例分析、合作性研讨、实验设计、实验新技术、学术新进展等模块,提供多题量、全方位的在线测试题库,包括21套免疫学试卷库、免疫学习题库(各个章节习题、各个类型的习题)、37套各类高校历年免疫学考研试题,测试涵盖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丰富的教学资源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自我知识测试,融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性学习、实践应用等综合能力培养于一体。

3.2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

3.2.1 理论教学,构建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 采用大班集中理论授课、小班研讨交流与课外自主学习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内与课外结合、讲授与自主学习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结合教学手段,既缓解了课内教学课时的不足,又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锻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口头表达、论文撰写、团队合作及对实际案例深入研究的能力。使每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能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查阅资料与归纳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多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3.2.2 实验教学 基础实验推行“全程参与式、问题式”的实验教学法,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自主设计与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研究性实验采用“学研结合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法。注重学生实验技能与基本原理的掌握,从查阅资料、实验准备到实验讲解、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整个实验活动都由学生来完成,整个实验活动的实施主体是学生,实现了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充分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在精品课程网站中,有在线交流、学习报告提交(实验预习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实验设计报告、实验研讨报告、学生研讨PPT)等板块。在线交流是一个实时聊天室,教师和学生可通过聊天室进行实时交流、答疑和辅导;学习报告提交要求学习者在实验前写出实验预习报告、综合实验设计报告,在课后写出研究性学习报告和针对实验现象的实验研讨报告,在平台中完成报告的提交、问题反馈、学习交流,取消纸质文档的提交。网络教学模式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报告撰写能力、实验综合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教学内容与实验操作的有机结合,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各种实时和非实时交流。

3.3 围绕能力评价要素,构建能力本位的发展型、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指标体系既要反映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状况,又要能评价学生综合能力;既可以静态反映学生的知识构成,又要能动态反映学生在整个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学生学习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能力评价,从学习态度、知识获取、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研究报告等五大方面的权重与子内容设计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中心环节是注重衡量学生自我发展知识能力、推理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评价主体主要由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组员评价构成,合理、公正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知识能力评价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试卷考核成绩占50%(以灵活综合性、应用知识解决案例的题型为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成绩占30%(从学习态度、知识获取、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研究报告等五方面的权重与子内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成绩占20% (结合当前免疫学热点问题布置20道相关主题,请学生查阅资料并写成不少于二千字的论文)构成。

实验评价主要包括理论、技能、实验状态等过程,学习、技能、分析、合作研讨和设计能力等方面。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成绩主要根据笔试、口试和实验操作考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定,占总评的40%左右;实验工作状态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设计、实验研讨、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来进行综合评定,占总评的60%左右,强化对实验技能与实验过程的考核,引导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对于设计性实验,对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所体现的创新性火花,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设立创新学习奖励分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意识。这种全方位的成绩评定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调动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网站的在线测试进行知识掌握状况测试。在线测试提供了强大的题库管理功能,教师可在线生成题库,并能进行远程维护和修改;利用该系统,教师可随时进行组卷,布置作业和自测练习;学习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章节或不同的题目类型进行自我测试,对客观题型的练习和作业,系统能自动评判,并给出正确答案;对主观题和论述题则由教师在线评判,学生可查看老师的评判结果、评语和参考答案;收集了37套近年各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试题,有利于考研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

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在质量上突出“精”,在知识综合性上体现“品”,重在课程的精品内涵建设,强化人才的能力培养。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精品课程应成为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

[1] 郝桂荣,高东明.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41-44.

[2] 厉岩,马建辉,雷红英,等.综合性大学医科PBL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59-61.

[3] 唐铁军,王平祥,徐跃进.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精品课程建设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0(2):60-64.

猜你喜欢
免疫学精品课程实验
今年遴选千门左右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中国免疫学杂志》关于彩图处理的有关说明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材分析与创新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及思考
让防治肝癌成为可能
———记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副教授侯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