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所对硕士研究生教学的作用、局限及改进策略

2012-08-15 00:43贺斌峰孙芬芬魏征华王关嵩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1期
关键词:研究所硕士导师

贺斌峰,孙芬芬,魏征华,李 瑾,王关嵩

(第三军医大学:A.新桥医院全军呼吸内科研究所,重庆 400037;B.大坪医院呼吸内科,重庆 400042)

临床研究所对硕士研究生教学的作用、局限及改进策略

贺斌峰A,孙芬芬B,魏征华A,李 瑾A,王关嵩A

(第三军医大学:A.新桥医院全军呼吸内科研究所,重庆 400037;B.大坪医院呼吸内科,重庆 400042)

临床研究所在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临床研究所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作用,分析了其在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临床研究所提高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临床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教学

进入21世纪,高技术人才成为学科发展的“中流砥柱”。研究所作为培养、吸收优秀高端人才的重要场所,为我国科研技术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生已成为科研的骨干力量,对研究生的教学及培养已成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1 临床研究所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作用

临床研究所作为医学相关领域进行研究的重要机构,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具备较高水平的实验技术平台,长期承担一系列的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课题。硕士研究生进入临床研究所,可以直接参与到一些科研项目中,承担部分科研内容,对硕士研究生科研方法和技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1.1 导师在硕士研究生教学的作用

科学研究不仅是研究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更是研究生创造知识的途径。“求真、求实、求精、求是”是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导师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严谨务实、勇于求真等科研道德对研究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鼓励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克服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要求硕士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反对弄虚作假等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1]。在这种思想氛围中,能更好的培养初涉科研的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道德和素质,端正科研动机及规范科研行为。

对于刚接触科研的硕士研究生,面对即将展开研究的课题,其会遇到很多的具体问题,往往无从下手,易产生畏惧退缩的心理,此时导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师应鼓励研究生多读、精读相关文献,对研究方向有初步的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研究生参加具体的科研项目,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使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得到学习和锻炼,从而达到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目的。

1.2 高水平科研技术平台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作用

科研技术平台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临床研究所作为进行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单位,不仅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充足科研经费,更重要的是拥有一批相关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临床研究所在对硕士研究生教学和培养过程中,特别强调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通常要求学生参与国家级项目或省部级课题,在参与项目研发的过程中得到锻炼。研究生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从事科学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了解并学习到科研项目的基本组织过程,增强完成科研项目中特别强调的科研态度、团队意识以及协作配合能力,从而使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质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高水平技术平台不但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更重要是培养出一大批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他们在指导硕士研究生完成具体项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初入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科学研究成为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研究所技术人员主要承担研究所具体设备的管理、仪器设备的操作、各种实验技术的应用等工作,对应用实验技术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较为熟悉,故初进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首先由技术人员带教。由于多数硕士研究生未经过实验基础的正规培训,实验基本素质和技能偏低,甚至无法完成基本实验操作。技术人员通过实践和理论并重的教学方式,让研究生真正掌握各种玻璃容器、称量物品、移液器、离心机等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夯实实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教会研究生细胞培养、RT-PCR、Western-blot等的实验技术,并在实践操作中对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使硕士研究生有效地避免一些错误,少走弯路,从而加快实验进度。

2 研究所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局限

2.1 导师在指导研究生中存在的问题

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但由于部分导师常承担多项课题研究,任务重、压力大,同时又必须进行课题申请、SCI论文撰写及成果的申报等繁重的工作部分;部分导师校内外兼职过多,整天被行政事务和文山会海所淹没。这些活动占去他们的主要精力,导致无暇顾及学生,漠视学生意见和需要,对研究生提出的问题简单解答敷衍了事,对研究生科学探索的能力培养和论文撰写的指导更无从谈起。

2.2 研究所技术平台的缓慢发展制约研究生的培养

目前各种实验技术飞速发展,很多先进的实验技术已应用于科学研究。但是目前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多为专科、本科,研究生较少,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消化较为缓慢,加之知识获取通道仍较为单一,参加实验技能培训的机会较少,所掌握的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已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科学研究需要。对部分研究生实验中用到的某些要求较高的技术如动物模型、基因调控等方面无法给予指导和帮助,只能靠研究生自己去摸索实验条件和方法等,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及实验经费,未必能得到较为满意的实验结果,不仅影响实验进度,而且制约了研究所技术平台的发展。

2.3 研究生总体科研素质较弱

学生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进入研究所进行科研训练的时间较短,多数研究生在研究所的学习时间不足一年。这使得研究所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其培养的效果更多的依靠硕士研究生自身的素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随之扩大,但研究生的总体质量有所下滑。目前实践动手能力较弱是硕士研究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其着重表现在是由于受到以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一味追求理论上的高精尖,基础实验训练不足,导致硕士研究生对如何开展实验一无所知,更有甚者不熟悉如何使用实验器具、如何配置试剂等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其次研究生缺乏对科研创新的正确理解,创新能力不强。很多研究生只是机械地完成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不进行深入思考和仔细的观察。在课题设计和验证科学假设等方面,常采用“简单移植、简单延伸、简单揭示、简单推理”的方法,毫无创新性可言。再次科研精神淡薄,部分研究生急于求成,不做周密的设计就急于开展实验,遇到问题不去认真思考刻苦钻研,寻求解决方案,反而依赖同学和老师去帮他解决或通过实验结果造假、抄袭学术论文、剽窃学术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完成所谓的“科学研究”。

3 改进策略

3.1 规范导师的指导行为

面对导师无暇顾及和指导学生的情况,首先对导师除了科研的要求之外,应该更多地注重教育方面的要求,包括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效果等方面[3],同时应严格控制导师的校外兼职数量,从而保障足够的精力指导研究生。其次制定导师工作规范。需要定制一些关于导师工作职责的原则,明确导师的工作职责:应在研究生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及学风建设中起到什么作用,承担何种责任等。这样才能让导师更加有效地指导研究生。再次改革导师评价制度。单纯以科研成果作为导师评价指标,助长了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导致导师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科学研究,无视研究生培养等教学工作。故应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等教学业绩纳入导师评审标准,提倡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并重的导师考核模式,以期培养更多科研能力强的研究生加入科学探索的行列。

3.2 建立导师指导小组

每位导师经过多年的科研工作,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但对相关或与关联不大的科研领域较为陌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科的交叉、渗透日益突出[4],传统的导师指导制度束缚了研究生的思维,制约了研究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建立一只由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构成的知识互补而又相互关联、为实现特定目的而承担相应责任的研究生导师组成的小组,有利于研究生思维的拓展、视野的开阔,发挥团队的互补优势[5]。

3.3 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

研究所的发展、高素质技术平台的建设都离不开实验技术人员,留住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吸引高技术人才,让他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工作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设立实验室岗位责任制,实现目标管理,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努力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其次研究所要创造条件,让实验技术人员有机会在职进修,有计划参加各种短期专业技术培训,制定有利于实验技术骨干、实验技术带头人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鼓励攻读学位,努力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3.4 加强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的教育

首先加大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力度,完善考核制度。在研究所进行科研培训期间,对研究生科研中的各项指标加以制度化:在开题阶段要求硕士研究生撰写开题报告并进行开题汇报,使其掌握查阅和处理资料的技巧;在实验阶段,要求研究生定期汇报实验进展,检查实验记录,督促研究生学习和掌握实验技术,锻炼科研思维。其次加强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道德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防止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不折不挠的追求,勤奋刻苦的行动,去探索新知识[6]。再次是强化团队意识。可以通过让每个研究生承担部分研究所的公共事务,如参加研究所值班、配置公共试剂、文献资料共享等,培养研究生的团队意识。研究生在这种和谐的科研氛围中将受到熏陶和影响,大家相互协作,积极探讨问题,克服研究生成员之间可能出现的互相掣肘乃至捣乱的问题,使每个人的科研都会少走弯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1]。

3.5 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硕士研究生通常参加学术活动较少,缺乏学术交流,学术氛围也不够浓厚。因此加强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7]。如研究所科研人员每周组织一次学术讲座,对硕士研究生教授科研工作中如何提高文献查阅的效率,如何阅读文献,从中得到有价值的资料,如何使用科研软件工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如何进行实验设计等,让研究生在讲座中熟悉和掌握文献查阅、结果分析、实验设计等实用的方法和技巧,以便他们开展科研工作;每二周进行一次学术报告,让多位研究生给其他研究生及导师们讲述他们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或某一方面代表性的论文,让大家共同参加一起思考和讨论。通过互动的方式,导师可以了解每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及时的给以指正和提出意见及建议,使硕士研究生在从事科研工作中不断学习科学方法论,校正不正确的方法,从而加强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思维。

[1]丁诗华.论指导研究生的有效方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254 -257.

[2]刘希山,石 磊,房爱理,等.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158-160.

[3]王 青.关于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的调查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6):62-65.

[4]夏士雄,王志晓.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65-67.

[5]张意忠.论导师团队建设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1):130-134.

[6]王志玲,勾凌燕,刘景东.导师在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4):262-263.

[7]鲁 华.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47.

Role of Clinical Institutes in Teaching for Master’s Degree Candidates,Its Limitation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HE Bin-feng1,SUN Fen-fen2,WEI Zheng-hua1,LI Jin1,WANG Guan-song1
(1.Institute of Respiratory Diseases,Xinqiao Hospit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7;2.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Daping Hospit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2,China)

Clinical institu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y of master’s degree candidates.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role and its limitations,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linical institutes to improv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master’s degree candidates.

clinical institute;master’s degree candidate;teaching

G643

A

1006-2769(2012)01-0044-03

2011-11-21

贺斌峰(1984-),男(汉族),甘肃两当县人,本科学历,初级技师。

王关嵩

猜你喜欢
研究所硕士导师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睡眠研究所·Arch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昆虫也会便便吗?
V eraW a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