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教育中研究生自主实验设计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2012-08-15 00:43杜小云吴小健赖江华贺浪冲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1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医学研究生

马 捷,杜小云,吴小健,赖江华,贺浪冲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基础医学教育中研究生自主实验设计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马 捷,杜小云,吴小健,赖江华,贺浪冲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通过采取建立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和开展医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实验等措施对基础医学教育改革进行探索,以提高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在改革实践中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

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综合能力培养

研究生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原始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迅速扩大,在学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事实上,国外的研究生培养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日本等国已经针对医学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开展了相关的改革[1-2]。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明显的转型特征,面临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为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能力为本[3]。

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研究生全面掌握和融汇医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分子医学的快速发展,已经步入“后基因组学”时代,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建立跨学科、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体系,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4]。2007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即开始探索适应新医学研究生教育需求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本文结合我院建立的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和开展医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实验这两项措施来讨论,希望对构建现代基础医学教育的教学体系提供经验。

1 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

目前,研究生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学方法不合理

①研究生教学方式与本科阶段类同,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层次不清,内容重复,教学仍然以灌输为主要形式,学生学习方法也比较被动,无法为学生提供深层次思考的空间[5]。②片面强调自学,任由学生自主检索文献和撰写论文,但对于初入学的研究生来讲,尚缺乏判断文献质量的通用标准与规范,而与之相关的论文写作指导又跟不上,造成教育质量难以保证[6]。

1.2 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不足

我国高校的教学单位基本以学科来设置实验室,并且主要是针对本科生教育,因此,研究生入学后,主要进入导师自建的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事实上,一方面拥有实验室的导师只占少数;另一方面,即使导师自建有实验室,也往往是针对博士生的科研需求。这种现状造成硕士研究生教育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而勉强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也由于缺乏实验能力的培养,操作能力差,在科研学习中容易受挫,无法建立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即使勉强完成硕士课题,也无法保证教育质量。上述情况对于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尤其严重。

1.3 学生自身实验能力不足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学生考研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并不具备投身科研工作的热情。对于很多非“211工程”高校的学生,一进大学就准备考研,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最终造成一大批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很高,但是科研能力极差,甚至达不到一些知名高校本科生的实践水平。这批学生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对于分子医学常用技术的原理掌握的很好,但到具体操作就不行,实验中的防护措施不了解,对实验室设施人为损毁严重,且容易对自身健康带来危害。

事实上,上述问题的产生既与研究生个人因素有关,又与本科阶段所处院校实习管理不善有关,同时很大程度上也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招生制度和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制约的结果[7],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夯实实验能力基础,使学生的实验能力与理论水平相匹配,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8]。

2 改革的措施

面对上述现状,综合国内外的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以下改革措施,以应对新形势下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需求[1,3]。

2.1 课程设置改革

改变以往的课堂教育模式,缩减理论授课课时,增加实验学时至总授课学时的60%。实验课程为小班教学,每班学生不超过18人,2-4人为一小组,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从而杜绝类似本科阶段的1人做实验,其他人旁观的现象。实验授课教师实时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具体实验的理解程度。使学生在尽可能掌握实验技能的同时,从实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习科学思考和提出问题。课程实施过程中,于期中和期末分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2 实验教学改革

2006年以来,医学院克服多种阻力,整合实验场所,集中优势资源,建立了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并采用专家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管理运行模式。该中心以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建设为基本内容,重点建设与医学研究生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相关的基础性平台。初步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并得到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支持。截止2011年8月,该中心已完成三届超过1,100名研究生(含同等学力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2.3 研究生创新实验项目

自2008年起,在台湾“光华教育基金”的资助下开展了医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实验支持计划,即研究生完成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课程学习后,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以及医学研究生创新实验平台条件,并结合自身专业和科研兴趣,成立创新实验小组(1-3人/组),1人负责,其他成员协助,自行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课题。然后由医学院组织专家对该创新课题要求的实验技能、技术难易程度、实际操作性以及创新程度进行评审,选出最适合开展的方案立项,由教师点评,学生修改实验设计方案后正式启动课题。同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创新小组按照项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全面进入项目实验研究阶段。期间,指导教师从操作流程、实验步骤、结果分析、资料总结等环节予以必要指导、评估及考核。课题完成后由主持的研究生负责结题和汇报成果。

3 取得的成果

自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和建立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之后,根据学生反应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得到普遍的提高。特别是对于非“211工程”高校的学生,从起初对实验工作基本一无所知到可以独立承担一些常规的课题项目,成功的树立了他们的科研自信和热情,为他们此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迄今为止,医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实验已开展了3年,针对2008级,2009级和2010级三届学生,共审批项目72项,每个创新小组获资助10,000元。从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开题、实验、分析数据,到撰写论文,所有过程均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通过这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及独立科研的能力。这些学生中很多人都是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完成了学业。

4 总结及展望

上述改革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事实上,目前取得的成绩距离我们的预期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科研热情,他们期望实验课程中小组能分的更小,公用仪器设备能够更加充足等。这些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方向提供了有效的线索,使我们在未来能够更好的为医学研究生教育提供指导和服务。

研究生自主创新实验自开展以来,学生们的获益良多,但发表的科研论文并不多。这主要与该中心教学任务繁忙,能为研究生自主创新实验小组提供服务的时间较短有关,即每年的第一个学期(3月-6月)为研究生自主创新实验小组实施期。当然,我们也在及时总结经验,并努力改进。

此外,近年来,医学院的研究生生源质量出现下滑,这与学校地处西北有较大关系。当然这也是启动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总的来说,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并艰巨的课题,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不断提高自身的同时,也关注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当前医学研究生教育需求的教育模式,不断完善,力争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医学人才。

[1]TEO A.The current state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Japan:a system under reform[J].Med Educ,2007(3):302 -308.

[2]黄 卫,邢之华,邱新建,等.医学研究生基础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建议与前景[J].中西医结合研究,2009(3):155-156.

[3]王战军.转型期的中国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1-5.

[4]李 涛,朱坤杰,孟文芳,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6(2):126-128.

[5]李泽桂,徐迪雄,陈俊国.关于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11-12.

[6]张 杰,杨洪霞,李 磊,等.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07(7):90-91.

[7]黄万武,杨东亮.中外医学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57-59.

[8]谢千池,杨 雪,王学江.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实验能力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0(13):544 -545.

G643

A

1006-2769(2012)01-0054-03

2011-10-31

马 捷(1974-),男,河南洛宁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分子遗传学。

贺浪冲(1957-),男,陕西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药物分析。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医学研究生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网络考试系统在基础医学综合考试中应用探究
基础医学自选实验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