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2-08-15 00:43蔡行健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1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生中心

许 放,蔡行健,周 东

(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上海 200433)

医学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许 放,蔡行健,周 东

(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上海 200433)

创新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建设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是充分利用自身优质资源,为研究生搭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建立基础与临床研究互动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对我校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路和做法加以总结,为探索研究生培养规律和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提供了思路。

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建设

实践是认知之本,是获得切实体验的重要途径;实践也是创新之源,是培育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经之路[1]。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全面实施,如何汇聚学科优势力量,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创新计划走向纵深的一个重点。为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有效促进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交融合作,结合我校相关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以及部分临床学科研究生科研课题开展困难等实际情况,我校于2009年启动了“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的建设工作,首期依托基础部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和药学院生化药学教研室,分别建设了“干细胞与医学”和“新药发现”两个以开放、共享、自主创新为特点的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创新实验中心经过两年的建设目前已初显成效,中心已发表影响因子10分以上SCI收录论文1篇,5分以上3篇。

1 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实现资源共享的建设目的

我校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和生化药学教研室学科特色明显,具备较为完善的实验条件、优势的科研地位和优良的带教师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有一定的学科覆盖面,能基于学科、超出学科。细胞生物学教研室是“全军分子遗传学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干细胞重点实验室的客座实验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干细胞生物学访学平台”的依托单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展了干细胞方面的研究,并在组织干细胞分化调控的研究(863、973计划)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生化药学教研室长期以来主要围绕抗炎抗肿瘤药物创制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抗炎抗肿瘤药物作用环节以及药物作用靶点,建立基于药物作用靶点的药物筛选方法用于新药的筛选,发展新型的抗炎抗肿瘤药物,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863、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专项等重大课题。

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充分依托教研室学科优势特色,面向全校研究生开放,提供相关学科领域的实验研究、理论和技术支持,任何具有创新性想法的研究生都可通过项目遴选的方式,进入创新实验中心开展课题研究。中心指派专人带教,在课题研究、实验技术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培训、指导,满足了研究生课题研究过程中对相关领域的特殊需求,也为部分临床学科研究生解决实验场地、教师带教、经费不足等实际问题。研究生院根据中心开展课题带教、研究生申请以及课题进展等中心运行情况,对中心的建设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制定下一年度的中心计划和任务。

2 以自主管理为基础,打造研究生为主体的创新团队

在科研活动“社会化集体协作”的背景下,作为高校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研究生团体,不仅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力量,也是原始创新、自主创新的一个主要生长点,更是繁荣学术氛围、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力量[2]。创新实验中心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吸收相关专业的优秀研究生组成创新团队,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突出研究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不同年级层次、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以创新中心为平台,进行深入的学习交流与科研协作,自主开展创新研究,拓宽了科研思路,碰撞了创新思维,形成了若干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研究生学术群体,对提升我校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意识与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研究生培养中也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以团队的整体建设带动了研究生个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3 以课题研究为纽带,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融合作

课题研究是创新实验中心运行的基础,也是研究生学术交流、创新实践的重要途径。创新中心采取自带课题和中心课题两种方式,研究生可以自带具有经费来源的课题进入中心,利用中心的研究条件开展科学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常规试剂耗材等,研究生进入中心后也可以参与中心已有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可将所承担的研究部分作为其学位课题,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和课题研究经费。对于课题项目有重点地进行选择,包括重要研究领域、新学科增长点、学科前沿,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有重要应用前景和价值意义,以此来促进传统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应用学科的全面发展[2]。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合作,促进不同学科,尤其是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交融合作,我校创新实验中心的在研项目中,涵盖了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病理学、肿瘤学以及心内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烧伤外科、眼科等15个学科专业,进入中心的研究生中有60%来自我校3所附属医院的临床学科。

4 以基金资助为支撑,鼓励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

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就是创新教育,有效的激励机制则是保证持续创新的不竭动力。中心每年设立创新实验课题,采取开放课题招标的形式,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导师推荐、专家评审和中心审定后进入创新实验中心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1-2年,资助强度每项1-2万元。中心成立专门的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术咨询和审议工作,并为研究生提供所需常规试剂、动物模型、实验耗材等,鼓励研究生潜心开展高水平创新性研究,强化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 以学术交流为载体,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

中心指派专门的带教教师负责对研究生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关键技术等进行指导,并及时跟踪各课题负责人的进展情况,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建立稳定的内部学术交流机制,强化中心的团队协作功能,定期安排学术交流活动,开展课题中期检查,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经常性的研讨,鼓励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协作,促进创新思维的碰撞。先后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指导开放课题,组织研究生参加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创新项目活动。研究生在导师和创新实验中心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也保证了科研课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

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建设是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质资源,为研究生搭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建立基础与临床研究互动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定位上,以充分发挥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宗旨,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个适于学科交叉融合,支持研究生自主创新的实践平台;在模式上,真正实现开放,打破一人或一组人专用的实验室模式,激活实验环节;在目标上,定位于高层次人才的孵化,以激发研究生的自我创造力为目标,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成果的取得;在运行中,以启发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方式,全面训练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带动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等相关活动的开展,实现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有机结合[3-4]。通过建设专门的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能提供更加全面、系统和规范的实践能力培养内容、过程和环境,促进研究生特别是跨学科的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跨学科合作、自主开展创新实验,实践创新思想,逐步形成以研究生专业课程实验室、教学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中心、科研设计与实验数据中心为主体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培养体系。

[1]刘月秀,谭仕林,钟 强,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90-92.

[2]方祯云,龚桢梽,郑小林,等.建设研究生创新中心 打造研究生创新团队[J].中国高等教育,2005(9):15-16.

[3]薛 静,张 骏.“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建设探索与思考——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设项目[J].中国高教研究,2004(6):36-38.

[4]王 悦,冯秀娟.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113-115.

G643.0

A

1006-2769(2012)01-0056-02

2011-11-11

许 放(1977-),男(汉族),北京人,医学博士,讲师,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周 东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生中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