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理念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2012-08-15 00:43赵景宏张静波杨惠标黄云剑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1期
关键词:肾内科循证西医

赵景宏,聂 凌,张静波,杨惠标,黄云剑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重庆 400037)

中西医结合理念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赵景宏,聂 凌,张静波,杨惠标,黄云剑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重庆 400037)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某些器官和疾病的救治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培养西医专业学生和医师的中西医结合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两条途径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贯彻和实施了中西医结合理念,并结合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和升华,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探索了有效的教学方式。

中西医结合;肾内科;临床教学

我国中医药学拥有5,000年的文化底蕴,可谓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但它们都是为人类服务,是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有效手段。虽然多年来中医药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但它的特色和优势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一些器官和疾病的救治方面有着独到之处。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我们以促进中西医结合为指导思想,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中药,开展了相关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并在肾内科的临床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1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西医结合理念

课堂教学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和根本,也是灌输各种医学理念的重要殿堂。相对于以西医为主的医科大学和医学专业而言,中医药大学和中医专业在中西医结合教学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对于西医专业而言,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理念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和方式。与中医专业的学生不同,西医专业的学生通过生理、病生、病理、解剖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对疾病的了解主要着眼于细胞、组织、器官等人体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其形式是具体的,并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而中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之上,强调平衡、整体和天人合一等观点。它是在人类抵御疾病的实践过程中,观察各种治疗方法对人体的作用,经过长期应用总结而形成的一门古老的学科[1]。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认识并接受中医的科学性和治疗精髓尤为重要。

1.1 引导学生以哲学的观点看待中医的科学性

关于中医理论是否科学是近年学术争论的热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5,000年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中医是救死扶伤的有效医疗途径,它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一般来讲,西医科学以分析为主,把人分为系统、脏器、细胞、细胞质、细胞核直至分子,这种科学使西医在对解剖、病理和对细菌、病毒的认识越来越精细。而中医科学则完全不同,中医是以调整整体的人,调整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调整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理论基础,通过调整这三个不断运动的大圈子的平衡,使人体的整体运行和谐。不难看出,中医理论从哲学的观点讲是系统科学,更注重整体,而西医更符合还原论的观点,注重微细结构的研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分析中医和现代医学技术在科学性上的区别;其次要引导学生用联系和统一的观点看待中医和西医,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治疗原则中加以分析。

1.2 肾脏疾病治疗与中西医结合理念的课堂分析

对于肾脏疾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是一项具有可行性且经历临床实践检验的有效治疗手段。在全国医学高等院校通用的本科教材中,“泌尿系统”常见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原则中都提到了“中医药治疗”,并明确指出应与西医联合用药,除中药自身的治疗作用外,有些中药还可以发挥减轻西药副作用的目的,这其实表达的就是一种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因此,中西医结合理念在理论课教学环节是有据可循并应当传授给学生的。当然,在授课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一理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中西医结合的充分认识和分析,所以,教师在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检索与学习尤为重要。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从理论和应用两个角度快速传递中西医结合理念。①理论上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般认为,西医“辨病”,通过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明确是什么疾病,因病施治;而中医“辩证”,讲究的是看“舌、喉、脉”,辩证论治。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没有主诉,也就是没有“证”的疾病达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这就是西医的优势和特点。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治疗药物副作用的显现,患者的主诉也就是“证”会明显增多,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及基础,中医药可以发挥其注重整体的特点,通过调节机体整体的生理机能达到纠正病理状态、延缓病情进展、减轻西药副作用的目的,从而有效地弥补西医治疗措施的不足[2]。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有理论基础并可以互相弥补的。②具体讲授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的许多疾病比较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例如,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使用大黄、炒莪术等药物,有助于排除体内代谢废物,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又如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在使用激素的过程中会出现多汗、烦躁等症状,可以使用中药进行调理,减轻激素的副作用。而黄芪、川芎、蒲公英等中药又可以发挥降低蛋白尿、活血、利尿等作用,可以作为西药的补充,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3]。这些具体的实例将有助于学生在理论教学中理解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

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中西医结合理念的讲解和分析,学生会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实际运用可能还是模糊的,这就需要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加以巩固。而在临床实践教学中,中西医结合理念的贯彻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2 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贯彻中西医结合理念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对象包括了从课堂教学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实习生,也包括了以提高临床技能为主要目的进修医师以及进行临床技能培训的住院医师。所以,中西医结合理念在肾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贯彻是多层面的,同课堂教学相比,教学手段也更加专业、灵活。通过教学查房贯彻和展示中西医结合理念是最直接有效的,在学科梯队中特别补充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人才,中医教学查房得以具体的贯彻和实施。同时还通过名老中医会诊的方式对教学查房进一步强化,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目前,中医药在肾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雷公藤可以与激素联合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一些对激素依赖和部分有效的患者可以在服用雷公藤后使复发率降低或使病情得到缓解。大黄则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治疗的患者,特别是结合其它中药灌肠可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冬虫夏草有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的功效,许多具有活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也大量应用于各种肾脏疾病的救治。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进行总结和规范。中西医结合不是空泛和盲目的,也并非所有的肾脏疾病患者都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例如重度浮肿和肾功能显著降低的患者则不适合服用中药汤剂,以免增加肾脏负担,促使病情恶化,但仍可以考虑服用中成药,达到弥补西药不足的目的。在教学查房的基础上,还采用学术讲座的形式,聘请著名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从中医理论和研究进展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中西医结合的关键点、科学性和治疗原则。通过这样的学术讲座,西医专业医师对中西医结合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中西医结合是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熔于一体的一种临床治疗思维,辨证虽然是传统中医学的精髓,却可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例如,肾活检病理显示肾小球足细胞广泛融合、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等,临床则可以使用祛风湿药雷公藤治疗,此即为风湿内扰于肾的微观辨证依据。将微观的病理融入宏观的辨证中,是中西医结合理念的又一种递进。当然,也只有在临床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使中西医结合理念得到更好的诠释和理解。

3 从循证医学角度升华中西医结合理念

循证医学是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以及患者价值观的结合。是运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病人[4]。循证医学强调医师应认真地深思熟虑地将目前所得到的最佳证据,用于对每一个病人进行健康服务时的决策。使我们提供的医疗服务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基础上。对于中西医结合而言,并不是中西医的简单相加,中西医结合医学应该是在比较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缺点的前提下,产生出一套既兼顾整体又照顾到微观的理论体系,用此理论作为指导,综合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在临床中取得更好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所以,中西医结合理念必须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不断提高和升华,使其更符合现代医学的需要。为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以中医药课题研究为基础,让各层次的医师参与其中,切身体会和分析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三种方式在治疗某些病理类型肾病中的临床疗效,用循证医学的研究证据确立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利用现代病理诊断技术界定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范围,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目前,科室承担了多项国家“十一五”中医药重点专项课题的分题,主要涉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病理类型慢性肾炎的双盲研究,是中、西和中西医结合三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评价研究。这些研究具有大样本、客观和科学的特点,已成为科室临床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学科的特色发展。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理念的培养是肾内科临床教学非常关注的问题,希望通过这方面的教学推动临床诊治水平,同时也希望中西医结合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升华。由于中西医结合的模式仍在探索之中,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西医的融会贯通,在循证医学和科学研究结论的指导下,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和完善的教学体系会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1]孙 荣.试析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及其历史地位[J].医学与哲学,1997,18(7):357.

[2]包自阳.论辨病论治在肾脏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J].江苏中医药,2009,41(7):9-10.

[3]赵良斌,王燕涛,李明权.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2009,10(11):1024-1026.

[4]王家良.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2-205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in Nephrology Clinical Teaching

ZHAO Jing-hong,NIE Ling,ZHANG Jing-bo,YANG Hui-biao,HUANG Yun-jian
(Xinqiao Hospital,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7,China)

Integrating therap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organ diseases.It has an siganificant importance to cultured the integrating idea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students and doctors.We teach the integrating idea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by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linical teaching.It was also confirmed and sublimed by evidence based medicine.Therefore,we explored an effective method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tegrative medicine;nephrology;clinical teaching

G642.0

A

1006-2769(2012)01-0178-03

2011-12-08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2010-05-10)

赵景宏(1973-),女,河北人,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肾脏病教学模式改革。

黄云剑

猜你喜欢
肾内科循证西医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怀孕后患慢性肾炎怎么办?
肾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