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竞技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2012-08-15 00:54张德利尹维增
军事体育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文化

张德利 尹维增

(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安徽合肥230036)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发现和认识了 “现代中国”,其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明确提出了 “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建设体育强国,金牌并不是唯一的指标,体育强国应该是国家整体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建设作为体育强国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中国体育文化概述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大潮席卷全球,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加快国家现代化的进程,积极投入全球化的竞争。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体育的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以及体育的物质条件等,当今社会,体育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体育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命脉,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1.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

中国文化高度重视伦理规范与道德教化,形成了以 “重德” “明礼”为主的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体育深受其影响,重礼仪、重道德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一大特色。中国历来有 “礼仪之邦”的美誉,强调人们对伦理道德的遵守。中国最古老的竞技运动如射箭、角力等项目就被纳入了 “礼”的范畴[2],儒家仁爱思想中所包含的宽容、谦虚、忠诚等内涵在武术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习武之人均强调 “德艺双修”、“习武先习德”、“艺无德不立”[3],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极为推崇与集体价值有关的各种品德。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维度上是压抑个性发展的,因为传统体育文化强调 “仁”字,对人性的压抑由于宗法血缘的掩盖而显得温情脉脉,从而实现和确保社会的和谐和秩序,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不同形态,均强调中庸、和谐、综合、整体的特点,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以及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广,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中国传统文化对 “形”的忽视,造成对体育基础层次认识的不足,对基本规律的把握严重不足,从而使运动生理学为基础的体育科学发展失去动力,长期处于模糊形态。中国这种 “重德讲礼”的价值观,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与气质,使人们养成了过分内向、好静、习惯于忍让、依赖的性格,中国传统体育理念的抽象性,效果评定客观标准不足,使之在传习时多依靠主观体验,讲究顿悟,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习难度,延长了学习时间,有 “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之说,缺乏对抗与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竞技运动的竞赛性。

1.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国传统体育主要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根源于 “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观念,其基本思想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天与人是统一法则和变化规律的有机整体,追求和谐与统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其基本精神就是看重和谐,注重和平,要求人不但要有勇力,更要内外兼修,文武兼备,以求得和谐圆满。“和”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国文化中各主要哲学流派均强调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今天并没有过时,而且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对社会的稳定、对于高度发展的工业化时代造成的自然环境的不同破坏、生态文明的失衡、人类生存危机等都具有警示作用,与现代奥运会所推崇和倡导的 “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生态奥运”的理念相一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重视人的精神和身体的统一,将是新世纪中西体育文化发展的需要和趋势。

2 中国竞技体育文化发展历程

2.1 中国竞技体育文化发展背景

自1895年我国思想启蒙的先行者严复将中国比拟为 “病夫”,到1932年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家报纸用漫画将中国运动员冠之为 “东亚病夫”以来,中华民族期望通过体育竞技的胜利改变 “病夫”的国际形象的努力,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数代体育人为之进行了前赴后继的奋斗,1979年,经过20余年的坚持原则的斗争,恢复了我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开拓了中国竞技体育全面走向世界的新局面,1984年,当许海峰一枪击碎 “零的纪录”,走上冠军领奖台时,中国体育军团进军奥运的坚实步伐,向着 “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一路高歌,直至在自家门口,2008北京奥运会上一举夺下51金、100枚奖牌,站在世界第一的高度,傲视群雄,令中国人振奋和倍感鼓舞,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的使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而发展竞技体育的道路则是中国人选择的历史,中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开拓了国家形象的新篇章[4]。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文化建设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积极作用。对于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建设进程中,要成为体育强国,作为体育强国建设核心内容的竞技体育文化建设,更要肩负起使命,当前,我国一些具有东方特色的运动项目如气功、武术、围棋、中国象棋、龙舟竞渡等,开始被西方所接受,打破了西方竞技一统天下的局面[5],体育强国建设中应打造我国竞技体育文化品牌,开创中国自己的竞技体育文化新局面,使其在世界多元体育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2 中国竞技体育文化价值观发展

体育价值观是人们对体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观念反映,它作为衡量体育的基本尺度,从根本上、深层机制上制约体育的发展。体育价值观一般有两种观点:一是以个人为核心的 “人本论” ——追求人的身心健全、满足个人的需要、兴趣,人格完善,其实质是强调体育对于发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方面的价值;二是以社会为核心的 “工具论” ——强调体育必须为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需要服务,体现了体育的工具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大体划分为三大阶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阶段、缩短战线保证重点阶段和奥运战略发展阶段。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工具论”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价值的主导思想,强调以社会需要为本,强调对集体、国家无条件服从的价值取向,“锦标主义”、“金牌至上”、“奥运争光”思想长期统领着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评价一切事物都是从它是否有利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出发,体现体育工具价值的政治、经济功能受到高度重视,“举国体制”把体育的政治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人们的眼里体育就是争冠军拿金牌,为国争光,体育就是为报效祖国而锻炼身体,体育的强身健体、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等本体价值被轻视,忽视了 “人本论”。在社会转型时期,竞技体育价值标准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个体的利益同集体利益一样受到重视,集体利益已不再是评价体育价值的唯一标准,个体的利益开始掺杂在体育价值的评价中,以集体利益为核心的体育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体育价值观也就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体育经济的价值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体育产业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6]。

2.3 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价值观建设

竞技体育功能与竞技体育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7],使当代竞技体育价值观经历了从 “工具论” 向 “人本论”、从 “手段论”向 “目的论” 的转变,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国情下,中国需要依靠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去改变世界对我国的看法,“工具论”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价值观的主导思想,“锦标主义”、“金牌至上”、“奥运争光”思想长期统领着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随着社会的转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提出,“奥运争光”将不再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唯一目标,新时期 “以人为本”的人文体育价值观,将使体育 “追寻健康、幸福生活”的本质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竞技体育在整体上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完成 “真、善、美”的统一构建,也更加注重个人的需要和发展,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竞争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作为体育本质功能的具体形态,将得到充分的发展,体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将得到很好的体现,并最终促进社会及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3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提高我国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

3.1 充实和提高国民的体育文化素质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本质上是一个教育人、培养人的过程,它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是国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加强宣传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社会背景,加强我国人民的体育文化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国民的整体体育文化素质,加强对竞技体育情感、价值、理想、道德、制度以及竞技体育的物质条件等认知,将体育文化建设融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从小抓起,与阳光体育发展相融合,通过体育锻炼,造就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并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挑战自身的极限,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切身行动参与和支持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2 打造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

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文化的全球化。纵览世界体育发展的历史,审视各国体育文化的现实,由于中国历史悠久、版图辽阔、多民族的文化结构,积淀了中华体育文化的厚度,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不仅有汉族的;而且有少数民族的;不仅有军事的;而且有娱乐的、不仅有宫廷的,而且有民间的;不仅有养生健身的,而且有竞技休闲的。而这些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无法相比的。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的多样化体育文化资源,依据各种体育文化的特点和形式,如传统体育文化和民俗体育文化[8],将其进行有机整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将中国的体育文化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与西方体育文化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让东方文化扎根于西方世界的每个角落。

3.3 塑造国家体育文化形象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体育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深入挖掘和整合我国体育文化资源,如我国的武术、保健气功、养生术、中国象棋、龙舟竞渡等资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产业,通过体育交流,塑造良好的国家体育文化形象,运用请进来和走出去,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与世界文化接轨。通过组织和参加国际大赛的机会,塑造我国良好的国际体育文化形象,加强我国体育价值观的传播和输出,以增强我国体育文化穿透力、感召力,如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于塑造我们国家的整体形象,展示国家的整体实力以及人文素质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中华体育文化的国际交流,使中华体育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达到较高水平,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体育应有的贡献,为我国迈向体育强国之林打下基础。

3.4 打造我国体育文化产业

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是提升体育文化实力重要保证,坚持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动体育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我国虽然体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相对较弱,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体育文化消费结构、体育文化产业开发还处于待发展阶段,所以,应积极利用体育文化资源,增加体育文化消费总量,提高体育文化消费水平,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开发体育文化特色消费,扩大体育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小众化的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体育文化消费增长点,提高我国体育文化的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体育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4 结束语

当今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体育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要因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本民族的文化对于自身繁衍生息的重大意义,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前提下,大力发展我国的体育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民众的体育文化素质,充分利用我国体育文化的多元化资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发展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增强体育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献力。

[1]塞缪尔·享廷顿,牢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6

[2]孙葆丽.奥林匹克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之差异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5):586~587

[3]徐晶.民族传统体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熊晓正等,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4

[5]卢元镇.体育社会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9

[6]张长城.体育强国的软实力及提升路径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4):310~312

[7]鲁长芬,陈琦.从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新时期体育功能[J].体育学刊,2007,14(3):126~129

[8]王俊奇.中西方民俗体育文化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6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文化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谁远谁近?
我们的“体育梦”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