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孔子学院的传统武术国际化传播构想

2012-08-15 00:54李美娜崔浩澜
军事体育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孔子

李美娜 崔浩澜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传统武术在海外传播最大的障碍是语言,而孔子学院是汉语及中国文化传播的最好媒介,学生是喜欢中国文化、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人,以汉语为纽带把孔子学院与传统武术结合起来是孔子学院发展的一大优势和趋势。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传统武术是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推广传统武术就是传播中国灿烂文化。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研究中国传统武术的推广顺应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互补的大趋势。

1 孔子学院发展概况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时至今日孔子学院及孔子学堂遍布世界各地[1]。自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学院的研究文章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网络、报纸及期刊上。这些文章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传播献计献策,做出了很大贡献,探索如何科学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孔子学院,使孔子学院服务于传统武术的发展。

书法、国画、剪纸、戏曲、武术、风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也有逐渐在各地孔子学院开展的趋势。重要研究表明:外国学生最喜欢的中国文化项目中武术位居第一[2]。我们要充分认识并利用这一优势。

2 传统武术与孔子学院的渊源

从2004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到2007年4月9日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成立,时至今日孔子学院及孔子学堂全球化发展,势不可挡。首先,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武术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二者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孔子 “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与武术 “止戈为武”、“尊师重道”的要求不谋而合,正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但经详细了解,目前已有的关于孔子学院的研究多数是以研究语言方面为主,还有一些注重研究个别地区的孔子学院状况,缺少对全球孔子学院的整体把握,把孔子学院与武术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章更为鲜见。

孔子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而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 “国术”和 “国粹”,研究武术的发展和传播应当要借助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孔子学院是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媒介,同时也是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而语言是同文化联系在一起的,语言的传播一定要承载文化的宣传。传统武术在海外的传播最大的障碍是语言,武术内容“猫洗脸”、“金鸡食米”等很难得到确切翻译,而孔子学院是汉语及中国文化传播的最好媒介,学生是喜欢中国文化、有一定汉语基础且有着不同职业的外国人。以孔子学院为依托进行传统武术的推广及武术文化的传播,传统武术将会以点带面迅速发展。

3 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发展传统武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汉语热”、“中国热”习卷全球。立足于全球化的大环境,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开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必然趋势。武术是我国的国术且文化内涵丰富,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寻求一种世界范围内更为有效的传统武术发展途径迫在眉睫。

3.1 理论依据

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武术特色表演展现了武术的独特魅力,传统武术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当今体育事业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武术如何做到国际化发展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武术的传播是面向全世界的,不能守株待兔,等外国朋友来中国学武术,在传播武术时应该采取走出去的方法[3]。

很多关于孔子学院发展趋势的研究,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一些文章提到增设武术课,例如徐丽华的 《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一文中指出:各个孔子学院都非常重视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例如开设中华文化特色课程中提到介绍中国太极拳、少林拳及中医养生的课程[4]。张兴福所撰写的 《孔子学院的文化意蕴与文化传播交流的路径问题研究》中说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孔子、汉语、中国功夫等等[5]。可见,众多研究者认为以汉语为纽带把孔子学院与传统武术结合起来是未来孔子学院发展的一大趋势。

3.2 必要性分析

中国传统武术需要走出去,也要看其他国家是否愿意把中国传统武术请进来,唯有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武术的推广。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增长,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繁忙和紧张成为大多数人对自己生活的评价,随之而来的焦虑、失眠、抑郁、肥胖、体质下降等文明病开始成为他们的困扰,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由此,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显著且适合于各类人群来作为终身体育项目的运动被全球人所渴求。

再者,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武术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二者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孔子 “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与武术 “止戈为武”、“尊师重道”的要求不谋而合。再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来源于孔子思想,传统武术与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宗旨上具有一致性。最后,传统武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孔子学院学员的学习效率。综上所述,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3.3 发展构想

孔子学院发展传统武术,应选择发展内容;明确教授内容、确保师资、具体激励机制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待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问题上,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从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坚持继承和创造相结合,认真研究发展方法和实施途径,早日探索以孔子学院为平台的途径实现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其一,选择合适的发展项目。传统武术内容广泛,门类繁多,在国际化的舞台上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进入孔子学院进行传播是一大难题。但针对学员、教学、语言等方面的特点选择内容是不变的标准。为了与西方竞技体育相接轨,可能竞技武术是首选,但是,为了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具有优秀文化内涵的传统武术更具代表性[6]。可以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传统项目也可根据学员特点创编特定的套路或动作,且要注重武德的培养。增设特色的传统武术课程可以吸引新学员,形成教学特色从而保证现有生源的稳定性。

其二,明确教授内容。武术很重要的一部分要求就是 “武德”。因此,在孔子学院教授学员传统武术的同时一定不能只传其行,而未传其神。必须注重武德武风教育,培养学员尊师重道。

此外,除了以上提到的选择发展项目和明确教授内容之外,确保师资和激励机制以及政府行为的宏观调控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真正做到,武术文化为孔子学院传播提供一种具有强大传播力的文化符号,孔子学院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一种有效的传播途径和方式[7]。即达到孔子学院和武术文化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4 结论与建议

以汉语为纽带把孔子学院与传统武术结合起来发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且意义重大,这将是孔子学院发展的一大优势和趋势。针对以上所述的选择发展内容;明确教授内容;确保师资;具体激励机制等发展途径提出相关建议如下:做好准备工作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和新闻媒介;孔子学院增设武术课程;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传统武术教师;因校制宜选取不同的教授内容;举行传统武术比赛吸引当地民众;开展相关学术交流会。

[1]陈亚民.海外孔子学院发展战略的文化地理学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55(4):154

[2]杨建营,邱丕相.“国家需要”对武术发展的驱动力探析[J].体育学刊,2010,17(2):97

[3]刘方方,李美娜.基于孔子学院的传统武术国际化发展研究述评 [J].体育博览2011,4

[4]徐丽华.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33(5):28

[5]张兴福.孔子学院的文化意蕴与文化传播交流的路径问题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0,15(3):128

[6]杨建营,邱丕相.“国家需要”对武术发展的驱动力探析[J].体育学刊,2010,17(2):96

[7]朴一哲,杜舒书.基于孔子学院模式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以韩国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1):125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孔子
孔子的一生
中华武术
孔子的一生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