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卡巴迪项目在中国开展的可行性

2012-08-15 00:54徐小虎
军事体育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比赛运动

徐小虎 方 明 郁 洁 方 君

(1.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225000;2.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卡巴迪”运动在南亚国家深受人们喜爱,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发展,至1950年初,便初步统一了比赛的基本规则,到1978年第8届亚运会期间,由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创议成立了亚洲业余 “卡巴迪”联合会,简称“亚卡联”。此亚洲地区性的 “卡巴迪”竞赛活动逐步频繁起来。1980年2月在印度加尔各普举行了第一次亚洲 “卡巴迪”锦标赛。1982年第9届亚运会上,“卡巴迪”列为表演项目。1983年后南亚地区多次组织各种形式的 “卡巴迪”邀请赛、对抗赛和锦标赛。1988年在日本也开始组织了 “卡巴迪”邀清赛,卡巴迪也逐渐向日本和苏联等国家流传。目前,开展 “卡巴迪”项目比赛的国家和地区已近20多个。

中国在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上,由首都师范大学组建了一支队伍参赛,此后就连续缺席后续亚运会。卡巴迪不需要专业、高级的器材和设备,该项目主要在户外泥土地上进行比赛,这使得这项运动在发展中国家很受欢迎。卡巴迪是一项集田径、摔跤等项目于一体的运动,具有很强的对抗性、趣味性,比赛过程紧张、气氛热烈。卡巴迪是少数几个将瑜伽和剧烈身体活动结合在一起的运动之一,卡巴迪是一项肺活量大的运动,要求身体有较强协调性、敏捷性,以及往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这些运动项目本身所蕴含的锻炼价值、教育培养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挖掘。

1 卡巴迪

1.1 卡巴迪规则介绍

卡巴迪发源于南亚,2支球队之间竞争,每支队12名球员 (7名场上运动员,5名替补队员)。比赛包括上下半场,每个半场20 min。2个队完成半场比赛后,双方交换防守和进攻位置。比赛时,运动员连续高喊 “卡巴迪-卡巴迪”,接触或抓住对方队员以得分。只有通过攻入对方的场地,并尽可能多地接触对方防守队员而不被逮住才能得分。当进攻队员进入到防守队员的场地时必须连续高喊“卡巴迪”直到他回到自己的场地。防守队员在进攻队员返回自己场地时只是碰到对方而没有及时抓住,则宣布为 “出局”。这项运动需要有较强的敏捷性,相当的肺活量,很好的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比赛时,各队站在己方半场,先由进攻一方的1名队员冲过中线进攻。进攻者一起步,就必须连续不断大声呼喊 “卡巴迪”,稍有停顿或含糊,即被罚出场。进攻者进入对方场地,但未越过拦截线时,不能让对方捉住,过拦截线後,即可用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防守者,被触者则出场,输1分。反之,进攻者在追逐时喊不出声或被防守者逮住,则被罚出场,亦会失分。如进攻者未触及任何防守者,自己亦未犯规离场或被捉,则可跑回己方场地,算打和。比赛由双方轮流派出进攻者,每次只能1名。比赛中失分少的一方获胜。

1.2 卡巴迪的发展概况

印度是 “卡巴迪”运动的发源地,南亚是当前“卡巴迪”运动开展最普及的地区,在印度及南亚国家人们把它称之为比勇敢的体育项目,每年都举行不同层次的 “卡巴迪”竞赛活动。例如,印度“卡巴迪”协会所属就建有20多个 “卡巴迪”俱乐部,各俱乐部都有基地,建有训练、竞赛以及配套的生活和管理保障的设施,管辖不同层次的男女“卡巴迪”队。在新德里还建有全印规模最大,设施完善的 “卡巴迪”训练竞赛中心。在加尔各答“卡巴迪”俱乐部,建有专门供训练、竞赛、生活、管理的建筑设施,形成全印 “卡巴迪”俱乐部中另一个较完善的活动中心。类似印度 “卡巴迪”的活动中心和俱乐部在孟加拉、尼泊尔以及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也存在。目前,这项运动已经发展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中国等国家。是广州2010亚运会运动项目之一。

作为卡巴迪运动的引入国,日本早在1986年就建立了 “卡巴迪”协会,并加入了亚卡联,并于1987年就组建了男女 “卡巴迪”队,1988年还首次组织了国际 “卡巴迪”邀请赛。1990年全日本建有男女 “卡巴迪”队200多个,主要在大、中学生中开展。当前,“卡巴迪”项目竞技水平较高、实力较强的国家为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而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国也具备一定的实力。

2 卡巴迪在发展受限的原因

非奥运项目在中国并不是没有发展的条件。大量的文献显示,卡巴迪其实是很容易而且易开展的项目。卡巴迪不管攻防,都有主动性,这与我们儿时玩过的 “老鹰抓小鸡”极相似。至于没有教练和老师、不熟悉游戏规则等问题虽然存在,但并不是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的方法去解决它。根据有关报道,在广州亚运会结束后,亚洲卡巴迪联合会将帮助中国培训30名卡巴迪教练和技术官员,通过这些受训体育教师在国内中学和大学中普及卡巴迪知识。

中国早在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参加过卡巴迪项目,当时只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仓促组建了一支队伍去参赛。当时卡巴迪在中国很少被人所得知,而且当时国家体育总局只是临时从主要的体育院校中组建一支队伍,后来发现学生的热情不高,因为学生们都认为卡巴迪不是奥运项目,充其量能够拿到的金牌也只是亚运会金牌,所以学生都不太感兴趣。

3 卡巴迪在中国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3.1 国家层面的卡巴迪交流活动的开展

广州亚运会过后,中国将和 “亚卡联”合作,让 “亚卡联”在中国推广卡巴迪。随着卡巴迪在中国的推广,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喜欢这项目,将会有越来越多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必将给卡巴迪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3.2 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

卡巴迪运动可以很容易被中国民众接受。都说卡巴迪是一种状似中国民间 “老鹰抓小鸡”游戏的运动,这就是一个最好的让中国人可以接受的条件,相信所有中国人儿时都玩过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所有人都曾经在其中得到了无数的快乐,所以卡巴迪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不缺乏群众基础。

而且因为卡巴迪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玩卡巴迪不需要什么花费或昂贵的器材,可以直接在草地或沙地上玩。这又是它的一个天然的优势,大多数人都喜欢用最少的花费开展自己喜欢的运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运动都开始远离了民众,成为消费型的活动,相信卡巴迪的项目优势会有利于它在中国的开展和普及。

3.3 技术含量的简单性

卡巴迪运动的技术含量不高,普通人很容易学会,为它的开展和普及奠定了基础。乔塔拉 (亚运会印度代表团团长)说:“卡巴迪的技巧性不算太强,到你们体操队挑一些好的苗子来培训一下,肯定能出好的成绩。在印度,教练们选材的时候,通常会找一些爆发力好、手长脚长的年轻人。”“臂展长、速度快、肺活量大才能赢下卡巴迪,你们只要愿意接受这个项目,我想中国队很快就能达到较高水平。如果需要,我愿意派印度的教练来支援你们。”。通过乔塔拉在广州亚运会上接受我国记者时所说的话我们不难得知,卡巴迪的技术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

4 卡巴迪运动在中国开展对策分析

4.1 协会建设

建立全国统一的卡巴迪运动协会,对卡巴迪运动进行自上而下的科学管理与运作。建立全国性以及地方性的卡巴迪运动协会 (包括民间和官方的协会组织),明确管理体系、服务方针、目的任务及运作方案等。从多角度、全方位打造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合理地协调专业训练与大众健身的关系,以进一步促进卡巴迪运动在我国的开展、推广和发展。

4.2 赛事组织建设

建立全国范围的卡巴迪赛事组织,对我国卡巴迪项目的赛事开展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运作和宣传。卡巴迪运动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赛事组织对卡巴迪的发展进行全国范围的领导,与其他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卡巴迪运动推广和普及。通过赛事组织的交流,定期邀请南亚卡巴迪运动开展较好的国家或者俱乐部来指导、交流,以期提升自身的比赛能力,积累比赛经验,用良好的运动成绩来扩大卡巴迪运动在中国的影响力。

4.3 学术的保障

用科学理论知识进行宣传和指导,以促进卡巴迪运动在中国的开展。因此,在推广卡巴迪运动技术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卡巴迪运动在中国推广、发展的研究,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针对卡巴迪运动项目的技术分析与研究、赛事理论的研究,从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出发来研究卡巴迪运动,以期更好地指导卡巴迪的运动实践和项目推广工作。

[1]孙民治.“卡巴迪”项目简介 [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0,(1):87~91

[2]刘广志,等.中国卡巴迪运动员的无氧阅和最大有氧能力的研究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l993,(2):11

[3]高意滨.有趣的 “卡巴迪”运动 [J].上海集邮,1994,(5):31

[4]刘伟.有趣的民间体育活动 “卡巴迪”追逐游戏 [J].体育师友,2003,(2):42

[5]顾文伟.“卡巴迪”游戏[J].中国学校体育,1991,(2),11

[6]钟旭,万颖.卡巴迪运动简介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89,(4):22

[7]陆炎.卡巴迪运动推广策略研究 [J].健身俱乐部理论研究,2009,(2):73~75

猜你喜欢
比赛运动
健美比赛
选美比赛
不正经运动范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赛跑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