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防范措施

2012-08-15 00:52刘丁宏徐玲妹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10期
关键词:妇产科科室护士

刘丁宏 徐玲妹

护士职业性压力是指在护士护理历程中因工作负荷过重,人际关系错综繁杂,导致角色、个人价值与现实发生冲突的表现,这种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如果压力继续存在而得不到及时解除,可能会导致职业性倦怠,从而影响护士自身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妇产科护士因其面对的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其职业压力也有其特殊性,如果能够明确压力的来源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护士的身心健康。

1 压力源

1.1 心理性压力源 医疗卫生系统中,护士的工作比较辛苦,而报酬却相对较低,劳动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在马斯洛关于人的五种需要中最重要的是精神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人尊敬的需要。护士工作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公正的评价,必将会给她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失衡的现象会大大削弱护士的积极心理因素,而表现出对患者和工作失去热情。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强度大,经常倒班,家人的不理解,随着卫生体制的革新,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患关系显得更加紧张。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处理极为繁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受到患者无理羞辱仍要极力抑制自己的感受而做出妥协,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妇产科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与乐观性,从而造成潜在的职业压力。

1.2 生理性压力 由于女性生殖系统功能受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支配,在女性月经、妊娠、分娩等这些生理情况下,常因受情绪反应致使该轴线分泌平衡失调,从而出现焦虑、抑郁、害怕、愤怒等不良情绪,因而可能在医疗过程中出现消极、矛盾、不配合等表现,给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不便。同时护士工作量大,责任心重,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脑力和体力的过度透支,会引起一系列不良生理反应,包括疲劳、免疫力降低、心脏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和颈椎增生等。同时,妇产科护士还得面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各种传染病带来的职业伤害,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有些人因为承受不了强压而选择离职。人事制度改革,面临下岗或转岗,躯体健康状况不良等也是护士常感受到的压力源。

1.3 社会性压力源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仍局限在被动的执行医嘱的范围内。俗话说“医生的嘴,护士的腿”。社会上的重医轻护现象,使护士地位相对较低,包括医院内部医护人员之间经济利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使部分护理人员不能安心工作,不要求进步,护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表现出对患者和工作失去原有的热情。这样,护士心目中的为患者服务,为治疗着想的工作热情必会受到挫伤。

1.4 文化性压力源 医疗向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必须有高水平的护理来保障。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繁重,需要护士不断地用学习充实自己。高学历的人才比比皆是,大家都利用自己时间拼命读书。科室每周两次晨间提问,医院对不同年龄的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的考核等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

1.5 家庭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大部分护士都是女性,工作与家庭都必须兼顾。妇产科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要正确对待产妇苦楚的呻吟,要面对千差万别的患者,有的对护士工作过于挑剔,有的不愿意配合护士的安排,有的随意辱骂护士。此外,护士更多时候面对的是饱受病痛折磨、病情变化莫测的人群,面对生死弥留、骨肉分离的悲惨场面,让护士感到悲哀、无助、压抑,这些负性心理在短时间内难以摆脱在精神上给她们造成严重负担。回到家,还要承担起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责任,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有的护士还不被家庭所理解,从而出现家庭抵触,产生和加重心理压力。

2 防范措施

由于大多护士没有接受心理学正规的培训,缺乏医学心理学常识,不了解各类患者的需求,也不能及时调适自己的心理。护士经常会出现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疲惫感较强烈,甚至表现为抑郁或自闭。医院管理层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做好护士的后勤保障工作,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减轻妇产科护士繁重的工作量,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1]。

2.1 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 妇产科护士工作节奏比较快,护理管理者应培养科室护士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感,根据本科室工作的特点,合理排班,保证其足够的休息与睡眠。多听取护士的意见,经常谈谈心,尽自己所能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并且肯定护士在工作中的成绩,发挥长处,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自己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使其主动配合工作。还可以安排专家对护士们进行减压教育,对科室的护士进行轮班,避免在同一岗位时间过长。节假日期间,合理排班,满足部分人员与家人外出游玩的要求,置身于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之中,开阔心胸,放松心情。在此基础上,护士还应该学会健康生活,增加自身压力管理意识,合理来安排生活和工作[2]。

2.2 学会自我减压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应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多结交朋友,遇到问题时主动找朋友家人倾诉,及时化解不愉快的情绪,获得别人的情感支持,但应注意适度,注意时间、场合和对象。经常换位思考,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欣赏他人。总之,保持一个健康的心境非常重要。

2.3 管理者的任务 护理管理者还应该多体谅护士,适当机会时组织科室外出聚会活动,集体减压[3]。

2.4 取得家属的理解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耐心解答家属的疑问,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哪怕是面对家属的质疑,也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要按照规章制度和凭自己良心去帮助他们。

2.5 鼓励和支持科室人员不同形式的学历提升 现代医学模式对疾病的治疗及指导意义日益被人们所接受,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更加丰富,不仅要掌握医学、护理学知识,还要掌握护理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只有在熟练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性化护理。一是鼓励自学成才,鼓励她们积极参加护理专科本科自学考试,提高学历水平和自身素质;二是强化在职培训,对妇产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分批分期的理论培训,使护理人员尽快了解新信息,更新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其尽快适应新的护理模式;三是外派进修培训,经常选派临床护理工作中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护理骨干到外地大医院短期学习,外出进修学习人员回院后安排院内学术讲座[4]。

2.6 寻求家庭的支持 由于职业的特殊,她们晚上经常会上夜班,所以护士也要多注意与家人的交流,得到他们的支持。护理管理者也要做有心人,了解科室人员的家庭情况,如夫妻关系紧张时,像长辈一样关心开导她;如有碰到特殊情况时,适当给予其假期或安排一段时间白班,让她调整情绪[5]。

总之,妇产科护士的工作是非常辛苦和高风险的职业,压力无处不在。护理管理者应该运用激励理论中的层次需要论和公平理论,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护士心理的不平衡感。护理管理者要认真领会激励理论,善于使用激励技巧,落实“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力投入护理工作、发展护理事业。

[1]宋华.护理人员心理卫生问题及防护[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3):100-192.

[2]赵然,方晓义.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9):607-610.

[3]田丽华,宫玉龙.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1):9-11.

[4]江晓萍.提高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质量是发展人类健康事业的前提[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0):467.

[5]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7-59.

猜你喜欢
妇产科科室护士
最美护士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研究
爱紧张的猫大夫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