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思考

2012-08-15 00:50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沙湾县农村党员党员队伍

陈 荣

(中共沙湾县委党校 新疆 沙湾县 832100)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抓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充分体现了我党对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增强党员意识,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更是强调了农村党员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自沙湾农村党组织成立以来,沙湾县在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沙湾县共有26个党(工)委,579个党支部,9464名党员。其中乡镇(场)党委16个,农村党支部238个,农村党员3425名,占全县党员总人数的36%。一是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长者多,年轻人少。青年党员数量少,后备力量不足。目前,全县35岁以下党员有665人,只占农村党员总人数的19.4%。二是从性别结构上看:男党员人数多,女党员人数少。2005—2009年间,沙湾县发展的农村女党员占当年农村发展党员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14%、14.7%、17.11%、17.5%和18%。虽然人数在逐年上升,但其所占比例仍然很低。三是从学历结构上看:低学历者多,高学历者少。高学历的青年党员数量很有限,绝大部分高学历的青年党员都是近5年内发展的新党员。造成沙湾县农村党员结构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村队“空巢”现象出现。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农村青年外出求学、入伍参军、经商、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弱妇孺,客观上造成农村发展党员后继乏人。二是部分农户入党积极性不高。近年来,虽然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遇到建房购房、子女结婚等大问题就可能陷入困顿。生活的压力使农民的重心集中在发展经济上,因此入党积极性不高。三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女党员工作有偏见或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完成发展党员工作就行了,没有认识到发展女党员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

一、沙湾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沙湾县各级党组织在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出台了一些新措施,采取了新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建立农村党员发展新机制,严把农村党员入口关

近年来,沙湾县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采取积极措施,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更加重视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生产一线种养大户和致富能手。一是找准发展目标,进行思想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交心,增强他们对党的基本政策的认同感,使其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二是选好培养渠道,实施岗位锻炼。对已经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实践锻炼和压担子培养,使他们尽快成熟。三是注重比例倾斜,发展致富能手。县委规定,各乡镇(场)党委每年发展的农村党员中,农业生产一线人员和致富能手必须占80%以上。通过这些措施的执行,沙湾县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体现。

(二)实施农村党员教育新办法,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

在农村党员教育工作中,沙湾县采取分类管理、因需施教、分级负责的办法,确定不同层次的教育重点,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对干部党员教育以提高致富能力为主。依托县、乡党校举办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其思想境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二是对普通党员的教育注重提高党性修养。每年以“科技之冬、科技之夏”为龙头,以“农村党员大轮训活动”为载体,开展“宗旨、政策、法制”教育和党风、党性、党纪教育,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对流动党员的教育注重提高党员意识。一方面,对其实行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坚持教育经常化。及时将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入流入地。未建立党组织的,采取地域就近原则,将其组织关系纳入就近的党支部,并向流动党员发放活动证。同时在沙湾党建网设立流动党员咨询电话,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信息服务,使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始终处于有序状态。

(三)创新农村党员管理新机制,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沙湾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民主”上做文章,探索出了一些管理农村党员的新办法。一是推行党员身份公开化。为每一位共产党员佩带党徽,促使党员不管在任何场所都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二是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力量的专业协会。沙湾县探索并推广了“支部+协会”的运作新模式,党员在其中充当骨干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沙湾县共建立各类协会102个,协会会员达到91616人,带动近3.5万户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三是为无业党员设岗明职责。坚持“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原则,根据农村无业党员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个人特长,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按照个人认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三个步骤,对无业党员设立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并采取开展述职考评等措施加强管理,促使这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当前沙湾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新的形势对沙湾农村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这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党员的观念不解放。据统计,2007年末,共有农村入党积极分子183人,2008年末有178人,2009年末有172人,分别下降了1.02个和1.03个百分点,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一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认为,发展党员主要是为了培养村干部给村里办事,这种思想严重限制了发展党员的视野。二是部分农村党员总是老的标准来衡量入党积极分子,使一些有思维活跃有经济头脑的青年难以被吸纳。

二是农村建设结构不合理。当前沙湾县的农村党员结构可总结为“三多三少”。即:年长者多,年轻人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低学历者多,高学历者少。

三是农村党员缺乏致富本领,“双带”作用不明显。不少农民党员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严重。一些农村党员因受年龄、文化、自然条件等的制约,经济生活不如当地群众,根本谈不上“带”的问题,缺乏感召力。

四是农村党员教育模式单一。一是教育培训难以常态化。二是培训方式的单调。相当一部分党组织对农村党员的教育仍然是“读读报纸,念念文件”老套路,对农村党员来说完全失去了吸引力。

五是农村党员管理流于形式。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近些年来,各级党组织对党员管理出台了很多好的制度,但却难以落实,原因是基层党组织坚持不够、落实不够,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摆设。

三、加强我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目标,坚持教育、关爱、管理、服务并举,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努力建成一支适应党的先进性要求和现代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党员队伍。

(一)加强农村党员后备力量建设

坚持党员发展标准和工作程序,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全程跟踪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好新发展党员的政治素质审查关。一是建立发展党员后备力量资源库。把培养对象的重点放在35岁以下、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专业户、个体户、能工巧匠、返乡知识青年、外出务工青年、退伍复员军人等自富带动能力强的群众上。对他们的个人资料进行储备管理,形成“发展党员后备力量资源库”,实行定点培养。二是在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坚持对重要情况、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等在党内优先通报,多听取党员的意见,优先采纳党员的建议或意见,增强其荣誉感、自豪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农村有志青年的入党热情。三是推行关爱服务人文化。健全党内帮扶机制,开展走访慰问党员活动。对于老弱病残、无经济收入来源的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由村党支部向其发放一定数额补贴;每年组织免费体检;逢年过节时组织支委成员上门对其进行走访慰问,使农村党员能够时时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针对农村党员缺乏资金的实际状况,采取“从党费中拨出一部分,财政解决一部分,党员自愿捐助一部分”的办法,筹集一定的资金,成立农村党员互助基金会,专门用于帮扶那些想致富却苦于资金不足的农村党员发展经济,早日走上致富道路。

(二)推行农村党员培训多样化

一是注重发挥基层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坚持定时间、定内容、定方式培训。二是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结合了农村工作活动。诸如“无业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结对帮扶”、“党员责任区”等载体活动,广大党员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强了无私奉献精神和建功立业的自觉性。三是注重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工具。如:树立典型,用农村党员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让农村党员看得见,学得着;采用对话、谈心等双向交流形式,使教育深入人脑,打动人心等。同时还要开展“订单式”培训,按照“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带培训”的思路,根据外出创业技能要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培训和就业服务。针对群众对各种信息资源的需求,创设条件,搭建平台,利用信息渠道积极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引导。

(三)切实加强农村党员管理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一要围绕“党员队伍好”,全面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和党员承诺制,对农村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充分考虑目前农村党员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上的差异,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分类指导,引导其发挥作用。二要围绕“工作机制好”,将党员承诺制引入“双培双带”、设岗定责和“双向带动”中来,建立对党员的年初定诺、年内践诺、年底评诺的工作运行机制,尤其要完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要不断丰富考核的方式方法,把党员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民主评议的透明度,提高考核的准确性。要逐步完善党员发挥作用的评价标准,加强对农村党员参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考核,提高农村党员贯彻党组织决定,主动作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同时,不断强化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外出务工党员以及无职党员的监督考核,既要保护好党员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又要引导他们关心村队的发展,积极参加村政建设,努力消除党员管理的“空白点”。

[1]《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10.

[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8.10月.

[3]《党建研究》[J](2008年第 9期)

[4]谢强,《在中共沙湾县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2011年1月.

猜你喜欢
沙湾县农村党员党员队伍
信息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探究
国有企业如何切实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380名农村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沙湾县绿色产业+互联网的几点思考
沙湾县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及意愿调查分析
多措并举调动农村党员积极性
富裕县 设立农村党员创业扶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