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 转变作风

2012-08-15 00:50刘勇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领导监督干部

刘勇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干部作风是干部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综合表现,涵盖了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方面面,体现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党和国家四代领导人无不把作风建设摆在党的建设工作的首位。

一、目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挑战

1.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现实的工作中,许多干部缺乏实际调查研究的精神,在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方面凭感觉,凭热情,乱拍板。“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的情况在具体工作中时常出现,这些负面的做法助长了某些领导的个人专断作风,影响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2.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些干部缺乏谦虚谨慎的态度,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广泛收集意见、重要决策方面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听证环节,导致国家行政资源浪费。一些干部对人民群众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群众普遍反应的问题不管不问、不予答复,“推、拖、拉”的做法时有发生。这些做法也直接导致机关干部对业务技能不熟,服务意识缺失从而导致政府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

3.利己主义、自由主义。部分干部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的意识;只顾局部利益,缺少整体大局观。工作上推诿、扯皮,“遇到问题踢皮球”、“遇到矛盾绕道走”的情况屡有发生。有的干部不服从组织安排,过多强调个人意志。“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办事不认真,办事常敷衍”情况屡见不鲜。有的干部不敢、不愿作批评与自我批评,缺乏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好人主义”盛行,评议手段最终流于形式。

当前,中国正处在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制度和体制机制方面还不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大量资源通过行政权力来分配,进而造成有些政府部门在分配相关资源或行政审批时,往往缺乏公开、明确的标准和刚性的法规约束。这就为权力介入社会生产和分配,并在资源配置中成为其他利益集团的寻租对象创造了条件,由此导致了一些领导干部权力和价值的本位化、私有化和功利化。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转型期中国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新疆的长治久安添砖加瓦。

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我国已经经过多年的法制建设,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但现实生活中,某些领导干部有法不依甚至贪赃枉法的情况屡见不鲜。重要的原因就是道德法律意识不强,没有做到针对干部的思想教育。所以开展道德法制教育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要加强道德法律方面的教育,强化新形势下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重点发挥党校的教育宣传作用。在这一方面,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对中国国情、中国社会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现状的学习。这样可以使领导干部们不断提升理论认识以及现实的洞察能力,树立起科学健康务实的世界观。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健康的世界观,干部群众在具体的工作中才能明辨是非对错,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信心。只有内心淡定,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走偏,才能坚守共产党员的基本操守,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其次我们要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只有在经典原著面前,我们才能重新审视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在革命时期所追求的理想和真理,才能重新挖掘革命前辈们的政治智慧。只有把握了社会主义精神的实质,只有把握了马列主义的精髓,我们才能在今天的社会找到前行的方向。

(二)加强党和政府的制度建设

邓小平曾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这就告诉我们,有效的制度能够预防和惩治相关的违法犯罪问题。要重点关注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当前要将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情况纳入到干部的考核的范围。要强化领导干部述职、训诫制度。针对目前领导干部存在的生活作风、工作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应在原有述职、训诫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有关规定,使之更具操作性。要全面推进领导干部的消费方式改革。全面推进公用信用卡支付制度,建议将领导干部的接待费用进行货币化建设。

(三)建立监督机制,构筑社会全方位监控

事实证明,权力如果缺乏监督,就会导致滥用权力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网络媒体监督等全方位的监督力量,只要有违法乱纪破坏党风建设事情发生,就能尽快预防和查处。

1.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各级党组织要注重对领导干部业余生活的监督,切实提高民主生活的质量,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防微杜渐;要充分利用内部通报形式,加大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内部通报力度。凡是领导干部有不良生活作风的,都在本系统、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通报,使广大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不良生活作风的事实、危害、处理结果有清楚的了解,从而达到既惩罚腐化堕落者又警戒广大干部群众的目的。

2.加强专门机关的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在八小时之外构筑一条拒腐防变的“纠察线”,对领导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进行跟踪了解,通过暗访、私访、问卷调查和个别征询意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监督力度。同时,审计机关要加大审计力度,做好任前和离任审计,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3.拓宽群众监督。在新的形势下,应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监督的渠道,真正将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在监督方式上,除了领导干部在提拔任命前在本单位及相关单位进行公示、让群众进行监督外,还应通过聘请群众监督员、发放监督卡、设立监督信箱、举报电话和网上信箱等方式,畅通信息渠道,真正实现监督的公开性、群众性和广泛性。

4.强化舆论监督。一是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加大对领导干部腐化堕落典型的公开报道力度,即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大案要案及时在媒体上予以报道,“公布于天下”,让腐败分子的丑恶思想和行径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无遗,使那些沾染了不良生活作风的领导干部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悬崖勒马,改邪归正,同时也教育警示其他党员干部。二是反腐败机构应当增强自己工作的透明度,和新闻媒体建立起稳定的联系,通过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开辟专栏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披露已查处的案件,及时批评和纠正领导干部的不良行为,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领导监督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夯实监督之基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监督宜“补”不宜“比”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