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民意表达与群众工作研究

2012-08-15 00:50秦颖慧秦潇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民意网民舆论

秦颖慧 秦潇

(1.淮安市行政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2.中国江苏网舆情工作部,江苏南京 210000)

网络时代民意表达与群众工作研究

秦颖慧1秦潇2

(1.淮安市行政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2.中国江苏网舆情工作部,江苏南京 210000)

网络民意是网络空间中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的民众关于公共事务的意见,因其依赖于网络的虚拟空间,所以有着与传统民意表达不同的特点。互联网开辟了民意诉求新渠道,网络已成为反映民众心声的最便捷的途径。近年来,网络民意的“力量”愈发强大,对现实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民意表达的特点,决定了党在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关注网络时代民意表达,在网络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

网络;民意表达;群众工作;微博;网络舆论

网络是新闻、通信、娱乐、资源共享于一体的信息载体,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无论你欣喜,还是惶恐,网络时代都已势不可挡地到来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手机微博2011年的使用率同比增加了23个百分点。如今,网络对民众的影响已经超过报纸、杂志、图书、电影、戏剧等传统媒体。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覆盖面的扩大,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民意即民众的意愿,公众舆论趋向。网络民意是通过网络平台反映、表达出来的社会公众思想、舆论的趋向和导向,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基础,通过多种方式自由发表评论和意见,聚合某种愿望和诉求的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网络为公众的民意表达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平台,为公众参与社会建设提供了若干机会,为创造民主平等的公民社会提供了前提条件。

一、网络民意表达的特点

(一)主体多元性。随着现代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信息与意见的发布不再是某种特权,任何人拥有一台联网的个人电脑,就能在网上发表个人言论,网络把所有人都变成了出版发行人。不同的社会群体都有机会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和表达自己的心声,通过各种论坛、博客等公共舆论平台参与各种重大事务的讨论。一些重大事件,都先是媒体在微博上爆料,意见领袖们跟上来表态讨论,然后围观群众主体加入评论,最后这些民意表达或多或少影响着决策。近年来,微博的兴起,使得网络信息主体更加多元化。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微博只用了14个月,就拥有了这么庞大的主体。网络民意主体的多元性,带来的社会冲击力远远超越其它传播媒体。

(二)空间虚拟性。网络为民意表达提供了更为宽阔的空间,而这种空间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各种符号为传播媒介,由网站、网民共同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结构化而形成的,并不是客观世界中的真正空间,因此,它具有虚拟性。网络民意的产生从某种角度看,就是“网民以符号化信息状态生存、交往、达成共识”。网络民意表达尽管存在着各种争议,但存在本身就是现实。鲍德里亚认为,拟象和仿真的东西因为大规模地类型化而取代了真实和原初的东西,世界因而变得拟象化了,当今社会是大众媒介构建的“仿真”世界,但是这种仿真本身就是真实。网络民意建构的真实可能是一种拟态环境,网络的开放性又使任何的信息,无论真假,都可能进入公开状态并产生影响力。拟态环境一经被网民接受,也就变成了现实环境,因此,网络民意无论是真是假,都会产生影响力。

(三)表达真实性。传统媒体表达民意时通常要考虑整体策略、社会协调等各方面因素,因而相对比较谨慎、严肃,话语表达也讲究策略。网络的民意表达却喜欢使用更直接的方式,网络的匿名性使民意表达变得更加开放、直接、真实,参与者也显得更加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网络民意表达不像传统媒体表达民意时有明确的导向,网络民意表达大多是由你一言、我一语的帖子所组成,是无数个网民个人观点的汇集。虽然缺乏导向性,但网络民意表达相对而言最真实、最自然、最能反应民众的心声。例如郭美美事件,人们关注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炫富女故事,而更多的是对国家信用沦丧的扼腕叹息,网络民意表达中的愤懑、失望、痛心,都是人们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四)议题多样性。由于网络技术的“去中心化”、开放性的特征,消解了对信息的控制权。同时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使信息传播转化为双向或多向的交互式传播。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上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用户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提出话题,这一切都是不受限制的。因此,网络民意涉及的议题具有空前广泛性。在《财经文摘》联合共识网、财识网共同进行的“2011年微博十大事件评选”活动中,人们选取了50件微博大事进行评选,议题涉及公益类、法律类、人物类、文体类、社会事件类等,明显呈现出多样性。

(五)影响广泛性。互联网由于实现了所有联网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使网络舆论没有地域限制,具有广泛传播的性质。由于互联网的即时性、互动性、连通性特征,在互联网通达的地方,一件“小事”可能在瞬间即刻被放大,而被世界瞩目。一旦地区性的意见得到了世界性的关注,并迅速得到反馈,使得与议题有关的权力机构置身于更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从而引发恶性事件。总之,网络传播突破了以往信息传播的区域和时间限制,网络使得民意表达不管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对传统民意表达的突破。

二、网络时代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网络时代的群众工作不同于传统群众工作,一方面要求党和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也即是党和政府问计于民;另一方面要求网民作为社会一分子向党和政府献言献策,表达民意,问责、监督党和政府施政过程中的各种行为。

(一)政府需重视网络民意,改进执政方式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可能瞬间成为舆论的导火索,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进行意见表达,个体意见会迅速地汇聚成公共意见。各种渠道的意见会迅速地进行互动沟通,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会相互影响,从而迅速形成强大的意见声势。网络时代的公众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还是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主体,网络民意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改变着政府的执政方式。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使民意呈现出没有掩饰的原始真实,更具有真实感,群众可以放心地表达现实中无法表达的意见。网络关系的平等性提高了网民参与的积极性,使网络民意代表了利益博弈中的大众力量。网络消除了身份地位,淡化了权力色彩,人们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网络民意常常代表了平民意识、大众利益。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听取群众意见,实现与群众的直接信息交流沟通,不断改进工作方式。

(二)官员需接受网络民意监督,改变权力观

近年来,声势浩大的网络民意表达,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政府官员们逐步开始关注网络民意表达。在网络民意表达的“聚光灯”下,政府官员无论愿不愿意都得平等地接受民众监督。这种没有商量余地的监督,使权力监督不力局面有所改善,从而推进民主政治的进程。网络民意表达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权力观中找到了依托,其有效监督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合法性。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求政府官员必须有直面网络民意的勇气,要有能听逆耳之言的胸怀与承受能力。透过许许多多网络热点事件的发展、处理过程,我们看到了网络民意表达的力量,听到了群众政治诉求的呐喊,网络民意表达从另一个角度推动了国家民主政治的进程。

(三)甄别网络民意,防止“伪民意”误导群众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公民了解政治、表达意愿、提出要求、行使权利等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直接、更加便捷。网民往往会对社会上的某一事件形成不同于官方舆论的民意表达,因此,网络民意表达既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也会被人为操控而扭曲真实民意,给政府权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从国内网络舆论环境看,网络表达的匿名性使网络民意表达真假难辨,尤其是“网络推手”的盛行在某种程度上混淆了公共舆论和网络表达的视听。以牟利为目的的网络推手组织,传达虚假信息进行炒作,造谣诽谤竞争对手,制造事端敲诈勒索,删除真实信息。他们炮制伪民意、绑架舆论、裹胁群众,使网络民意表达陷入不真实的困境。网络“伪民意”与网络“非理性”特点叠加,很容易强化人们“仇官”、“仇富”心理,扭曲政府形象,贬损政府威信,引发和恶化群体性事件;还可能对事件处理特别是司法审理形成干扰,对当事人的正当权利造成损害,破坏司法公正。对于这种“伪民意”,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甄别。

三、网络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网站资源,占据舆论制高点

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媒体网站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应当加强主流新闻网站的建设,树立起网络传播信息源的权威性。网络社会信息传播是多途径的、便捷的,压制信息传播在技术上根本就难以做到。而党和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源的占有者,掌握着大量的社会、经济、文化信息以及全部的政策和法律信息。因此,应及时发布信息,强化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舆论互动,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树立信息源权威。越是影响重大的事件,越要求信息及时公开,让事实真相比流言走得更快,及时占据舆论制高点,把握舆论主动权,防止一些非主流舆情演变成舆论导向,形成决策压力。

(二)即时体察民意,把握网络动态

政府应积极利用网络交互功能,了解民情、洞察民意、集中民智,掌握公众价值观念的动态,根据公众要求调整服务方式,满足公众的要求,以提高政府公信力,塑造政府形象。要学会用网民喜闻乐见的组织方式与交流形式与网民进行沟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树立网络社会的责任意识。

(三)充分沟通交流,化解矛盾冲突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压制社会言论是最愚蠢的做法,它不仅使民意无法上达,错误的政策得不到纠正,加剧社会矛盾。更可怕的在于民众口上不说了,心里却充满了仇恨,只要社会矛盾到达临界点,必然爆发大规模的暴乱。因此,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网络的沟通交流功能,特别在防范与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时,要勇于承担责任,真诚沟通交流,充分保障网民话语权。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以民为本,端正态度,积极互动,把危机消弥于萌芽状态,也可重置议题,引导舆论方向。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网络的管制应有别于传统媒体,试图把网络信息集中起来统一控制是很难做到并达到好的效果的。网络舆论极大程度地体现了人民的力量,党和政府的引导和控制不应该只是把异质的网络舆论汇集为一种舆论,而是应该关注网上舆论文化的一种和谐状态。不同群体形成的网络舆论所起的作用不同,找到众多声音中最强烈的、最具活力的意见观点是能够及时应对不良情绪的关键。

(四)发布权威信息,正面引导舆论

传统社会信息主要由主流媒体发布,普通公众只是信息的受众,其选择自由性极小。网络社会公众不仅是信息的受众,而且具有很大的自由性与选择性,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爱好自我选择并过滤信息。政府在处理公众关心的事件时,采取封锁消息的做法无疑是愚蠢的,只会使事情变得更为复杂,人们可能会按照自己所掌握的有关事件的片面消息对事件进行解说,演绎出数个版本,导致传言纷纷,谣言四起。政府唯一的选择只有真诚公布信息,满足并维护公众的知情权。“谣言止于公开”,只有公开相关信息,才能将网络舆论朝可控制的方向引导、疏通。网络舆论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得其承载的海量信息真假难辨,网民易被错误或偏激的信息、言论误导和煽动;另一方面,法律的制定与互联网的发展并不同步,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虚假信息、网络暴力、不正当竞争等现象愈演愈烈,网络秩序亟待规范。网络舆论的规范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完善,还需要网民的自律和素质的提高。只有在正确的引导下,网络舆论才能真正发挥其有益于社会各方的强大作用。

当然,网络环境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深怀爱民之心,坚持以人为本,虚心听取民言,多为民众办实事,以加深与群众的感情,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n/research/ttdt/201107/t20110719-22121.html.

[2][法]鲍德里亚.仿真与拟真[M].汪民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325-341.

[3][美]李普曼.舆论学[M].林姗,译.华夏出版社,1989:88-89.

[4]李迎生.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弱势群体问题:特点及其成因[J].河南社会科学,2007(3).

D630.8

A

1008-8431(2012)05-0003-03

2012-06-25

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社科联立项课题“网络时代民意表达与群众工作研究”(批准号:11SB-068)阶段性研究成果。

秦颖慧(1962-),女,淮安市行政学院教授;秦潇(1988-),男,中国江苏网舆情工作部编辑。

(责编:李莉)

猜你喜欢
民意网民舆论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