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2012-08-15 00:43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张 建

(常州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江苏常州213022)

在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并要求全党坚定这一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大创新理论成果的科学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因此,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伟大的实践催生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事业。“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1]。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科学回答了在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党的十七大将其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则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毛泽东思想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它既具有强烈的系统性、科学性,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理论体系”表明这一理论在内容上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形式上是一个整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相互贯通,是一个有着严密内在逻辑的完整开放体系。“中国特色”表明这一理论在内容上反映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一现实,解决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在形式上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具有中国的民族风格。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促进我国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正如党的十八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尽管这三大理论成果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其理论重点、思想内容、表达方式和风格有所不同,但就其精神实质来说,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时代依据、理论基础、实践主题和思想精髓。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共同的时代依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的时代依据。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大变动大调整,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虽然进入21世纪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趋势加速发展,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从国内来看,社会主义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不成熟,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只能处于初级阶段。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对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变化的准确把握,是对新的时代条件的正确反映和理论回应。这一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时代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战略的思维谋划发展,它是科学认识和正确应对世界发展变化、时代深刻变革和我国基本国情的产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的理论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这一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活水与源头的关系,没有源头就不会有活水。邓小平曾经说过:“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2]也正如习近平所说:“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在艰辛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3]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共同的实践主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的实践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推进理论创新的源泉。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这一理论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融会于人民群众、熔铸于社会实践,体现着共同的实践主题。它既是我国三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又是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导。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共同的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的思想精髓。从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到江泽民提出“三个解放出来”,再到胡锦涛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们党不断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此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正是由于把握、运用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精髓,才有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与发展;同时,这一精髓又深深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

三、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断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回答。始终保持高度的理论自信,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精神保证。

1.道路、理论、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坚定理论自信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面旗帜、是个方向,它破解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使中国跻身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个历史性课题,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核心,它正确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个首要问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起着开拓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灵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撑,它正确回答了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这个重大问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社会制度起着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强化了制度文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它正确回答了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制度为保障这个基础问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体系起着保障作用[4]。因此,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三者共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核心所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一脉相承,是坚定理论自信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相承”是理论延续的前提,“俱进”是理论发展的生命。如果没有“相承”,理论的“脉”就断了;如果只有“相承”没有“俱进”,理论就跟不上实践的步伐,生命就要停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5]。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式诞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键问题,深化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呈现出一脉相承的理论特征。这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根本所在。

3.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坚定理论自信的关键。我们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的那天起,中国共产党就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披荆斩棘中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充分展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增强理论自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提供了坚定的理论指导及精神旗帜。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我们需要更加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关键所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动态性,是坚定理论自信的基础。十七大报告明确了一个重要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随着时代前进而发展、随着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而丰富的动态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既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所有属于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理论,也包括以后不断发展的创新理论。因此,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的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党对实践经验会不断作出进一步的总结,会有一个又一个的重大创新理论涌现,这些新的理论和新的观点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仍然将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大范畴之中[6]。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基础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理论基础。在当代中国,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无限生命力的过程。面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我们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4.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0.

[3]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J].求是,2008,(4).

[4]张建,聂启元.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J].南方论刊,2011,(12).

[5]吴振坤,辛守良,王兆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释[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30.

[6]余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性特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