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悲情·荒诞·博彩·象征——浅谈中国当代网络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2012-08-15 00:44徐晓明经宽蓉
镇江高专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意象诗人

徐晓明,经宽蓉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江苏 镇江 212003)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在西方,这一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用艺术形式表述着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的时代精神。

从19世纪的中后期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刷新了欧美代表的西方文明的面貌,人们对宇宙和世界以及人的个体群体等看法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日益深化,使现代西方人对于传统的真善美、宗教信仰产生了动摇,对于人类的本性产生了怀疑,对于人类的命运与前途,满腹焦虑充满悲观。一时间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开始流行于世。唯意志论(德国,叔本华)、权力意志论(德国,尼采)、直觉主义(法国,柏格森)、精神分析说(德国,弗洛伊德)等等,为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强烈的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

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一个极富于创新和反传统精神的文学思潮,在思想特征上,不信奉人道主义,对“理性王国”的实现不抱幻想,它立足于生命的本体论,思考社会与人类的前途命运,对文明发展的进程做深刻反思,认为应该彻底抛弃已有的文化传统、抛弃整个人类文明,因为这些传统和文明对人的生命欲求、对人的价值的实现,都起着反向的作用。现代主义文学突出地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四个方面表现异化主题。在艺术上,为了追求深度的艺术性,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被现代主义文学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可以将作者最内在的、最深刻的感悟用时空倒错、变形夸张、错乱结构等等手段来构架,更为直接更为突出地表现创作者的思想和情绪,揭示出生活更为深广的意蕴。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大量采用时间和空间的倒错、自由流动的联想、自我内心的独白、“意识流”和以形象做象征、以形象来隐喻等表现手法,特别重视形式因素,如语言、符号、线条、色彩、结构和风格,追求“有意味的形式”,丰富与拓展了传统的文学表现[1]。

现代主义文学西凤东栖,在现当代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纸质的铅印的文学文本到虚拟的网络文学,无所不在。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的诗歌,现代主义的影响覆盖极广,现代主义的特征渗透极深。

1 诗之灵魂:“表现”

“表现”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情感抒发,侧重于主观;而传统的“反映”则是相反的方向,它侧重在精准地记录现实世界。德国表现主义理论家的埃德施米特认为,“世界存在着,仅仅复制世界是毫无意义的”,“表现”就是“在最为切实的核心中进行探索,重新创造”,这“是艺术的最伟大的任务”[2]。中国当代网络诗歌旨在抒发感情、描绘心境,充分地表现着诗人内心的感情,绝非现实主义那样对生活和感情的写实以及反映。

以记游写景类诗歌为例。写实的诗歌在记录游程之见闻时,一定会对某一处自然的或人文的景观作描写,将内心的感受建筑在客观的描写之上的。而现代主义特征的当代网络诗歌却对于记游时观看到的物景形象没有兴致描状,诗人的主观情绪洄游、冲撞、萦绕、旋舞在稀疏模糊的客观物象间。一首游加拿大的诗歌这样写道——“你去了异国的腹地∕没有纤尘∕城乡的恬静如碧色流淌∕因为一点橘红摄取血肉∕便奋力划动水淋淋的长桨∕优雅散放生机∕婉转玲珑的盼望∕马车颠着古老的流苏∕叙说是雪峰的声响∕对虾张舞海的刀枪∕然而失却了决斗的方向∕感动于粗壮的山脉蠕动∕透过世界的玻璃圆窗∕憔悴的生命寂寞∕在春昼展开紧闭的皮囊∕铺写倔强鬼怪的诗行。”[3]这里,读者无法清晰地看到加拿大的自然或人文景观,依稀辨别出那里城乡是碧绿恬静的,雪峰高耸,马车、游船在街道、水面行走、飘动。但是诗作者怅惘、寂寞的感情却扑面而来,袭人心魄。温馨柔暖的“一点橘红”、“婉转玲珑的盼望”、“古老的流苏”,激昂热烈的“奋力划动水淋淋的长桨”、“雪峰的声响”、“对虾张舞海的刀枪”、“粗壮的山脉蠕动”都挡不住诗人憔悴生命的萧瑟凄惶。表现的强烈的冲击感震撼着读者。

2 诗之心曲:悲情

人类感情有着万千之变,须臾之幻,绮彩之相,网络诗歌继承了诗歌抒情的传统,在网络世界里尽情渲诉诗人的真情实感。但就情感的流向弧线看,它们侧重于下滑,激昂豪迈、欢快热烈、健硕高亢、明亮瑰丽者只占少数,而荒凉、愁苦、幽怨者,空虚、惆怅、迷惘者却比比皆是,俯首可得。

“春 弯曲 风在树叶的缝隙间∕歌 弯曲音延续着凉冽季节∕弯曲确实无形∕为什么 总能看到潺潺缓缓的怜悯∕为什么 那怜悯淌下的泪浑浊着无奈∕弯曲实在有形∕出生处柔嫩 成长段清亮∕切近的面庞——∕毛发乌黑亮丽 只因美容∕皮肤皱褶暗晦 源自本质∕你 弯曲地抚摩我的心房∕你 弯曲不尽无数敦厚的慰藉∕弯曲淡去——∕蓦然袭来浓香 隐约朦迷悠长。”[3]这首《弯曲》,正以弯曲为歌咏对象,把兴旺的春光中的歌声都看得弯曲着身形,既写了世间万物有形的弯曲,更写出了无形的存在于世间万物神魂的弯曲,当诗人用最强的力量推开所有的弯曲之后,便只有沉浮在“朦迷悠长”里了。

传统的诗歌在思想立意方面针对现实社会和人生,写实精准、细致深刻、生动活泼,显示宣传的鼓动的、揭发的批判的、积极果敢的、入世练达等社会意义和价值,而网络诗歌渲诉强烈的个人感情,其内涵、情趣、审美的下滑倾向在在昭彰,它代表了文学艺术现代潮流的个人主义、颓废情绪,“植根于现实的历史的土壤里”,是“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别林斯基语)”[4]。人类对自然界的践踏戕害、人类自身的战争与杀戮、真善美信仰的丧失、利欲熏心穷奢极欲追求享乐、精神颓废心灵荒寂孤苦、世界毁灭预言虚无主义哲学的出现,如此等等,为本质是扎根于人生土壤的当代网络诗歌涂抹上了悲观的情绪色彩。诗人在作品中的真情倾诉正是当今时代对他们灵魂投射逼袭的反馈。

3 诗之面目:荒诞

“荒诞”(absurd)一词是从拉丁文“耳聋”(surdus)演变而来的,原意指音乐中的不协调音调。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在他的《西西弗的神话》中,认为人类的生存状态从根本上讲是荒诞的,是毫无意义可言的。人与其环境的不协调、人与社会的不协调是无法摆脱的,人们试图寻找生存的意义和控制自身命运的一切抗争都是徒劳的。但是悖论在于,人偏偏“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生存状况的存在物”[5]。当代社会因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异常尖锐,人们的荒诞反应就显得愈发突出,诗人敏感的诗心对这种矛盾无法解决产生的荒诞感更为强烈。当代网络诗歌作者认为,荒诞手法是一种“用来正视已经失去意义和目标的宇宙的办法”[6]。身在一个传统道德沦丧、礼崩乐坏的社会,诗人心灵的纯洁、人性的纯真受到极大的戕害,于是,他让自己诗歌以荒诞面目示人,引起读者的惊警,为的是让读者去探究生活中社会现象的本质,选择遵从内心善良的愿望,营造一个美好的世界[7]。

“年末∕冷硬的孤舟上一张镂空的魂魄∕摇移着酸痛的叠影∕夜深∕无极的天幕上星月不见∕逝去的生命吹嘘出倾盆泪∕……落日高悬的一刻钟∕讲说千年之前地中海神话∕蓝白典雅∕火山刺目的一幅画∕凸起尖锐的声音∕颠覆安宁成就恐惧”[3]。诗中意象荒诞怪异:魂魄是镂空的,摇荡在孤舟上,像一张布满了洞孔的帆布,质感是硬的、触觉是冷的、感觉到它正酸痛着,还有重叠的身影。一幅画在发出尖锐的声音,就因为画面是火山。一个时间在讲述故事,这故事有关千年之前的地中海,有关蓝白色相间的雅典。

然而,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这荒诞的反面正是清晰:温暖的、不孤单的情绪,留存的、安宁并蓬勃的生命。没有绝望的泪,只有欢乐的笑。为了让正面的意义更为深入人心,打动读者,诗人的《独白》描画的是荒诞的意象。这并非是一个荒诞者的独白,其实是代表人们对于物欲横流的金钱世界的忧愤,是在追求个体生存和人类生命的终极的美好的意义。

“在冷漠的空气里呼吸∕时时暖腻的白日梦环绕∕心跳着苦痛∕回忆的喜丝镶嵌∕台风乌黑地吹过∕云霞晚间羞红∕忽忽悠悠飘向东天∕婀娜姿态俏丽分明神仙∕回望桃花坞上∕软晖洒满出散文诗∕太阳雨一直下到今朝∕一枚俊俏别在胸前∕南去入海口∕歌唱最新的流行∕那椰树林孕育的青春∕张扬爽冽的甘美一层层∕北水一个生灵∕叹息无垠的虚空∕荡起秋千在四季∕问号悬挂成漫天繁星不眠”[3]。这首《乱弹》里空气冷漠、白日梦萦绕、喜丝镶嵌着跳动痛苦的心房,虽然意象也是一种怪诞面貌,但是桃花坞上的太阳雨、婀娜俏丽的晚霞、南方入海口的青春生命、北水之畔星光下的秋千,又具有非常明晰的秀魅健朗。分明是身陷荒诞世界的心灵对于纯真美好的不懈追求和亢声赞美,显示了罕见的当代网络诗歌的亮色。

4 诗之着装:博彩

当代网络诗歌博彩的意象,由诗人多彩律动的心境构成。这种博彩虽然看起来是矛盾的、荒怪的,不合逻辑的,难以理喻,但是确实闪烁异样的光彩,让人有种迷离奇幻的美感。欣赏者一旦调动起对诗歌意象的所有认知,透过特有的诗国的言语,就可以和隐于作品后的诗人进行沟通、交流。

在《观画》[3]中众多的意象是同类的同色调的,都表现出高亢的、放狂的形态和神韵,属于一个系列。通过诗歌标题可以知道,这些意象来源于诗人看到的画,“来自寂静的远古”,可能是一幅,也可能是一组。诗人用想象连缀,用感情贯串所见的画中原始物像。喧闹的蔚蓝拥护,灿亮的紫光照耀,披蒙苍翠的蓬勃的山峦为背景,水中有嫩黄鱼,陆地有棕树,林海中行走着长了五齿掌的怪兽;大日和月轮是这世界的主宰,主宰着仓仓啷啷作响的蜿蜒遥迢的彩色生命链,走进文明的时代。

在《立春日杂刍之五》中,诗人写道:“青春记忆,定时拜访——∕温情的关怀∕是森林地夏夜的月光薄冰∕飞舞着绸缎的流利∕丝毫不逊冬晴日的朝阳∕撒娇的腻柔∕是二月蜜绿的叶片拥护的彩羽∕静谧着甜美∕只渗透爱人激荡的心流∕一并挥发去了∕如同喧闹时孤清的记忆∕等待重新栖落梦的枝头∕定是枯涩的黄褐唱着老腔的时候”[3]。诗作将温软的意象——“夏夜的月光”、“绸缎的流利”、“叶片拥护的彩羽”,与冷硬的意象——“薄冰”、“孤清的记忆”、“枯涩的黄褐唱着老腔”,交互钩联,形成矛盾对立的统一体。这样的组合在当代网络诗歌中并非罕见,因为正是这种貌似反向的正负组合,显示了诗歌内涵的无限张力,淋漓地渲诉着诗人撕裂般痛苦的心声。《观画》那样同格调同色系的意象组合,更显出现代主义那种意象博杂变异的独有风貌。

5 诗之构架:象征

“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的较普遍的意义来看”[8]。与作为小说剧本的叙事文体比较,散文诗歌作为抒情文体,象征用来更为妥贴、优美。为了取得内涵丰沛的美感,当代的网络诗歌大量运用象征。用诗歌外在的“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多姿多彩的形象,表现诗人对于“所暗示的一种较为广泛较为普遍的意义”的潜心关注和艺术阐述。

《梦》这样写道,“坚硬里隐隐弹性张握 斑驳咯伤你的水嫩淋漓满地晨露/梦中呻吟醒来江畔烟柳悠长婉转鸟鸣 你朦胧成焦山魂/你在三月末的风索上摇晃 忧伤地笑 跃出白花红瓣紫光”[3]。诗中的“你”,绝不是个体的生命,不是“你”、“我”、“他”中的哪一个,这是所有的怀抱美丽希望、顽强挣扎在现实世界中的生命群体的象征。这样一个“你”,触觉硬邦邦又软绵绵,质感沉甸甸复轻飘飘,是多么含蕴多彩的象征物!

“密密匝匝地阴郁 兜顶而来寒气 鲜润红妆枯朽 纷纷缭乱三春梦天∕扼捏轻薄碎裂 斑驳一地图案 缠绵你的婉约 妙然若笑靥岁首绽放∕洞穿青册的眼光 清亮今昼 悠悠一声长叹 颤抖万水千山浩渺森林”[3]。这首《志于岁首》中有个象征的意象——阴郁中枯朽的红妆正做着三月的梦,她看到斑驳的图案,听到碎裂的声响,感到寒气兜顶而来;她舒展一种婉约,具有笑靥般的美妙;她洞穿了千万年的历史,耳边飘动悠悠的唏嘘长叹,指掌拂掠万水千山和浩浩森林。这个“她”,象征背后的指向姑且不论,我们接触到的是“她”的灵幻之形、冰彻之心、哀怨之情以及清空之意,“她”让读者目夺神移了。

德国著名的剧作家布莱希特提出过一种完全与传统戏剧相异的叙事剧理论,要求在观众与舞台之间保持必要的距离,说如此可以使观众能比舞台上的人物看得更远,了解得更多,能在更高和更主动的精神和立场上来看剧情。诗歌里的象征意象,将读者与诗人的正常交流通道制造了间隔,即类似于这种间离阻隔法。诗作的象征意象后,有着诗人的真实的内心。透过纷繁迷离的意象探测诗人的真实思情,成为读者的一种心理期盼,这种期盼贯穿于阅读过程中和阅读后的思索、寻觅、追究。这样一种期待,对于读者,可以促发其想象力,再创作力;对于诗作,则十足地显示了它的诱惑力、吸引力、绵长的生命力[9]。“距离产生美”,便是对用象征构思网络诗歌所产生的效果的最好诠释。

6 结束语

中国当代网络诗歌充分熔铸了现代主义艺术自由无羁地“表现”主观情感的特质,用悲情的歌喉吟唱对个体人生与人类社会的感受,通过所描摹的荒诞面貌、博彩意象,运用象征牵引读者在阅读中揣摩文字、感受情怀、欣赏意境、参悟宇宙和生命。把握诗歌这些现代主义特征无疑可以了解这类诗歌的创作主旨、意趣、追求,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鉴赏。时下,这些大量的多姿多彩的诗歌正在网络空间释放无穷无尽的光彩。

[1]蒋承勇.世界文学史纲:[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37.

[2]伍蠡甫.现代西方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153.

[3]唏嘘文学家园·唏嘘之诗专版[EB/OL].(2011-02-08)[2011-04-15].http://w0.5ilog.com/cgi-bin/mybbs/2/28213784/.

[4]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文学理论学习资料(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39.

[5]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201.

[6]A.P.欣奇列夫.荒诞?怪诞?滑稽——现代主义艺术迷宫的透视[M].杜争鸣,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89.

[7]徐晓明,成秀萍.神形一体:依附逻辑的荒诞——网络现代派诗歌之解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7,20(3):36-37.

[8]黑格尔.美学:第2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0.

[9]徐晓明.诉说心意彰显魅力——谈现代诗中的象征[J].镇江高专学报,2004,17(4):23-24.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意象诗人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形神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诗人与花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