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2-08-15 00:48何响凤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泰州市林业经济

何响凤

(泰州市林业局,江苏泰州 225300)

泰州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何响凤

(泰州市林业局,江苏泰州 225300)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泰州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引导、落实投入,完善体系、提升水平,典型示范、循序渐进和加大宣传、落实责任等加快泰州市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

泰州市;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是依托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和旅游业的统称,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等特点。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泰州市概况

泰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北侧,地处江淮两大水系冲积平原下游,地理交通条件优越。全市总地域面积5791平方公里,总人口503.6万,辖兴化、姜堰、泰兴、靖江4市(县)和海陵、高港2区及1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全市林木覆盖面积158.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20.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3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33%。受人多地少和平原农区耕种习惯等因素影响,泰州历史上森林资源较少,“九五”以来,全市各地积极响应绿色江苏建设号召,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20.8万亩,其中成片造林面积96.2万亩,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市中幼龄林比例占76.5%,乔木林单位蓄积仅41.87立方米/公顷。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

2 泰州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2.1 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兴林富民工程的深入推进,林下经济逐步成为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末,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达到15万亩左右,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12.5%,其中种、养面积达到11.2万亩,开发休闲体验、观光旅游森林资源4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达到7.5亿元,占林业经济的35.2%。

2.2 形式丰富多样

各地全方位利用林下土地、植物和林木景观资源以及林荫优势,因地制宜开展林下蔬菜、油料等经济作物和果品种植,造林绿化种苗培育,鸡鸭鹅羊等禽畜养殖,平菇、香菇等食用菌培育,桔梗、泰半夏等中药材栽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观光等,探索和总结出与本地区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相适宜的林菜、林苗、林药和森林旅游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十多种。

2.3 区域特色鲜明

全市初步形成沿江地区的林苗、林菜,通南地区的林药、林禽和里下河地区的林菌、林粮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等区域特色林下产业,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特别是靖江、泰兴市的林下育苗、姜堰市的林下食用菌培育,高港区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兴化市的林下鸡鸭鹅养殖和森林生态旅游在省内及长三角地区享有盛誉。

2.4 组织程度提高

全市共计成立各类林业经济合作组织40多个,成员总数达3293人,带动农户1020户。合作组织涉及花木、葡萄、果树、林禽、林菌等多个领域,合作内容初步实现产、加、销一条龙,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优质林副产品进入本地超市,并畅销上海、南京、无锡、扬州等大中城市,促进了现代高效林业的转型升级。

2.5 增效增收明显

通过发展林下产品种养、采集、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效、增收作用明显,林下经济成为部分镇村的支柱产业:姜堰市桥头镇林下食用菌亩平纯收入超过1万元,靖江市生祠镇林下育苗、养鸡亩平纯收入4000元,高港区白马镇林下桔梗、泰半夏亩平效益3500元以上,泰兴市张桥镇林下蚕桑、柿树、蔬菜亩平纯收入4500元,兴化市李中镇水上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收入近千万元。

3 存在问题

泰州市林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林下经济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发展随意性、无序性和盲目性仍较大;林下经济的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基地、品种培育力度不够,缺乏龙头企业和成熟项目,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科技服务滞后,多数农户沿用传统的种养方式,成本高、效益差;市场化程度不高,行业协会、专业经济组织缺乏,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均不畅通。此外,林下经济发展的宣传示范、投入引导和政策扶持等层面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4 对策建议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泰州市沿江、通南和里下河三大地域自然条件迥异,资源禀赋不同,林下经济发展形式多样、内容复杂,必须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彰显特色,保护生态和促进增收(效)的原则,在深入调研和尊重群众意愿与基层实践的基础上,围绕培大、培强沿江地区的林苗、林菜,通南地区的林药、林禽和里下河地区的林菌、林粮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等区域特色林下经济模式,科学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品种布局。

4.2 强化引导,落实投入

建立林下经济发展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设立林下经济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加强政策投入,落实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检测流通和品牌创立等各个层面的税收、土地、信贷、外汇等投入政策;加快金融投入,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开发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贷款、保险等金融产品;加速社会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和农民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增加生产和智力投入,提高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1]。

4.3 完善体系,提升水平

发展林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形式多样、内容复杂,需要完备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作支撑。要注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和专业合作社培育,通过技术观摩和培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技能水平,壮大林下经济发展队伍;要整合林业、农业、畜牧、科技等服务资源,积极开展品种培育、技术推广、知识更新,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拓宽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要加快市场营销组织,建立市场预警和风险规避机制,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4.4 典型示范,循序渐进

遵循林下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思路,认真培植和总结林下经济发展典型,特别是注重把握项目论证、模式选择、技术支撑、体制机制创新等关键环节,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强、机制体制新、公共服务好、产业发展快、综合效益优的林下经济发展龙头企业、示范园区、示范村和示范乡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实现典型示范引领功能,循序渐进推动泰州市林下经济发展。

4.5 加大宣传,落实责任

积极开展林下经济发展、成效宣传,消除群众疑虑和认识偏差,提高社会各界对发展林下经济的认识和积极性。加快建立各级政府目标考核责任制和激励机制,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工作,实行责任推进,落实林业、农业、畜牧、科技等涉农部门的包保督导责任制,帮助基层乡镇建立示范基地,培育和扶持种养大户,组建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J].中国农村科技,2007,(2): 4-7.

The CurrentDeveloping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of Taizhou ForestEconomy

HEXiang-feng
(TaizhouForestryBureau,TaizhouJiangsu225300,China)

According to investigate the economic situation,analyze the current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some countermeasureshavebeen put forward,such as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reasonable layout,enhancing guiding and implement input,the perfect system and the levelsofascension,a typicalexample,increasing the propaganda an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so on.

Taizhou;foresteconomy

F326.27

B

1671-0142(2012)03-0036-02

何响凤(1965-),女,江苏兴化人,农艺师.

(责任编辑 刘 红)

猜你喜欢
泰州市林业经济
泰州市打造“五个过硬”的应急队伍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泰州市以“四行”下好精准执法“先手棋”
泰州市下好节后安全“先手棋”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land produces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