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工作室:紫砂壶成长的“共同体”*

2012-08-15 00:45陈小明
陶瓷 2012年4期
关键词:制壶陶艺紫砂壶

陈小明

(小明陶艺 江苏 宜兴 214221)

陶艺工作室:紫砂壶成长的“共同体”*

陈小明

(小明陶艺 江苏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如何将其造型成为 “成长共同体”,可以在名师陶艺工作室以“梦想”之基,“学习”之翼,“研究”之魂,有力“助推”、“孵化”成为紫砂珍品。

紫砂壶 陶艺工作室 名师 成长

1 陶艺工作室是“梦想”名师之基

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些揣着梦想的人做成功的。”对于制壶名师而言,专业成长最重要的核心力量是发自内心的“能动力”和来自灵魂深处的“梦想”。梦想是一种希冀、一种压力、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和一种动力。制壶名师的“梦想”是对未来职业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它可将制壶名师追求的远大目标和平凡的职业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陶艺工作室的创建,首先应强调制壶名师对“梦想”的探寻、对事业的执着和对职业价值的追求。无论是陶艺工作室的“领衔人”、还是 “学员”,他们每一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领衔人”在为他人“传经送宝”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自己,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学员”则借助工作室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享受着名师的熏陶和同伴的互助,促使自己快速成长、成熟起来,由于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秉持“梦想”,所以表现为对当下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与否定,对更高水平、更完善发展状态的企望和追求。自我意识到现实性并想超越它,不断努力于真实的自我创造的人,才是真正的制壶名人。可以说,梦想在陶艺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心中筑起了一块“精神高地”,引领着他们不断攀登高峰。

2 陶艺工作室是“学习”名师之翼

制壶艺人成长发展的方向感和目标感源于自身的不断学习,名师陶艺工作室在创建的过程中,“领衔人”紧扣“学习”这根主线,引领广大学员自觉地把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习”成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行走方式。一方面,善于向书本学习。读书,能够改变自身的精神面貌、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自己不断增长专业知识,使自己制作的作品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读书,能够使自己在别人思想的帮助引导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考水平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思想,最终使自己“站”起来,成为制陶名师。另一方面,善于向他人学习。陶艺工作室给学员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也给学员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可以通过听专家讲座、观摩陶艺大师示范流程表演、参与所作案例研讨分析等活动,把握他人思想的精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陶艺工作室在重视个人学习和智力开发的同时,更注重强调团队合作和群体智力的开发,相互之间以开放求实的心态进行切磋,不断学习新的技能知识,名师则使陶艺工作室的成长驶上“快车道”。

3 陶艺工作室是“研究”名师之魂

“研究”是陶艺工作室的第一要务和基本属性。陶艺工作室中的“领衔人”要通过网络信息交流,定向新壶创作研讨方向。话说“光货”的造型,讲究立面、线和平面形态的变化。它为紫砂壶的最基本的形态,一般不加以任何点缀,表现艺人们的基本功力、文学修养、审美观。再说圆型体的造型规则则要求圆、稳、匀、正,达到柔中寓刚,圆中有度,有骨有肉,骨肉亭匀,珠圆玉润。如“美人肩、掇球、仿古壶”等,以顾景舟制作的扁仿古壶为例,整个壶体的重心、中心以及壶底的形心共一竖轴,稳定而均衡,壶身之面、线、精致细润,形成完美的轴对称;而壶嘴与壶把之实形、虚形相互呼应、均衡,整个壶体现了一派“清岚轻施,遥山远水”的悠然澄清。再说方型的造型,以器型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发直线为主、曲线为辅,粗细适度,富于变化,方而不板,挺而不僵,挺拔利落中见精神。“花贷”的造型是以提炼取舍的手法,以自然形态加以变化而来的造型。如蒋蓉大师的“荷花壶”,顾道荣的“梅桩”,顾景舟的“一捆竹”等,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自然型体的造型是抽象的造形艺术美,是凝聚艺人们丰富的智慧,大胆的创新,积累了制壶专业知识和经验,一件好的珍品才能面世。

TQ174.72

B

1002-2872(2012)04-0038-01

陈小明(1970-),大专,工艺美术员;主要从事陶瓷工艺美术。

猜你喜欢
制壶陶艺紫砂壶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